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上(汉武帝)以为淮阳,楚地之郊》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上(汉武帝)以为淮阳,楚地之郊》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29467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396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2-14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上(汉武帝)以为淮阳,楚地之郊 作者出处:资治通鉴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实词-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所考实词:薄|九卿|趣|益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 题。
  材料一:
  上(汉武帝)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汲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 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 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 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诏徙奸猾吏民于边。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二》)
  材料二:
  公讳仲淹,字希文。 祥符八年举进士。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 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 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 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 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 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 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 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后因以疾请邓州。 守邓三岁,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有司已具A公上疏言天子B无北面C且开后世弱人主D以强E母后之渐F其事G遂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薄,轻视、看不起的意思,与《促织》“薄产累尽”中的“薄”意思相同。
  B.九卿,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周朝以少师、少傅、少保等为九卿。
  C.“趣”通“促”,意为“催促”,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中的“趣”意思不同。
  D.益,更加的意思,与《苏武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中的“益”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任命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印信,汉武帝多次下诏,汲黯才接受此职。汲黯还流着泪向汉武帝诉说辞不就职的理由。
  B.汲黯临行前叮嘱李息揭露御史大夫张汤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威望的行径,否则忠臣们恐怕都会受到惩处。
  C.天圣年间,范仲淹担任秘阁校理职务时因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后来皇帝征召他担任右司谏一职。
  D.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大会众臣,皇帝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范仲淹呈上奏章反对,此事才止息。他又上奏请求太后把理政大权还给天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4分)
  (2)上之用我者至矣! 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4分)
  1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范仲淹的形象特点。(3分)

试题答案:

10. ACF 【解析】原句标点: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
  11. A 【解析】“薄产累尽”中的“薄”是微薄的意思。C项,《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的“趣”同“取”。D项,“武益愈”中的“益”是渐渐的意思。
  12. B 【解析】“否则忠臣们恐怕都会受到惩处”错。原文“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意为“您身居九卿高位,如不早加揭露,恐怕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指的是李息,不是“忠臣们”。
  13.(1)汲黯辞行以后,拜访大行令李息,说道:我被弃置到地方郡县,不能再参与朝廷议事了。 (“过”“与”各1分,“黯弃逐居郡”被动句1 分,句意1分)(2)皇上重用我已经到了极点! 但是事情有先后,在长久的安定环境中革除弊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至”1分,“而革弊于久安”状语后置句、“非朝夕可也”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
  14.①擅长文学、忠于朝廷;
  ②不畏强权、敢于上谏;
  ③顾全大局,谅解宽容。
  (每点1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汉武帝因为淮阳郡地处楚地交通要冲,于是召来汲黯,任命他为淮阳太守。汲黯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印信,经汉武帝数次下诏强行授予,才接受这一职务。汲黯流着眼泪对汉武帝说:“我自以为老死无用,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还会收用我。我时常患病,不能胜任一郡的繁重事务。 愿意充当中郎之职,出入宫廷,为陛下弥补过失和提醒遗漏之事,这是我的心愿。”汉武帝说道:“你看不起淮阳吗?我现在把你召回来。 只因淮阳的官吏与老百姓不和,我只想借重你的威望,你躺在床上处理郡事就行。”
  汲黯辞行以后,拜访大行令李息,说道:“我被弃置到地方郡县,不能再参与朝廷议事了。御史大夫张汤,其智谋足以拒绝规劝,狡诈足以掩饰错误,专门说乖巧、奸佞的话,用词诡辩,不肯为天下正事发言,一心迎合主上的意思。凡是主上所不喜欢的,他就乘机诋毁;凡是主上所喜欢的,他就乘机称赞。他还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心怀奸诈来左右主上的心意,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的威望。您身居九卿高位,如不早加揭露,恐怕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李息因惧怕张汤的权势,始终未敢开口;等到张汤倒台时,汉武帝将李息一同治罪。
  汉武帝给予汲黯诸侯国相的待遇,命其居守淮阳,汲黯十年后去世。汉武帝颁布诏书,下诏令将奸猾不法的官吏和百姓放逐到边疆地区。
  材料二:
  范公名讳仲淹,字希文。宋真宗大中禅符八年考中进士。宋仁宗天圣年间,丞相晏殊因其精通文献典籍举荐他,皇帝就让他以大理寺丞的身份担任秘阁校理的职务。因为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过了很久,皇帝想起他的忠诚,就征召他,授予他右司谏一职。 当时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在冬至这天于前殿大会众臣,皇帝将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有关官员已经做好了准备,范公呈上奏章称天子没有面向北方的道理,何况这样做还要形成后世看弱皇上而仰重太后的风气,这事情才止息没有进行下去。范公又上奏章请求太后把理政大权还给天子,没有得到答复。后来等到太后去世,奏事的人迎合皇上的心意,把太后当朝时的很多政事都拿来深入追究。唯独范公认为太后受先皇的委托,保护帮助天子,没有发现什么过错,应该忽略她的小过失,来保全她的大德。
  庆历三年春天,皇帝召见范公让他担任枢密副使。到任几个月后,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宰相)。范公感叹说:“皇上重用我已经到了极点!但是事情有先后,在长久的安定环境中革除弊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不久,皇上再次给他手写的诏令,催促他分条陈述天下大事。言官于是就拿夸大其词的事情来中伤他,幸亏皇上明察他的忠心,没有听信这些话。后因生病的缘故请求前往邓州任职。驻守邓州三年,范公的病更重了,于是一病不起(而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上(汉武帝)以为淮阳,楚地之郊》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