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战袍(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战袍(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634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423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2-29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战袍(节选) 作者:何骑鳌 体裁:小说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袍(节选)【注】何骑鳌乌云一早便沉沉地压在山顶,午时终于大雨倾盆。①山中五月干旱,难得来了这么一场暴雨。父亲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提了锄头冲出家门。
  母亲说你们哥儿几个好好在家待着,一会儿雨停了我跟你爸要去抢施背包肥。雨还未停,母亲就打着伞背着碳酸氢铵往山腰芭谷地去了。何小成猫了身,躲过哥哥们的目光蹿出后门,从一家又一家的屋檐下溜出村子,去稻田缺口处逮鱼。
  何小成出了村,才知雨实在太大,风又有些猛刮,躲在竹林边的岩石下不敢动弹,痴想那些缺口处冲下来的鱼儿,②要乖乖地待水凼里,别跟着漫开的水去了稻田里哦!
  透过雨幕,山沟景色朦胧。禾苗与树木在风雨中吹淋的动态,越发显得对岸人家的房屋木讷,一动不动地静穆而呆傻,像二公公坐在保管室的门槛上闲得没事就打瞌睡。往菜园下面的干田看,父亲正忙着刨土捅沟,截住那些高处的水流去往田里,仿佛做着连环画上“三国归晋”一样的事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父亲做完收归流水的工作,双手撑着锄头,望望水流,望望一田中似乎立马便郁郁葱葱起来的稻苗,又望望天。斗笠扇动,蓑衣做出鹰翅羽翼的状态,像战袍。何小成看得发呆,似乎连环画又被打开了,父亲手中的锄头,可是那方天画戟?丈八长矛?青龙偃月刀?父亲就缺一匹怒马。如果这时候有一匹马在狂风暴雨中哒哒而来,一骗腿,大喝一声“呀呔”,定能鏖战个天昏地暗。
  第二天早晨醒来,何小成爬到屋后的山坡上,仔细打量起自己的村庄:田垄里禾苗青葱,瓦房上炊烟袅袅,鸡犬的啼唱伴着轻风蝉鸣,晨岚在山麓飘荡,朝霞在枝头的露珠里色彩斑斓,树重影,雾重光……四面青山把一幅柔美的田园包裹在盆地里,像婴儿酣睡在母爱充盈的摇篮。东山大鹏巍峨矗立,犹如父亲壮实的身板;南山关龙呈揽抱之势,像母亲的臂弯;西山猫儿清奇峻茂,婆婆说日落的方位是猫儿在日夜守护村庄。最让人激动的是北山马龙,因为它神似一匹战马,又显见两峰如鞍,哪个少年不想跨上战马出发?
  何小成时常都在关注父亲的那件蓑衣。蓑衣太像连环画上的战袍了。但“战袍”在秋收过后漏水了,何小成比父母还暗暗着急。
  秋气已至,半夜,突然狂风骤雨,自留地下面的干田里码着二哥与三哥利用星期天放假制成的土砖,大约已经有两三千坯了。
  制土砖的木匣子是父亲闲在家时做的。做好砖匣子后父亲再没有空,天天早出晚归去给十里八乡的人家修建新房打造家具。那些人家一俟田地到户都硬起腰杆来了,争先恐后上马建筑工程,气势仿佛要修一座地主庄园似的。他们又都说父亲的手艺精湛得很,候着轮子都要等到何家户的掌墨师去,自家要造新房的计划便在实施的迟滞中一再搁置。大哥上高中,二哥上初三,三哥上初一,一个个笋子探了头一样,一蹿就长成了竹竿。一家八口人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老屋,楼上还劈了半间给婆婆住。二哥三哥不知怎么商量起来的,硬要母亲答应他们负责制土砖,秋后就能用麦草烧一窑青砖出来。于是周末一放了假,两人就扛了锄头挑着水桶,劈整一番干田挖泥泡水,又牵了水牛来踩泥,何小成一伙还在上村小的小伙伴也踊跃得很,跟在水牛屁股后兜兜转转地赤着小脚板踩泥。砖泥发酵好了,归拢后盖上薄膜密封保存,下一个周日,砖匣子便被正式摆上了战场。牛犊儿有的是蛮力,把一团泥举过头顶“嘿”一声摔,“叭!”拉三两下钢丝切割线,“嘣!”砖匣的木楔子一打开,两块土砖坯便成型了。③听二哥三哥数数,头一个周日两人就制出了八百坯亮油油的土砖。
