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一个农民走在田埂上》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一个农民走在田埂上》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7204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461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2-1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2-12-28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一个农民走在田埂上 作者:芦苇泉 体裁:小说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个农民走在田埂上芦苇泉①他终于直起腰。这是一片无边的稻田。他那样弯着腰,向左右扩展、向前移动的姿势,已经持续很久了。他长长地舒了口气。他朝远处看,远处是蒙河黑色的树林,那片树林子太大,太茂盛,就像一片黑夜。他的头发是湿的,大滴的汗顺着脸往下淌,一直淌进衣服的里面。他的左手臂抱着大把的青草和稗子。他像忘了自己一样,仍是朝远方的那片树林看,就像盼望着一件事情的发生。比如一个人突然走出来,比如一群鸟“哇”的一声飞起,又落下,比如里面传出一声沉闷的枪响。我们也许还不太了解他,不过是刚才的那条鱼,让他想起了一条大河。那条鱼打着他的左脚,快速地游走了,碰到稻子时弄出了“啪啪”的挣扎声。他没有去捉它,相反却站起了身。这条鱼显然是从河里和河水一起流进来的,只不过在刚进入这片稻田的时候它比一条小蝌蚪也大不了多少。它几乎有两寸多长了,真是奇迹。好长时间,他的脑子里只有那片流水。他还听到了那种好听的流淌声。他还看见了一群鱼,像影子一样在水里一闪一闪的鱼。他想鱼的命运可真叫命运,如果不来到这片稻田,仍旧在河里,也许都见到海了。他重新弯下腰,向左向右向前移动……
  ②他今年54岁,不远处的村庄里,有他的一所房子,十一棵树,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不喜欢城市,甚至可以说他敌视城市。他一共去过两次城里,两次都是去卖西瓜。他的西瓜那么好,可城里人就是有眼无珠,说这个不熟,那个不甜,左挑鼻子右挑眼,一大堆瓜一个也没卖上好价钱。每一个瓜都是他的好孩子,都是他一眼一眼地看着长大的,没有一个次的。后来,为了避免和城里人打交道,他就把瓜直接批给那些瓜贩子,不再去城里受煎熬。城市是另一个世界,他在城里行走,要多么别扭有多么别扭,怎么走也走不好,走的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在城里,他是多余的,那种反差,和城里人的反差,让他生出了一种被追逃的错觉。在城里,他是逃出来的。回到村庄,他沉思了很多天,自己就这么没有出息?但没有办法,他始终没有消除那种对城市的恐惧。他清楚地记得,城里人目光的冷漠,他们把钱扔到地上抱走西瓜时的蛮横劲头。那时他浑身哆嗦,就像一棵草独自站在一片庄稼地里,那么孤独和耻辱。他做错了什么?他不知道。他只想逃走。
  ③一会儿,他就在一条田埂上走着了。田埂上长满草,一只草叶子般的蚂蚱飞起来。他赤着脚,卷上去的裤腿湿了的部分,溅上了几星泥。他把草集中起来。然后坐在上面,掏出他的旱烟袋,抽烟。他黑红色的脸上,放着一种光芒,眼睛里像有一个世界,身体里藏着的力量在等待着什么。他给我们的印象是,没有一点苍老的感觉,就像20岁的演员,扮演一位50岁的农民,那种老也是掩饰着的老,是装出来的。他那么自然,一点也不孤独,一会儿看看自己的脚,一会儿看看稻田,远处的村庄就像不存在一样。其实,此刻他正在想着村庄,想着等到秋天把这片稻子弄回去时的喜悦场面,想起了粮仓,想起了妻子的手,想起了孩子们的傻笑。他笑了,那种笑是从里面一点点地笑出来的,好像从昨天就开始在深处或远方笑了,今天才笑出来。他磕去烟锅里的灰烬,重新把烟袋别到腰上,那姿势像极了一位将军在别一支手枪,也有那番威武。尊严!我看到了他的尊严,这种尊严似乎是天生的,谁见了谁都会敬畏的。然而,在城里,他的尊严呢?他把尊严留在了村庄,留在了庄稼地里。这种尊严原来是带不走的,是只属于村庄和土地的。
