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族互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的顶层设计之一,主要是指在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不同民族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互动联结,最终形成各民族互相镶嵌的一种社会结构状态。这种社会结构状态能够打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结构分割的现实,实现不同民族的有机互动和良性交往。
  民族互嵌包括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是宏观层面形态,是指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程中,不同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和独立自主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交融,形成的一个社会构件连接点多、利益相关性强、心理距离亲密、民族情感深厚的共同体社会形态,是民族互嵌的基础和根本。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是微观层面共同体,具体是指构成主体多于两个民族社会成员,以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生活空间和紧密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形成的小范围民族区域性社会环境,是一个兼具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共同体,是民族互嵌的基本立足点和着力点。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作为一个相对宏观的社会共同体形态,是从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这一微观共同体中不断成长壮大的。
  社会生活是民族团结的土壤,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生活环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社会基础。各民族在你来我往中形成丰富的互动性、有机联系性和共生性,并从中不断凝聚共同性。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妥善处理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民族互嵌社区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体系的投射,形成“立体的上下关系”,经历“上层——基层”“中心——边球”的互动过程。这样的互动过程,会在基层社会引起连锁反应,将基层共同体中的人们纳入到国家层面共同体之中,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不同面向。微观层面的民族互嵌式环境,往往表现在一个社区内各民族成员守望相助、一个街区里各民族成员团结友爱等等。基层社会在政策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积黑了大量的新鲜经验。这些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和情感认同,展现了日常生活中民族团结现象本身的活力。
  (摘编自刘国强、古棋予《民族互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涵》)
  材料二:
  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一方面,建立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是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的重要举措,是做好民族工作、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在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个过程中,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当前,民族互嵌式社区在增进各民族成员的居住空间交融、日常文化交流、经济生活关联、社会保障服务和消减心理距离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民族互嵌式社区内部可能存在“相互嵌入”或“相互分离”的不同状态。尤其是在市场化进程中,流动族群会因在陌生的城市,倾向选择聚族而居、抱团取火的生活方式。这种情况若长期存在,会导致流动族群“偏安一隅”,难以融入更广阔的城市空间。民族互嵌式社区中空间居住隔离现象,是经济或文化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需加以破解。
  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各民族成员语言沟通不畅和风俗习惯差异而导致的文化交流不畅现象。在民族互嵌式社区中,部分少数民族成员还不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不利于各民族成员间文化交流的加深。风俗习惯差异也容易促使少数民族成员聚族而居,在无形中形成交流隔阔现象。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倾向选择在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相似的地区居住,减少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机会。
  当前民族互嵌式社区经济互嵌的难点在于,少数民族群众职业选择的同质化和民族商业贸易聚集化等问题。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固于教育水平,其职业选择通常面向较为单一的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收入以及消费模式。过于依赖地缘或亲缘,也导致部分少数民族成员职业选择同质化或采用聚集式家庭经营模式,这更容易形成少数民族聚集区,不利于形成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居住交融格局。