  狂风骤雨好像是在第四个周日的夜半三更下的,二哥三哥累了一天像两头长了膘的肥猪酣睡不醒。父亲嚷要下大雨了赶快去盖砖。天空电闪雷鸣,屋内鼾声如雷。跟着父亲跑出屋来的只有母亲和何小成。母亲边跑边把一件剪成雨衣的尿素口袋往身上套,又忙着拿麻绳拴在腰上。何小成翻起身滚下床就忙抓了一顶草帽在手跟着跑,知道风大戴不住,懒得扣到头上,只是望着一身蓑衣飞扬大步流星的父亲,莽起劲追撵。
  砖坯才盖了一半,雨便像谁站在高空往下倒水似的来了。都说“风是雨的脚,风住雨就落”,这次它俩却不守信用了,齐上阵,各忙各。一道道薄膜铺展,一捆捆稻草搭成屋檐,一块块石头土块压顶压脚……庆幸只有少数砖坯“伤亡”,通力合作似乎是战胜一切来犯之敌的法宝。但是“敌军”又一次反扑,偷袭来临的时候蓑衣扇起翅膀,父亲一边去按住那些想飞上天的薄膜,一边果断发令为那些遭雨打的砖块加固阵脚。又是好一番鏖战,阵线似乎固若金汤了。
  “快,快去竹林里躲雨!”父亲大手一挥,不由分说把母亲与何小成赶进竹林里。父亲站在田坎上还要盯防一番。风吹起蓑衣的翅膀,像一只硕大的夜鸟在并不太暗的夜色田园上低回飞翔。
  回到家里时风雨都已经停了,但雷声没停,在老屋的床上山响。
  父亲对母亲说,蓑衣漏水厉害了,空了想办法补一下。
  蓑衣是棕树皮串扎麻线做成的,整个村庄就只有明娃子家地边长有一棵棕树,还长得特别慢,边长边蜕皮。母亲从明娃子家回来,说等两天去圈地山岩上割点儿蓑草来代替。蓑草也是可以做蓑衣的,但不耐用,与棕树皮比较起来那是天壤之别。④蓑草怎么可以补在棕树皮做的蓑衣上呢?那不行!
  (有删改)
  【注】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启动了第三次土地改革一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暴雨降临,何父迫不及待冲出家门,何母前去施肥,何小成溜去稻田缺口处逮鱼,三个人物一出场就显现了各自的特点。
  B.小说写何小成逮鱼贪玩、雨中漫想,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写“小儿”“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在用意上异曲同工。
  C.村庄环境自然和谐、恬淡优美,地势上位于盆地,四面环山,其中东山巍峨,南山慈祥,西山清峻,北山最让何小成激动倾心。
  D.小说插叙何小成两个哥哥决定自己制土砖的缘由,展现了在田地到户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村民们积极生产,追求幸福生活的时代风貌。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中干旱时节雨水稀缺,句子①中“难得”一词蕴含着暴雨到来之后人们的喜悦之情,与前文副词“终于”所表达的情感一致。
  B.句子②是对何小成的心理描写,是何小成对鱼儿的痴想,叠词“乖乖地”和句末语气“哦”的使用符合儿童天真可爱的口吻。
  C.句子③用哥哥们的视角进行叙述,两位哥哥制砖干劲儿十足,一天便制成八百坯砖,与前文“大约已经有两三千坯了”相照应。
  D.句子④自问自答反映人物心理,反问句本无需回答,作者却用感叹句来回答,表现出何小成对棕树皮做的蓑衣的珍视。
  8.第四段中,对雨中对岸房屋及父亲的描写富于童趣,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9.同为描绘团结紧张、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文中冒雨救砖的场面与《插秧歌》所使用的手法高度类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试题答案:

6.B 7.C
  8.①用语天真活泼,颇有童趣。“二公公”“连环画”,是儿童的视角和口吻。
  ②想象力丰富,有趣味性。把雨中静态的房屋想象为“木讷”“静穆而呆傻”“打瞌睡”的二公公,赋予房屋情感和神态;把雨中劳作的父亲想象成连环画中披着战袍拿着武器的英雄。
  9.①聚焦动作描写。骤雨即将来临,父亲边“嚷”边“跑”,母亲“跑”“套”“拿”“拴”,何小成“滚”“抓”“跑”“追撵”,写出了救砖的危急情势;《插秧歌》中“抛”“接”“拔”“插”,写出了一家人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
