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汉唐乐府建设中的政治哲学意涵》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汉唐乐府建设中的政治哲学意涵》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30115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81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4-22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
  • 选文题目:汉唐乐府建设中的政治哲学意涵 作者:梁海燕 体裁:社会科学类

试题内容: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郊庙祭祀是历代朝廷乐府建设的重心。乐府始设于秦,汉初沿用,司宫中日常用乐。后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之需,改革郊祀礼仪,将乐舞之事委任乐府,令其“采诗夜诵”,乐府遂拥有参与国家最高规格祭礼活动的职权。郊祀者,祀天地、日月、山川河流之属,对象为自然神。庙祀者,祭拜对象为祖先神。祭祀礼仪缘于古人敬畏自然之心,探寻人、神即人类与自然交流沟通的渠道。乐府部门在秦汉的设立与职能嬗变,就与这一时期祭祀制度沿革有直接关系。
  ②汉武帝扩张乐府,以宗教艺术形式提升政治能力,为战国以来各地流行的神灵信仰重构谱系。其以楚人世代信奉的“泰一神”凌驾诸神之上,彰显“泰一”权威,象征君权至上。与之同时,天神“泰一”协同地神“后土”及众神灵,与祭祀者一起,构筑了“天地人”一体化的观念。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建构人类与自然的良性互动,这一体现于祭祀仪式中的天人同构观,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亦有借鉴意义。
  ③基于天人同构、天道人道合一的观念,乐府礼乐制作往往融入彼时人类在五行、天文、术数等方面的知识信仰。大唐雅乐“十二和”的创制,既是周汉以来乐府礼仪天人同构观念的延续,又向地域文化、民族心理方面扩展深化。大唐雅乐“十二和”之规制、直接沿袭梁武帝国乐“十二雅”,但其乐舞艺术乃“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不仅追溯周汉以来雅乐遗制,复综合吸收南北朝经分裂、迁徙、再度融合之后的乐章、乐制。大唐雅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凝聚南北人心、各族文化,形成对中华礼乐文明的重新整合,体现唐王朝承古、创新的开阔政治格局。
  ④周代礼乐有“九夏”乐章,广泛用于郊庙、燕射场合,奠定了后世乐府雅乐的基本功能属性。汉以后“九夏”乐章的乐舞形态虽未能完整流传,但历代朝廷对于乐府雅乐的建设、力求追摹古制。汉初叔孙通依秦乐人制宗庙乐,因其“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
  ⑤南北朝分裂之时,南北政权往往通过乐府建制中的华夏音声,宣示为中原王朝的正统继承者。梁武帝在这方面尤其重视,亲自带头制作国乐。汉唐乐府建设虽重华音,对异族音乐也有广泛吸纳。汉横吹曲最初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西域乐《摩诃兜乐》,后经李延年改以“新声曲”,广泛用于皇帝出行武乐。汉横吹曲于魏晋后音乐形态不传,但不少乐曲题名,后人拟作多叙边地客游、离别远行,成为边塞诗经典题名。“以备华夷”的音乐观念,体现了唐朝统治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包容开放心态,倡导华乐与夷乐和合共存。
  ⑥文舜、武舞各尚其德,施于国家礼仪,相辅相成。曹魏时期,缪袭造鼓吹十二曲以代汉曲,前九曲均赞美曹操平定四方武功,第十曲以后始言魏文帝受命,末曲颂魏明帝致太和。歌颂创业艰难,昭告子孙开拓守成的思想,在国家礼乐建设中成为传统。两汉以后,历代文舞、武舞之制相沿成习。文武相济的精神引导,令其时政治上充满活力,文化上积极进取,后人以“盛唐之音”指称繁荣昌盛的大唐文化,足见音乐艺术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梁海燕《汉唐乐府建设中的政治哲学意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郊祀和庙祀分别祭祀的是自然神、祖先神,并通过祭祀仪式来表达敬畏之情,在祭祀过程中也产生了众多祭祀礼仪。
  B.汉武帝重构战国以来各地流行的神灵信仰谱系,这是用宗教艺术形式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一种表现。
  C.乐府礼乐制作融入五行、天文等方面的知识信仰,造就了古代天人同构、天道人道合一的观念。
  D.后人提出“盛唐之音”,是从音乐角度赞美大唐文化的繁荣昌盛,体现出音乐艺术的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列举汉武帝时形成的“天地人”一体化观念的事例,论证了这种观念的现实意义。
  B.文章在列举叔孙通事例的同时又使用引用论证手法,二者结合使论证过程更加严谨。
  C.在论述汉唐乐府体现的具体特征时,文章提出要重视华音,同时也要吸纳异族音乐。
  D.文章末段主要论证了乐府艺术作为国家政治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武相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初时乐府主要负责宫中日常用乐,并拥有参与国家最高规格祭礼活动的职权。由此可看出,郊庙祭祀是汉代乐府建设的重心。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B.大唐“十二和”的乐舞艺术,既追溯周汉以来的雅乐遗制,也吸收了南北朝分裂前后的乐章、乐制。
  C.“九夏”乐章的乐舞形态在汉代已不完整,但因用于郊庙和燕射,仍为后世奠定了雅乐的基本功能。
  D.由西域乐改良而来的汉横吹曲曾广泛用于皇帝出行武乐,后不少乐曲题名也成为一些诗歌的标题。

试题答案:

1.C 2.D 3.B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造就了古代天人同构、天道人道合一的观念”的说法错误。原文第三段“基于天人同构、天道人道合一的观念,乐府礼乐制作往往融入彼时人类在五行、天文、术数等方面的知识信仰”,选项的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D.“文章末段主要论证了乐府艺术作为国家政治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武相济”的分析错误,结合最后一段“文武相济的精神引导,令其时政治上充满活力,文化上积极进取,后人以……足见音乐艺术的重要贡献”等语句可知:该段主要论述的是乐府艺术文武相济的特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贡献。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A.“汉初时乐府主要负责宫中日常用乐,并拥有参与国家最高规格祭礼活动的职权”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乐府始设于秦,汉初沿用,司宫中日常用乐。后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之需……乐府遂拥有参与国家最高规格祭礼活动的职权”,即汉初的乐府并没有“拥有参与国家最高规格祭礼活动的职权”,汉武帝之后的乐府才开始拥有。
  C.“乐舞形态在汉代已不完整,但因用于郊庙和燕射,仍为后世奠定了雅乐的基本功能”的说法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周代礼乐有‘九夏’乐章,广泛用于郊庙、燕射场合,奠定了后世乐府雅乐的基本功能属性”,即“广泛用于”“奠定……功能”在周代就已经实现了。
  D.“由西域乐改良而来的汉横吹曲曾广泛用于皇帝出行武乐”的说法错误,原文第五段是“汉横吹曲最初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西域乐《摩诃兜乐》,后经李延年改以‘新声曲’,广泛用于皇帝出行武乐”,即横吹曲并没有直接用于皇帝出行时,而是经过李延年改良后才广泛应用。
  故选B。

  《汉唐乐府建设中的政治哲学意涵》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