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滚烫的土地》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滚烫的土地》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7577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926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2-1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2-09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滚烫的土地 作者:阎秀丽 体裁:小说

试题内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滚烫的土地阎秀丽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
  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
  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那点儿地,不知道能种几粒粮食!”
  爹回了头,擦了把汗,眼睛一横,说:“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创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
  娘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
  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撒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
  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
  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
  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
  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
  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
  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
  娘并没有想象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把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几件简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着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
  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个小山包,何况是一个人。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
  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
  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儿山边子,还能富了?
  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
  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
  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娘让你回去吃饭。”
  “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
  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
  “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个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
  “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得着这儿。”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心里装着啥,地上就长啥。”
  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
  “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泊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
  张老歪没有说话,看着天空上的几朵白云,嘴里嚼着一根草叶子,半晌说了句:“这人养地不假,还没听说地养人的。”
  “话可不能这么说!”爹站直身子,手里拄着镐头说,“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
  “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
  “那你就去呗。”
  “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
  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
  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
  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爹的身影紧紧贴服着大地,浑然一体,像大地上移动的图腾。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
  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
  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
  (选自《小小说月刊》)
  文本二:
  我觉得小说以及其他文学作品,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我这几年讲语言比较多,人家说你对语言的重要性强调过多,走到极致了,也许是这样。我认为小说本来就是语言的艺术,就像绘画,是线条和色彩的艺术。音乐,是旋律和节奏的艺术。有人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点,我认为这话是不能成立的。就好像说这幅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这个曲子还可以,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种话不能成立一样。我认为,语言不好,这个小说肯定不好。
  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主体。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节选自汪曾祺《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显得真实亲切的同时,也便于表现“我”的心理活动。
  B.“我”去喊爹吃饭的路上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为最后写“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一发展转变做了铺垫。
  C.张老歪一针见血指出现状,提出自己的质疑的同时,也直指当下严峻现实,引发读者关于人与土地关系的思考。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文中倒数第三段的“浑然一体”一词将爹、镐头和大地三者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生动贴切地写出爹在山沟劳作的场景,重复使用,意蕴深刻。
  8.文本一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我”对爹的开荒行为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
  9.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二中画线句子谈到的“语言的艺术”的具体体现。

试题答案:

7.B
  8.①最初“我”不理解化也不敢反抗。爹有体面的工作,家里也不缺粒,可他却到处开荒,对此“我”并不理解,但想到父亲的“火爆脾气”却也不敢反抗。
  ②娘让“我”去看时:生气埋怨,同时又很担心。爹在炎热的天气里开荒,连累“我”也“遭罪”,“我”心里很是生气,但同时又担心他中暑。
  ③看到爹在烈日下开荒时:内心感动,开始理解。“我”在山沟处远远看着爹在烈日下劳作的认真。不禁“心头一热”,内心有所触动。
  ④听到爹和张老正的对话后:真心理解并且支持。他们的对话让“我”重新认识爹对土地的执念,“我”的心变得通透,也加入开荒行列,说明“我”真心理解了爹的开荒行为。
  9.“语言的艺术”在文本一中体现在:
  ①用词上:精准使用动词。文中写爹开荒劳作时使用“抢”“举”“弯”“仰”等词,准确写出爹劳作的艰辛,也表现他对土地的痴迷。
  ②手法上:多用比喻手法。文章写“秋阳像针”“汗如小溪”、劳作的父亲“像苍劲的弓”“虬枝百结的老松”,生动形象地写出天气的炎热、爹对土地的挚爱。
  ③风格上:语言质朴生动。文中“咕嘟咕嘟”“嘟囔”等口语化词汇,既生动又不失质朴,同时展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为最后写‘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一发展转变做了铺垫”错误。联系“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可知,“我”不情愿是不想去叫爹;由“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等句子可知,“我”的心通透起来是听了父亲说的土地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话。两者不是阐述同一件事,构不成铺垫。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能力。
  “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撒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爹有体面的工作,家里也不缺粒,可他却到处开荒,对此“我”并不理解,但想到父亲的“火爆脾气”却也不敢反抗。
  “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儿山边子,还能富了?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爹在炎热的天气里开荒,娘让“我”去看,连累“我”也“遭罪”,“我”心里很是生气,但同时又担心他中暑。
  “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看到爹在烈日下开荒,认真劳作,不禁“心头一热”,内心有所触动,开始理解。
  “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听到爹和张老正的对话后,“我”重新认识爹对土地的执念,“我”的心变得通透,也加入开荒行列,说明“我”真心理解了爹的开荒行为。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语言艺术的能力。
  “语言的艺术”可以从用词、手法、风格等角度分析。
  用词上:精准使用动词。“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抡”“举”“弯”“仰”等词,准确写出爹劳作的艰辛,也表现他对土地的痴迷。
  手法上:多用比喻手法。“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运用比喻,把毒辣的太阳比作针,把汗水比作小溪,生动形象地写出天气的炎热。“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运用比喻,把劳作的父亲比作苍劲的弓、虬枝百结的老松,生动形象地写出爹对土地的挚爱。
  风格上:语言质朴生动。“‘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咕嘟咕嘟”生动形象展现出父亲口渴急于喝水的情状,“嘟囔”是口语化词汇,展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总之语言生动又不失质朴。

  《滚烫的土地》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