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常言道:“朽木不可雕。”据媒体报道,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许多人看不上眼的朽木、软木,经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县木雕匠人的雕琢,却能转化为精致的工艺品。如今,经过融合创新发展,这一传统手艺已转型升级为新型手造产业,产品畅销海内外。
  非遗传承人以木为纸、以刀为笔,把许许多多松软的泡桐、将要腐朽的树根雕刻成花鸟鱼虫及木雕屏风,琳琅满目、惟妙惟肖,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曹县木雕的故事,颠覆了“朽木不可雕”的传统认知,不失为一项传统工艺上的奇迹。无独有偶,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依靠最高级别的恒温恒湿保藏条件、经过古籍保护专家的精心设计,很多历经千百年的珍贵古籍得到了更好保护,传统认识中“纸寿千年”的极限想象也被进一步拓展,古籍纸张的保护年限不再困于千年。从“朽木亦可雕”到“纸寿逾千年”,文化传承、文化保护的奇迹令人欣喜。
  篆刻、剪纸、雕版印刷技艺、蜡染、苗绣、木雕……这些历经千百年延续至今的古老技艺是中国人“记得住的乡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接续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品质,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因为种种原因,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逐渐丧失活力,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令人忧心。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成了我们不得不直面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不断加大对非遗保护的支持力度,我国不仅在非遗保护的总量上跃居世界第一,而且在非遗保护的品质上也有显著提升。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促进下,相当一部分非遗项目不仅实现了基本的传承延续,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比如,凭借市场化运营,依靠传统文化加持,一些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等门类的非遗项目走向了市场,“国风潮”颇受消费者欢迎;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引导下,一大批“非遗工坊”在传承文化中带动了就业、促进了经济,为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非遗与商业、旅游结合,焕发出勃勃生机;非遗的市场化,带来的不仅是传承发展的可持续,还有非遗技艺本身的不断提升、日益精进。
  “朽木亦可雕”“纸寿逾千年”等突破,何尝不是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的产物?何尝不是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从抢救性保护到保护利用并重,再到创造性转化的一个趋势?传统的未必是落后的,民族的往往是世界的。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传统文化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传承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具备更加肥沃的时代土壤,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独特魅力,创造出更多颠覆传统认识的奇迹,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李思辉《期待更多文化保护奇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传统的“朽木不可雕”到现代的“朽木亦可雕”的巨大突破,表明传统的东西都会走向世界的。
  B.保护、传承并利用好篆刻、剪纸、苗绣、木雕等众多的文化遗产,将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C.一些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等门类的非遗项目走向市场,完全得益于一系列政策利好的促进。
  D.古籍纸张的保护早已突破“纸寿千年”的极限,主要依靠最高级别的保藏条件和专家的精心设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曹县木雕的故事和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故事为切入点,意在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已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B.第三段指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优秀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当代人必须直面的课题。
  C.第四段采用大量概括性事实材料,证明由于国家在非遗保护上的大力支持,我国的非遗保护在量和质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D.最后一段紧扣话题,采用连续的反诘问句,结合对称的句式结构,增强了论述语言的气势,流露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给当地百姓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与非遗传承人高超的技艺密不可分。
  B.许多古老技艺已延续多年,它们对于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品质、历史文脉都具有重要意义。
