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文章浏览 > 学习方法 > 学习记忆规律,掌握记忆方法
文章浏览

学习记忆规律,掌握记忆方法_3

来源:网络  浏览:7024  下载:0  上传:2013-01-25


三、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1、保持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的进一步巩固,从而使它们保留在脑中,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2、遗忘是不能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或错误识记材料的过程。
   3、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1)、保持的规律、保持并非是原封不动地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动态过程。
  (2)、遗忘量随时间递增;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缓慢。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讲解:保持是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的过程。但保持并非是原封不动地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动态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1、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
   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一般表现为识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进程呈减少的趋势,甚至遗忘。例如,对于教师讲课的内容,当天回忆可能很清楚,可一周或一个月后再去回忆,效果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用回忆、再认和重读时节省的学习时间三种记忆指标来测量识记过的材料在我们头脑中保持的情况。对识记过的材料能回忆,保持效果最好;不能回忆或回忆中有错误,但能再认,保持效果次之;如果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我们则通过重新学习时节省的时间多少来测定识记材料在我们头脑中的保持量。重新学习时节省的时间越多,保持效果越好。
  2、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说明。
  巴特利特(Bartlett,1922)在实验中让第一个人看一张图(图4-3中的0),然后要他默画出来给第二个人看(图4-3中的1),再让第二个人默画出来给第三个人看(图4-3中的2)……依次下去直至第18个人画出第18幅图(图4-3中的18)为止(见图4-3),结果图形从一只枭鸟变成了一只猫。可见记忆图形在质的方面起了显著的变化。
   语言材料的保持也常常发生变化,主要是:简化或概括了原材料;扩大了原材料的范围;颠倒了顺序;曲解了原材料的意义;使原材料更完整、详细具体、夸张突出等。例如,让许多人读一篇关于印第安人和鬼打仗的故事,过一段时间让他们把故事回忆起来,结果,经常阅读鬼怪故事的人对鬼的内容增加了许多细节;而无鬼论者和逻辑性强的人则大大删去了鬼的内容,把故事编得更合乎逻辑。
    保持在质方面最大变化是遗忘,下面就来谈谈遗忘的规律。
  遗忘曲线与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为了使记忆尽量避免受旧经验的影响,他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识记材料学到恰能背诵的程度,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再重新学习,以重学时节省的朗读时间或次数作为记忆的指标。从实验结果得知记忆内容的保持将随时间的延长呈减少的趋势。
   艾宾浩斯依据实验的数据画出遗忘曲线,人们称之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约的规律:遗忘量随时间递增;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缓慢。就是说,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二、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个性化的艾宾浩斯
    记忆规律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我们在运用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特点,取得最大的特点。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从材料的种类看,有意义材料和无意义材料,形象、直观的材料与抽象的材料的遗忘进程是不一样的。从材料的难度、长度看,一般来说,比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的遗忘进程更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长度、难度适中的材料保持效果最好。
   从材料的系列位置看,由于前摄抑制及倒摄抑制的影响,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保持效果也有差异。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就是说刚学完一种材料后,又去学习新的材料,就会忘记前面学习的材料。
   缪勒(G.E.Muller)和皮尔扎克(Pilzecker)首先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被试在识记无意音节后,中间休息6分钟,可以回忆起56%的音节,如果中间插入其他的活动,只能回忆起26%的音节。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学习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安德伍德(Underwood)根据对无意义音节资料的研究分析,认为有50%的遗忘是由于前摄抑制所造成的。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一般在学习两种不同但又彼此相似的材料时产生较多。但即使是一种材料,如果篇幅较长,学习时也会产生上述现象。如记忆一篇课文,一般总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其原因在于中间部分受前后学习材料的干扰。
   从材料的意义看,凡是能引起主体兴趣,符合主体需要、动机,激起主体强烈情绪,在主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一般不易被遗忘;反之,则遗忘得快。
  (2)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过度学习也叫超额学习,是指识记一种材料的学习次数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的次数。研究表明,过度学习使保持的效果良好。假如把材料刚能背诵时所花的时间定为100%,一般过度学习花的时间以150%为宜。150%的过度学习是提高保持效果的最经济有效的选择。克鲁格(Krueger,1929)在实验中让被试识记12个名词,识记程度分别为100%、150%和200%,并在1~28天后测其保持效果,其结果表明,超过150%并不再更多地改善保持状态。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是否有长久的记忆任务,也是影响保持的因素之一。一般说,有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在一个实验中,让被试识记两段难易程度相似的语文材料,事先说明:第一段在次日测验,第二段在一周后检查,而实际上这两段材料都是在两周后才测验的。结果,第一段只记住40%,第二段却记住80%。可见,确立长久的识记任务对记忆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怎样克服遗忘
  俄罗斯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我们应当巩固建筑物,而不应当等着去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
  要使识记的材料保持住而不发生遗忘或减少遗忘,就必须搞好复习,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重要条件。
  1、及时复习。由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复习必须及时。及时意味着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就进行,及时复习可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象对外语单词的复习最好在识记后24小时内进行复习。第一天晚上学过的材料最好在次日上午进行复习。
  2、经常复习。仅有及时复习还不能保证材料的持久不忘,为防止或减少遗忘,还应经常复习。经常复习时要做到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每次复习之间的间隔不宜过短,否则,由于过于集中,影响复习效果;但间隔也不宜过长,否则难免有遗忘。一般说,最初复习时,各次复习的时间分布应密一些,因为材料的初步识记所保持的时间较短;以后各次复习的间隔可逐渐加长,每次复习的时间逐渐减少。
  3、尝试回忆。先尝试着回忆所学材料,回忆不出的内容再重新阅读,然后再尝试回忆,这样可以提高记忆的效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