  ④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他又在那片稻田里,用那种姿势移动了。那是一架机器,一点一点地向前,没有大的动作,也不会消失。在他站起身来的时候,又一堆草抱在了他身体的左边。他看到了那辆邮车。他竟能从邮车的速度上,看出了今天这辆车同往日的不同。他又躬下腰,但不多会,他就站直了,朝村庄看。他几乎不是在劳动了,也许他累了,或是饿了。但他仍能准确地把稗子从稻子中分辨出来,拔出来,一会又是一抱。村庄那边跑出一个人,像一只风筝,一晃一晃的,被风刮着。他早就认出来了,那是他的女儿,她考上大学了,肯定考上了。用一种优美的舞蹈跑在路上的人,一定是有了幸福装在心里的人。女儿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他只不过是笑了笑,并没有走出稻田。女儿站在田埂上扬了扬手中的信。他想,女儿有福了。继而又想到,女儿要走了,就要失去她了。女儿的快乐和他的快乐,有些是一样的,有些却不同。他自然地想到了城市。但他却没生出一点痛苦或去阻拦女儿的感觉。他在心里替女儿高兴。
  ⑤“爸爸,咱回家。”
  ⑥他却摆了摆手,说:“干完这点,我就回去。”
  ⑦他又弯下腰,向前移动了。
  ⑧绿油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把他托起来,想让他飞,但他却紧紧地抓住那些草,抓住一棵,松开,再去抓另一棵,永远也不离开这片土地,永远也不飞起来。天黑了,那个移动着的影子,还在移动。接着,我们看到了大地上空的星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①段:“那条鱼”偶然离开大河流进稻田,如同农民离开城市回到农村,以此表现农民田园生活的如鱼得水。
  B.文章第③段:对田埂上草和蚂蚱的描写,写出了田间的宁静与活力,为后文他看到女儿录取通知书后的惊喜之情蓄势。
  C.文章第③段:作者借农民将烟袋别到腰上的姿势表现他的尊严,这种尊严与村庄和土地相连,而在城市被忽视和践踏。
  D.文章第④段:今天的邮车速度不同往日,它送来了女儿的录取通知书,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使他内心五味杂陈。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作者采取第三人称叙事,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将一位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呈现给读者。
  B.“他一共去过两次城里”,此处补叙了他过去的经历,既解释了他不喜欢城市的原因,又通过他对西瓜的感情丰满了其人物形象。
  C.作者擅用比喻,把走在田埂上的农民比作威武的将军,把即将奔向城市的女儿比作一只风筝,一老一少,相互映照。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文章在“移动着的影子”后,接着写“我们看到了大地上空的星星”,以景作结,使他弯腰在稻田中的身影定格在了读者脑海中,意蕴深厚。
  8.全文用“他”指代主人公。请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说明以“他”而非姓名指称人物的效果。
  9.文章不时穿插包含“我们”的语句(见划横线句),这些句子丰富了文章的表达,试加以赏析。

试题答案:

【答案】6.C 7.B
  8.人物形象特点:
  ①勤劳自尊。这位农民“走在田埂上”,耕种在稻田里,从中获得尊严,展现了他眷恋土地的乡土情怀。
  ②开明开放。这位农民看到女儿考上大学、离开土地,他并不迂腐守旧地去禁锢孩子,而是“在心里替女儿高兴”,可见他具有新时代开放性的特点。
  效果:用“他”指代主人公,没有写出具体名字,赋予了这位农民普适性,他作为一个新时代经历城乡转变过程中的典型农民形象,代表着一个群体。
  9.①叠加视角:对农民的生活以“他”的视角叙述的同时,提供了一个观察者的视角。
  ②层层深入,塑造人物:从开始对他“不大了解”,到看到他的力量和尊严,到最后化作星星,由外而内,由浅入深。
  ③融入情感:“我们”的视角包含着对主人公的关切、理解和赞美之情。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如同农民离开城市回到农村”错。鱼由河到田,与农民由城回乡,命运是相反的,“如同……”表述不当。
  B.“为后文他看到女儿录取通知书后的惊喜之情蓄势”错误,此处描写田埂的宁静与活力,是为了写出他在田埂上的自在、尊严。