  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社会互嵌,意在加强各民族成员在社会层面的共融性。逐步解决少数民族成员在跨区域流动过程中的居住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事关各民族拜众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也影响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能否真正融入城市。所以,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是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方面。
  民族相互认同的心理嵌入是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隐性要素。当前,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还存在心理距离现象。建设民族互嵌式社区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通过各民族文化的互嵌和日常交流活动,增加各民族成员间的了解、认知、尊重和认同。
  (摘编自秦玉莹《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困境与优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互嵌能够打破不同民族交往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分割状态,实现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互动联结。
  B.在政治、经济等多重体系的投射下,民族互嵌式社区会形成“立体的上下关系”,产生自上而下、由中心到边缘的影响。
  C.无论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还是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建立民族互嵌式社区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D.少数民族群众职业选择的同质化和聚集式家庭经营模式,影响经济互嵌,不利于形成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居住交融格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分属于民族互嵌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形态,二者是从属关系。
  B.基层社会在政策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新鲜经验,是促进不同民族团结互助、情感认同的主要因素。
  C.流动族群即使生活在民族互嵌式社区内,也倾向选择聚族而居,这是因为血缘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D.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能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
  B.“如果来自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们能够自由而真诚地交往,那些紧张与困难、偏见与困惑,都会消失。"
  C.“国家是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每一个国民和民族都享受其中,也要奉献其中。”
  D.“各民族在经济往来和生活交融中加强了族际聚合力,各民族的有机互动也会为文化相美和思想相合创造条件。”
  4.材料一说“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妥善处理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请据此谈谈“民族互嵌”政策的优势。
  5.请结合材料内容,从文化和心理角度对下面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做法进行评析。昆明市某社区有汉族、彝族、白族等26个民族的居民,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社区民族文化活动室每天免费开放,各族居民常常聚在这里沟通交流。每年的邻里百家宴,各族居民都会带上自家的拿手好菜,一起品尝,一起载歌载舞,其乐融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真实人的一生——记胡也频丁玲上海这年的夏天很热闹,刚成立不久的左翼作家联盟和社会科学家联盟等团体在上海都有许多活动。我们都参加了左联,也频被选为左联的执行委员。我感到他变了,他前进了,而且是飞跃的。
  是八月间的事吧。也频忽然连我也瞒着参加了一个会议。至于会议内容,也频一句也没有告诉我。但我看得出,这次会议引起了也频更加浓厚的政治兴趣。看见他那一股劲头,我常笑说:“改行算了吧!”但他并不以为然,他说:“更应当写了。以前不明白为什么要写,不知道写什么,还写了那么多,现在明白了,就更该写了。”他在挤时间,也就是说在各种活动、工作的短促的间歇中争取时间写他的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十一月八号那天,雷雨很大,也频到医院来看我。我看见他两个眼睛红肿,知道他一夜没有睡,但他很兴奋地告诉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已经完成了。你说,光明不是在我们前面吗?”中午我生下了一个男孩。他哭了,他很难得哭的。可是他没有时间陪我们,他又开会去了。第二天他才告诉我,他在左联的全体会上,被选为出席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并且他在请求入党。这时我也哭了,我看见他在许多年的黑暗中挣扎、摸索,找不到一条人生的路,现在找着了,他是那样有信心,是的,光明在我们前面,光明已经在我们脚下,光明来到了。
  沈从文从武汉大学来上海了。他看见也频穿得那样单薄,我们生活得那样窘,就把他一件新海虎绒袍子借给也频穿了。
  一月十七号这天早晨,他告诉我要去开左联执委会,开完会后就去从文那里借两块钱买挽联布送房东,要我等他吃午饭。他穿着暖和的长袍,兴高采烈地走了。但中午他没有回来。下午从文来了,他告诉我也频十二点钟才从他那里出来,说好买了布就回来吃饭,并且约好他下午来写挽联。我们无声地坐在房里等着。我没有地方可去,我不知道能够到哪里去找他。我抱着孩子,呆呆地望着窗外的灰色的天空。从文坐了一会走了。我还是只能静静地等着命运的拨弄。
  天黑了,屋外开始刮起风来了。房子里的电灯亮了,可是却沉寂得像死了人似的。我不能呆下去,又怕跑出去。我的神经紧张极了,我把一切想象都往好处想,一切好情况又都不能镇静下我的心。我不知在什么时候冲出了房,在马路上狂奔。我疯了似的又跑回了家。房子里仍没有也频的影子,孩子乖乖地睡着,他什么也不知道啊!啊!我的孩子!
