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岳阳楼》(黄公度)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岳阳楼》(黄公度)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732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377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3-11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岳阳楼 朝代:宋 作者:黄公度 体裁:诗 题材类别:写景抒情诗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南宋)黄公度后乐先忧记饱观,兹楼今始得凭栏。吐吞五水波涛阔,出纳三光境界宽。黄帝乐声喧广宙①,湘君山影浸晴澜。江山何独助张说②,收拾清晖上笔端。【注】①传说黄帝南巡时在洞庭湖之野演奏《咸池》之乐,广施教化于百姓。②张说:唐朝宰相,诗文兼擅,有“大手笔”之称,曾任岳州刺史,期间建造岳阳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引用范仲淹的名言,不仅点出自己登岳阳楼的缘由,也隐含着这首诗的主题。
  B.颔联描绘出洞庭湖吞吐五江之水,融入日月星三光的壮阔景色,呈现出高远辽阔的境界。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颈联展开联想,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历史文化的厚重以及山光水色之美。
  D.“收拾清晖上笔端”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写作才华的自信,也暗含对张说的轻视。
  16.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吟咏岳阳楼的佳作,但两诗抒发的感情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15.D
  16.同:都赞美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都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如杜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黄诗“后乐先忧记饱观”。
  异:①杜诗表达了漂泊天涯的不幸遭遇,抒发凄苦忧伤之情,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②黄诗表达出对国家强盛和时局清明的渴盼,流露出自信与豪情,如“黄帝乐声喧广宙”“收拾清晖上笔端”。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D.“暗含对张说的轻视”表述不当,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江山的赞美和对自己创作的期望。“江山何独助张说”意味着江山不仅仅是为了张说而存在,而是有着独立的价值和意义。“收拾清晖上笔端”意味着作者希望收拾好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以清晰的心境来书写作品。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分析两诗抒发的感情的相同点。
  杜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黄诗颔联“吐吞五水波涛阔,出纳三光境界宽”诗意是楼上能够吞吐五湖的波涛,波澜壮阔;楼下能够出纳三方天地的光芒,境界开阔。这种景色的壮丽和宽广展示出了岳阳楼的独特魅力。可知两首诗都赞美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杜诗的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黄诗的“后乐先忧记饱观”表明作者先感受到了忧虑,然后才观赏周围的景色。这种先忧后乐的心境展示了作者的深邃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可知两首诗都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
  然后分析两诗抒发的感情的不同点。
  杜诗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孤舟”,写出了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苦忧伤之情。
  黄诗的“黄帝乐声喧广宙”意思是黄帝的乐声充满了广袤的宇宙,“收拾清晖上笔端”意味着作者希望收拾好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以清晰的心境来书写作品。可见诗人对国家强盛和时局清明的渴盼,同时流露出了自信与豪情。

  《岳阳楼》(黄公度)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