  D.“邮车速度不同往日”不是客观事实,是他心理的折射;“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原文不符,原文“女儿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他只不过是笑了笑,并没有走出稻田”“干完这点,我就回去”,可见他的内心仍然是平静的。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补叙”错误。文章整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是顺叙,小说主体情节完整,而这位农民的两次入城经历是在文中插入叙述,属小说基本事件之外的情况,去掉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故属于插叙。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中人物形象及分析人称效果的能力。
  人物形象特点:
  “他终于直起腰。这是一片无边的稻田。他那样弯着腰,向左右扩展、向前移动的姿势,已经持续很久了”“大滴的汗顺着脸往下淌,一直淌进衣服的里面”,表明他在稻田里劳动的时间很长了;“一会儿,他就在一条田埂上走着了……他黑红色的脸上,放着一种光芒,眼睛里像有一个世界,身体里藏着的力量在等待着什么。他给我们的印象是,没有一点苍老的感觉,就像20岁的演员,扮演一位50岁的农民,那种老也是掩饰着的老,是装出来的。他那么自然,一点也不孤独”,他只有在稻田里才有尊严感,他对土地和劳作的热爱,展现了他眷恋土地的乡土情怀。
  尽管他自己不喜欢城里,然而当得知女儿考上大学,即将去城里时,他很高兴,“。他想,女儿有福了。继而又想到,女儿要走了,就要失去她了。女儿的快乐和他的快乐,有些是一样的,有些却不同。他自然地想到了城市。但他却没生出一点痛苦或去阻拦女儿的感觉。他在心里替女儿高兴”,可见他具有新时代开放性的特点,这表明他很开明开放。
  效果:
  如果用姓名指称,这个人就只代表他自己;而用“他”指代,表明这是一群人的代表。他是农民,一生在稻田里辛勤劳作,离不开土地;他不喜欢城市,感觉“城市是另一个世界,他在城里行走,要多么别扭有多么别扭,怎么走也走不好,走的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在城里,他是多余的,那种反差,和城里人的反差,让他生出了一种被追逃的错觉”,这是新时代经历城乡转变过程中很多像他这个年龄的农民都有的共同特点,用“他”指代主人公,没有写出具体名字,赋予了这位农民普适性,他作为一个新时代经历城乡转变过程中的典型农民形象,代表着一个群体。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画线句中都出现了“我们”,这是从我们的视角在看“他”,如“我们也许还不太了解他”“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他又在那片稻田里,用那种姿势移动了”,在以第三人称“他”的视角叙述“他”的故事的时候,加入这些画线句,给读者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视角,更丰富了作者的体会。
  画线句先是在第一段,在描写了他在稻田的劳作后写到“我们也许还不太了解他”;接着在第三段“他给我们的印象是,没有一点苍老的感觉,就像20岁的演员,扮演一位50岁的农民,那种老也是掩饰着的老,是装出来的”,让读者看到了在稻田里劳作的他的“光芒”,感受到他的尊严,“尊严!我看到了他的尊严,这种尊严似乎是天生的,谁见了谁都会敬畏的”;最后一段“接着,我们看到了大地上空的星星”。这些句子从开始对他“不大了解”,到看到他的力量和尊严,到最后化作星星,由外而内,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塑造人物。
  “我们”作为“他”的故事的观察者不断出现,如看到劳作中的他“没有一点苍老的感觉”,包含着一种关切;写“尊严!我看到了他的尊严,这种尊严似乎是天生的,谁见了谁都会敬畏的”,语气中充满赞美;“我们看到了大地上空的星星”则饱含理解和敬畏。可见这些句子融入情感。

  《一个农民走在田埂上》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