  第二天沈从文来交给我一张黄色粗纸,上边是铅笔写的字,我一看就认出是也频的笔迹。我如获至宝,读下去,证实也频被捕了,他是在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会的机关中被捕的。他要我们安心,要我转告组织,他是决不会投降的。我紧紧握着这张纸,我能怎样呢。我向从文说:“我要设法救他,我一定要把他救出来!”我才明白,我实在不能没有他,我的孩子也不能没有爸爸。
  天气很冷,飘着小小的雪花,我请沈从文陪我去看他。我们在那里等了一上午,铁门前探监的人都走完了,我们听到里面有一阵人声,在两重铁栅门里的院子里走过了几个人。我大声喊起来:“频!频!我在这里!”也频掉过头来,他也看见我了,他正要喊时,巡警又把他推走了。我对从文说:“你看他那样子多有精神啊!”他还穿那件海虎线袍子,手放在衣衩子里,像把袍子撩起来,免得沾着泥一样。后来我才明白他手为什么是那样,因为他为着走路方便,是提着镣走的。他们一进去就都戴着镣。
  十号下午,看守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我回到房后,打开了也频给我的最后一封信。这封信在后来我被捕时遗失了,但其中的大意我是永远记得的。
  信的前面写上“年轻的妈妈”,他告诉我牢狱的生活并不枯燥和痛苦,有许多同志在一道。这些同志都有着很丰富的生活经验,他天天听他们讲故事,他有强烈的写作欲望,相信可以写出更好的作品。他要我多寄些稿纸给他,他要写,他还可以记载许多材料寄出来给我。他既不会投降,他估计总得有那么二三年的徒刑。坐二三年牢,他是不怕的,他还很年轻。他不会让他的青春在牢中白白过去。他要我不要脱离左联,应该靠紧他们。他的署名是“年轻的爸爸”。
  他这封信是二月七日白天写好的。他的生命还那样美好,那样健康,那样充满了希望。可是就在那天夜晚,统治者的魔手就把那美丽的理想,年轻的生命给掐死了!当他写这封信时,他还一点也不知道黑暗已笼罩着他,一点也不知道他生命的危殆,一点也不知道他已经只能留下这一缕高贵的感情给那年轻的妈妈了!我从这封信回溯他的一生,想到他的勇猛,他的坚强,他的热情,他的忘我,他是充满了力量的人啊!他找了一生,冲撞了一生,他受过多少艰难,好容易他找到了真理,他成了一个共产党员,他走上了光明大道。可是从暗处伸来了压迫,他们不准他走下去,他们不准他活。从他被捕后,我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也无法停止这眼泪。我擦干了泪,立了起来,不知做什么事好,就走到窗前去望天。天上是蓝粉粉的,有白云在飞逝。
  后来又有人来告诉我,他们是被乱枪打死的,他身上有三个洞,同他一道被捕的冯钨身上有十三个。他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他用他的笔,他的血,替我们铺下了到光明去的路我们将沿着他的血迹前进。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纪念,永远为后代的模范。二十年来我没有一时忘记过他。我的事业就是他的事业。他人是死了,但他的理想活看,他的理担就是人民的理想,他的事业就是人民的革命事业,而这事业是胜利了啊!如果也频活着。眼看着这胜利,他该是多么的愉快;如果也频还活着,他该对人民有多少贡献啊!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胡也频瞒着“我”参加了一个会议,也没有将会议内容透露给“我”,因为他担心“我”思想觉悟还不够高,难以保守机密。
  B.胡也频说自己“现在明白了,就更该写了”,体现出他经过多年的挣扎、摸索后终于找到了真理,明确自己要为革命而写作。
  C.“我”对胡也频被捕的事情早有预感,无法保持内心镇静,以至于在马路上狂奔,回家看到孩子安静睡着,才渐渐冷静下来。
  D.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望天”,前一处表现了胡也频失踪后“我”的无助,后一处表现出“我”对革命前途的茫然。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一语双关,既指胡也频创作的小说,也体现了胡也频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信心。
  B.“两重铁栅门”“他们一进去就都戴着镣”等细节,暗示胡也频等人“罪行”之重,为其最终牺牲埋下伏笔。
  C.本文擅长运用环境描写营造氛围,“灰色的天空”“风”“雪花”等凄凉冷寂之景,与人物内心情感相契合。
  D.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用海虎绒袍子象征“我”和胡也频生活的拮据,也以此作为胡也频在狱中饱受摧残的见证。
  8.本文将客观记录与浓烈抒情相结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同属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文章,丁玲写道“二十年来,我没有一时忘记过他”,而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二者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