  C.众多非遗项目实现了基本的传承延续并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所以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D.想要产生更多的文化保护奇迹,一方面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创造性转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物理学和现有的化石记录表明,生命很可能起源于45~38亿年前的冥古宙时期。然而,导致当时出现复杂化学性质的环境却鲜为人知。氨基酸是蛋白质和所有细胞生命的原料,为了理解生命的起源,许多科学家试图解释氨基酸是如何形成的。
  早期的生命起源理论认为,最初的非生物分子可能起源于一个“温暖的小池塘”,里面充满了丰富的甲烷(CH4)、氨(NH3)、水(H2O)等化学物质,它们受到闪电、热量这些外部能量源的激发,导致化学不平衡,进而形成了有机分子。
  著名的米勒-尤里实验证实了这种理论。上世纪5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坦利·米勒(Stanley Miller)和哈罗德·尤里(Harold Urey)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在一个密闭的腔室内充满水、氨、氢和甲烷,然后反复用电火花来模拟闪电。一周后,他们分析了腔室的内容物,发现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已经形成。
  这是一个很大的启示,它表明生命出现所必需的复杂有机分子,可以从早期地球大气中的一些基本成分形成。然而,在过去的70年里,这一解释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科学家现在认为,在地球的早期大气中,氨和甲烷远没有那么丰富,而是充满了二氧化碳和氮气。
  虽然二氧化碳和氮气也能产生氨基酸,但这两种分子需要更多能量才能分解,而且产生的氨基酸数量也会大大减少。在寻找其他的能量来源过程中,科学家们已经分析过热能、紫外线、电离辐射,以及来自流星的激波。
  现在,一个国际团队在《生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新的论文,他们利用NASA的“开普勒计划”所收集到的数据,以及一系列化学实验发现,很可能是太阳的高能粒子与地球早期大气中的气体的碰撞,形成了蛋白质和有机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氨基酸和羧酸(氨基酸的前体)。
  开普勒计划对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遥远恒星进行观测,从它捕捉到的观测数据中,科学家可以获取有关于太阳过去的线索。
  利用这些观测数据,天体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艾拉佩蒂安(Vladimir Airapetian)在2016年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在地球的前1亿年里,太阳的亮度比现在暗30%左右;另外,现如今每一百年左右才会出现一次的太阳“超级耀斑”,在那时每隔3~10天就会爆发一次。超级耀斑发射出接近光速的粒子,这些粒子会定期与我们的大气层相撞,引发化学反应。
  那项研究一经发表便引起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小林健成(Kensei Kobayashi)的兴趣。小林健成是一名化学教授,在过去30年里一直研究前生命化学。他试图了解银河系宇宙线是如何影响早期的地球大气的。
  在这类研究中,大多数科学家会选择忽略银河系宇宙射线,因为研究这些来自太阳系之外的粒子需要专门的设备,比如粒子加速器。小林健成和他的团队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这样的设备,因此他们只需对实验装置稍加调整,就能检验艾拉佩蒂安的猜测。
  于是,艾拉佩蒂安与小林健成合作,创造出了一种与我们如今所理解的早期地球大气相似的气体混合物。由于目前尚不确定地球早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被认为很低),他们将不定量的少量甲烷与二氧化碳、分子氮、水混合在一起。
  接着,为了模拟太阳的高能粒子,他们向气体混合物发射了质子。与此同时,他们也用电火花放电来模拟闪电点燃气体混合物。
  他们发现,只要甲烷的比例超过0.5%,用质子(太阳粒子)撞击过的气体混合物就能产生可侦检数量的氨基酸和羧酸。但是通过电火花放电(闪电)则需要甲烷浓度达到大约15%才能形成氨基酸。而且即使甲烷含量达到15%,闪电所生氨基酸的速度也只有质子的百万分之一。不仅如此,与电火花放电相比,质子撞击也更倾向于产生更多的羧酸。
  如此看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太阳粒子似乎是一种比闪电更高效的能量源。但艾拉佩蒂安表示,其他因素可能并不相同。他指出,米勒和尤里假定闪电在“温暖的小池塘”时代和在今天一样普遍。
  但是,由上升的暖空气形成的雷云所产生的闪电,在太阳亮度比现在低30%的情况下应该更罕见才对。而在寒冷的条件下,可能根本不会有闪电存在。早期地球是被一个相当微弱的太阳照耀,虽然这并不是说这一切不可能来自闪电,但它表明是闪电的概率很低,而太阳粒子则更有可能。
  总的来说,新的研究表明,我们活跃的年轻太阳,比之前认为的还要更轻易地,甚至可能更早地催化了生命的前体。
  (《生命起源的另一种可能》)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已探知地球生命起源的大致时间,对导致当时出现复杂化学性质的环境却知之甚少。
  B.早期生命起源理论认为,有机分子是外部能量激发生物分子导致化学不平衡而产生的。
  C.米勒-尤里实验表明,早期地球大气中的一些基本成分能生成生命必需的复杂有机分子。
  D.小林健成他们研究认为,生命可能起源于太阳的高能粒子与地球早期大气中的气体的碰撞。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氨基酸是蛋白质和所有细胞生命的原料,只要解释清楚了氨基酸是如何形成的,就能弄清楚生命的起源。
  B.米勒-尤里实验对解释生命的起源意义重大,但实验结果经不起当代科学的检验,受到当代科学家的质疑。
  C.艾拉佩蒂安利用开普勒计划的观测数据发现,1亿年前太阳比现在暗很多,“超级耀斑”是现在的数千倍。
  D.小林健成有30年研究经历,研究方向与银河系宇宙线直接相关,这些是他与艾拉佩蒂安合作的关键因素。
  6.为了验证艾拉佩蒂安与小林健成的合作成果,需要进行相应实验。如果由你担任验证实验的实验员,你将如何开展实验?请结合文本写出你的实验步骤。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