  ②妙用比喻。文中用“‘敌军’又一次反扑”“阵线似乎固若金汤”来形容雨势和盖砖结果,和《插秧歌》中“笠是兜鍪蓑是甲”的比喻具有相似性。
  ③人物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何父“快,快去竹林里躲雨!”这一语句简洁有力,可见其慈爱形象;《插秧歌》农人夫妇对答,可见其勤事生产的农家形象。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在用意上异曲同工”错误。小说写何小成,是要表现生活的磨炼以及少年的逐渐成长;《清平乐·村居》写小儿顽皮可爱,是词人要借以表现乡间生活的祥和美好。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C.“用哥哥们的视角进行叙述”错误。本句依然是从何小成的视角来叙述的。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人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由“禾苗与树木在风雨中吹淋的动态,越发显得对岸人家的房屋木讷,一动不动地静穆而呆傻,像二公公坐在保管室的门槛上闲得没事就打瞌睡”“父亲正忙着刨土捅沟,截住那些高处的水流去往田里,仿佛做着连环画上‘三国归晋’一样的事情”可知,此处是以何小成的视角来叙述的,“二公公”“连环画”,符合儿童的视角和口吻,用语天真活泼,颇有童趣。
  由“禾苗与树木在风雨中吹淋的动态,越发显得对岸人家的房屋木讷,一动不动地静穆而呆傻,像二公公坐在保管室的门槛上闲得没事就打瞌睡”可知,小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把雨中静态的房屋想象为“木讷”“静穆而呆傻”“打瞌睡”的二公公,赋予房屋情感和神态;“父亲手中的锄头,可是那方天画戟?丈八长矛?青龙偃月刀?父亲就缺一匹怒马”,把雨中劳作的父亲想象成连环画中披着战袍拿着武器的英雄,颇具趣味。
  9.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聚焦动作描写。
  由“狂风骤雨好像是在第四个周日的夜半三更下的,二哥三哥累了一天像两头长了膘的肥猪酣睡不醒。父亲嚷要下大雨了赶快去盖砖。天空电闪雷鸣,屋内鼾声如雷。跟着父亲跑出屋来的只有母亲和何小成。母亲边跑边把一件剪成雨衣的尿素口袋往身上套,又忙着拿麻绳拴在腰上。何小成翻起身滚下床就忙抓了一顶草帽在手跟着跑,知道风大戴不住,懒得扣到头上,只是望着一身蓑衣飞扬大步流星的父亲,莽起劲追撵”可知,在骤雨即将来临时,父亲边“嚷”边“跑”,母亲“跑”“套”“拿”“拴”,何小成“滚”“抓”“跑”“追撵”,写出了救砖的危急情势;
  《插秧歌》中“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抛”“接”“拔”“插”的动作,写出了一家人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
  妙用比喻。
  “但是‘敌军’又一次反扑,偷袭来临的时候蓑衣扇起翅膀,父亲一边去按住那些想飞上天的薄膜,一边果断发令为那些遭雨打的砖块加固阵脚。又是好一番鏖战,阵线似乎固若金汤了”,“‘敌军’又一次反扑”“阵线似乎固若金汤”,把“骤雨”比作“敌军”,把“盖砖结果”比作“阵线”,以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雨势和盖砖结果;
  “笠是兜鍪蓑是甲”,把“笠”比作“兜鍪”,把“蓑”比作“甲”,二者的比喻具有相似性。
  人物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快,快去竹林里躲雨!”骤雨中盖砖之后,父亲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催促母亲与何小成进竹林躲雨,可见其慈爱形象;
  《插秧歌》中“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是农人夫妇对答,“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可见其勤事生产的农家形象。

  《战袍(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