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4.C
  15.①白诗采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王诗采用正衬手法,以乐景衬乐情;②白诗通过描写南湖明媚多彩、欣欣向荣等早春明媚图景,表达了自己因病无心欣赏无边春色的忧愁苦恼和讽谏不成反遭贬谪的无奈与苦闷。③王诗通过描写江城之郊早春时节鹂语燕飞、田家归耕等春晨美景和农家之乐,表达了诗人对早春自然风光、农家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雾已全消”错误。雾失江城:大雾迷漫,看不见江城。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两首诗均有写景,因此“衬托”手法指的是景与情的关系是正衬还是反衬;同时写景中透露作者的情感,要学会透过景物分析作者的心情。
  由注释①可知,白诗写于被贬之时,诗歌尾联也有“年年衰病减心情”,诗人的情感并不是愉快的,写的是自己因病无心欣赏无边春色的忧愁苦恼和讽谏不成反遭贬谪的无奈与苦闷;而诗中写景却很美丽,如写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蘋争绿、黄鹂语涩等早春景象,描写了南湖生机勃发明媚动人的风光。诗人所描绘的鄱阳早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视觉、有听觉,还有触觉,给人以全方位的整体感受,让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可见白诗采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王诗采用正衬手法,以乐景衬乐情。此诗首联写出了太阳未出时山城在雾中的特有景色;颔联写雾消天晴之景;颈联是近景,黄鹂语,紫燕飞,一片春日生机;尾联从物写到人,用鸟类逢春之乐,衬托田家早耕归来的愉快心情,抒发了诗人对早春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
  由此整理答案即可。
  16.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锱铢”“巫”“翼”等。
  17.B
  18.①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③中国对外来文化非常包容,兼收并蓄,不断求新求变。
  19.诗歌如何创新 也需要与时俱进
  20.B
  21.盛夏时节,乡村风景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一幢幢小楼错落有致,乡间硬化路干净整洁,村头庄尾绿树成荫,加工厂内机器轰鸣……好一幅新农村美景。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盼星星,盼月亮:形容盼望的心情非常急切。穿新鞋,走老路:比喻形式变了,内容和实质没变,还是老一套。东家长,西家短:指议论人家的是非短长或谈论别人的家事。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根据上文中写诗要从旧的思维、创作手法、题材中择出来,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的作品。“否则”,表明同上面的情况相反,即还是固守着以前的思维、创作手法、题材。故填写“穿新鞋,走老路”。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句,“中国”和“民族”主宾不搭配,应将“民族”改为“国度”。
  第三句,主客颠倒。结合上下文,本句的主体方应为“中国”,“外来文化”是客体的接受方。故修改为“中国对外来文化非常包容”。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本空出现在段首,为本段乃至全文的中心所在。结合下文“诗必须从旧的思维中择出来,从传统的创作手法和题材中择出来,创造、创新,推陈出新”,以及二、三段的中心句“诗歌创新,认识要拔高”“诗歌创新,生活要深挖”可知,本文的论述对象是诗歌的创新。本空后面的句子中提到“是……重要课题”,本空填写成带有疑问语气的句子为最佳,故填写“诗歌如何创新”。
  第二空,上文提到“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即需要传承优秀的文化,根据下文的“推陈出新”,可知,本空在内容上应和上文形成递进,并和下文的“推陈出新”一致,即在新时代要有新的发展。在形式上要和上文的关联词语“既”相照应,和“既需要”的句式相一致,即也要填四字词语。故填写“也需要与时俱进”。
  20.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字形、字义,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B. “血”字共有两个读音,“xi씓xuè”,“xuè”多用于书面语,“xiě”多用于口语。本文中“血脉”属于书面语,故读音应为“xuè”。
  A. 正确。把“诗歌”比喻成“明珠”,诗歌是本体,明珠是喻体。
  C. 正确。“鞭笞”在句中作谓语,“假恶丑”是其宾语。
  D. 正确。“喜新厌旧”,本义为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对爱情不专一。在文中指的是诗歌创作要扬弃旧有的不好的传统,是对这一做法的肯定,属于贬义褒用。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扩展语句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农村城镇化”一词的含义,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不再是以往印象中的落后的印象,其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文明向现代的城市文明转化等。描写时要紧扣新农村面貌,描写新农村的具体画面,如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等展现村容村貌、乡风风俗的具体场景。同时注意题干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的要求,考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如乡村风景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一幢幢小楼在朝阳中昂首挺立等。最后要注意不超过80字的要求。
  22.例文:
  知识与审美的协奏曲在人生的乐章中,知识与审美犹如两个重要的音符,共同谱写着我们心灵的协奏曲。渊博的知识能丰盈我们的头脑,健康的审美能提升我们的品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我们内心世界的和谐。
  知识,是智慧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经验,从哲学的宝库中探寻智慧,从文学的殿堂中领略美感。知识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不断地学习、成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审美,是心灵的眼睛,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一幅画中,我们领略艺术的魅力;从一首诗中,我们感受情感的真挚;从一部电影中,我们洞悉人性的复杂。审美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价值观。在这个审美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学会了欣赏美,学会了品味生活,学会了珍惜每一个瞬间。
  知识与审美的协奏曲,共同构建了我们内心的和谐。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被琐事缠绕,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知识与审美的力量,却能让我们在繁杂的世界中找到宁静,找到自我。因为知识,我们变得更加理性;因为审美,我们变得更加感性。理性与感性交织,构成了我们丰富而多彩的内心世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与审美似乎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人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忽略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他们或许拥有丰富的知识,却缺乏审美能力,无法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知识与审美的培养,让二者成为我们人生的双翼,助力我们飞向更高的天空。
  在知识与审美的协奏曲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知识教会我们如何理性地分析问题,而审美教会我们如何感性地去体验生活。在知识与审美的交织中,我们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找到了自我。
  让我们在知识与审美的协奏曲中,感受生命的美好。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审美丰富自己。让知识与审美的力量,助力我们勇往直前,探寻真理的无限可能。在知识与审美的协奏曲中,我们将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渊博的知识能丰盈我们的头脑,健康的审美能提升我们的品味!”强调了知识与审美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我们个人的影响。
  首先,从“渊博的知识能丰盈我们的头脑”的角度来解析。这句话强调知识是丰富我们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地学习,可以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更好地认识世界。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仅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能让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提升。因此,在追求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人们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使自己的头脑更加丰富。
  其次,从“健康的审美能提升我们的品味”的角度来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审美对个人品味提升的重要性。健康的审美意味着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这有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美好事物,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同时,健康的审美还能引导人们在服饰、家居、文化等方面追求品味,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在追求个人品味提升的过程中,人们要关注审美教育,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综合来看,渊博的知识和健康的审美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知识能丰富我们的头脑,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健康的审美能提升品味,提高生活品质。在追求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人们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审美的培养,使自己在知识与品味上得到全面提升。
  从“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可知,文体倾向于议论文。写作时可以运用对照式结构,首先亮明观点:渊博的知识和健康的审美是相辅相成,其次通过理论阐述、实例分析论述知识与审美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然后从反面论证二者缺一不可,最后阐述知识和审美对提升人生品味的意义。
  立意:
  1.丰盈知识,提升审美品味。
  2.知识的丰盈与审美的升华。
  3.知识与审美同行,书写人生华章。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