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南湖早春①(唐)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二月二日出郊④(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⑤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⑥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背。【注】①元和十(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当年秋被贬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倒影。③不道:不是说。④唐宋时,流行二月二日踏青出游。此诗于作者二月二日出城郊游、途中见及初春而作。⑤雨脚:雨线之意。⑥陇:古间“垄”,土埂。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诗用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蘋争绿、黄鹂语涩等早春景象,描写了南湖生机勃发明媚动人的风光。
  B.白诗注重炼字,如颈联中“重”字表现了白雁羽翼未干、艰难飞行的笨拙之态,“涩”字描绘出黄鹂初语口拙之态。
  C.王诗颔联从远处展开描写,“云犹含态”用拟人手法,描写雨过天晴后雾已全消、云被山石故作留恋之态的情景。
  D.王诗尾联紧承颈联,由表现烟村黄鹂语、麦垅紫燕飞的鸟儿逢春之乐,转而写人,表现田家早耕归来的喜悦之情。
  15.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衬托手法和情感的不同之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人内心的愁绪往往投射在花鸟草木等自然景物上,如《春望》中的这两句“ , ”。
  (2)《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视钱财如泥沙挥霍无度,揭露其自私无道的两句是“ , ”。
  (3)“沧海”这一意象背景宏大、辽远广阔,但在唐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寄托愁思,如“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_______________,这是摆在每个诗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写诗必须从旧的思维中择出来,从传统的创作手法和题材中择出来,创造、创新,推陈出新,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的伟大作品;否则,( ),将被时代淘汰。
  诗歌创新,认识要拔高:诗歌是文学王冠上的明珠,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要站在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的高度,站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来理解诗歌的创新实践。①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②传统文化博大精深。③外来文化对中国非常包容,兼收并蓄,不断求新求变。正是求变求新,才出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出现灿烂的汉唐文化,出现各个朝代相应的特色文化;正是求变求新,才构成了中华文脉的绵延不绝,让中华文化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_______________、推陈出新。
  诗歌创新,生活要深挖:要深入生活,扎根民众,要从民众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中去鞭苔假恶丑、颂扬真善美;④同时,感受时代的磅礴力量,提振国家和民族精神。当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这就需要我们创作出符合当代精神的“新诗经”。要创作出“新诗经”,一是必须在传统上再深入发力。坚定文化自信,诗歌才有出路。二是要敢于“喜新厌旧”,扬弃传统。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带来很多新行业新领域,更需要诗人呈现诗歌。三是诗人要洞察未来。事实上,很多诗人都是预言家,引领人类的文明方向。
  17.将下列熟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
  A.盼星星,盼月亮 B.穿新鞋,走老路
  C.东家长,西家短 D.拆东墙,补西墙
  1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进行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明珠”在该句中用了比喻手法,是喻体。
  B.“血脉”中的“血”的读音应为“xuě”。
  C.“鞭苔”应写作“鞭笞”,在该句中作谓语。
  D.“喜新厌旧”一词在该句中属于贬词褒用。
  21.请根据文中“农村城镇化”一词,描绘一幅新农村画面。要求描写具体,语言流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渊博的知识能丰盈我们的头脑,健康的审美能提升我们的品味!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C 2.D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不入主流”于文无据。原文表述是“受到了歧视”“令人有‘敬陪末座’之感”,可见散文不像诗歌、小说、散文一样受重视,不是“不入主流”。
  B.因果关系不成立,且改变了范围。原文“有一些人往往是为了消遣而读书”,选项扩大成了“人们”;“散文担当不了这个差使,于是受到歧视”中“这个差事”指的是“使他们能够得到一点也并不高明的快感,不用费脑筋而又能获得他们认为的精神享受”,散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是因为“散文不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读书消遣来获得精神享受”。
  D.“而大事却无法担当此任”表述绝对化。原文是“宇宙大事、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当然能震撼人心,然而写这些东西,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容易流于假、大、空、废‘四话’”,可见散文不是不能写“大事”,大事也能担当此任,只是不容易写好。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文章论述散文的真精神时,采用了古今中外散文的相关材料”错。原文“英国是散文大国,这里的散文大家灿若列星;法国次之;而德国则几乎找不出一个专以散文著称的大家”是为了论证外国的散文也同中国一样“有的国家散文创作异常发达,有的国家则比较差”;原文“《陈情表》《兰亭集序》《醉翁亭记》《前赤壁赋》等散文名篇,哪一篇不真挚动人,感人肺腑?”是为了说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最能感动人的散文写的往往是身边琐事”。可见选项论据不能支撑论点。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戏剧……能净化灵魂”扩大了范围。原文为“像古希腊的悲剧,它能使人‘净化’;但这是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净化”,可见原文能净化灵魂的是“古希腊悲剧”,而非戏剧。
  故选B。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