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孟子的政治思想》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孟子的政治思想》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17980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1
  • 浏览次数:5138
  • 使用次数:1
  • 创建时间:2015-09-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5-10-07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
  • 选文题目:孟子的政治思想 作者:经学十二讲 体裁:社会科学类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
  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
  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
  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
  “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
  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
  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
  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
  (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
  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
  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
  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
  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
  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丢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
  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洲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
  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
  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盂生畏,《孟子>成“经”
  之难可见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A
  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
  都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
  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孟子“道性
  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
  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
  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
  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
  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制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
  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
  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将“王道”作为最高政治理想,他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
  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孟子反对“霸道”,他借助诠释圣王的历史与业绩来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
  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历史的走向。
  C.“民本”是孟子政治思想体系的基础.而“君本”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政治传统的基础,
  二者之间尖锐对立,势同水火。
  D.孟子认为“霸”就是‘‘以力服入”,其结果是“非心服”,如朱元璋废黜孟子祠、下令删
  节《孟子》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霸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一书虽然能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但因为对专制政治有很大的冲击力,后世
  不少帝王对孟子其人其书是厌恶和排斥的。
  B.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主张,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
  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C.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与“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的传统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
  D.孟子认为,民心的向背直接关系到政权是否稳定,君主如果能够行仁政,就会得到臣
  民的拥护,从而赢得民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仁政”说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有严密的思想体系,但在当时‘普遍崇尚
  “霸道”的形势下,提出这样的学说是毫无意义的。
  B.孟子把自己的“仁政”说托制于人们理想中的尧舜禹等圣王,既迎合了人们渴望理想
  政治的心理,也增强了自身学说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C.孟子追求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的“王道”理想,因此,他的言心言性与谈君谈民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D。孟子认为,仁爱基于善性,丽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如能将其不断扩充和推广,
  那么,“仁政”学说就能檀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试题答案:

一、(9分)
  1.(3分)D(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不属“霸道”)
  2.(3分)C(“厌恶和排斥”欠妥,原文为“望孟生畏”)
  3.(3分)C(“有严密的思想体系”在原文找不到依据,“毫无意义”不妥)

  《孟子的政治思想》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