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张居正说民谣》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张居正说民谣》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826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45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3-26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张居正说民谣 作者:熊召玫 体裁:小说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说民谣熊召玫听说杨博乘轿来访,张居正赶紧丢下手头的事情,走到内阁门口迎接。杨博在内阁门口下轿,张居正快走两步迎了上去,双手一揖说道:
  “博老,天气酷热,您怎么来了?”
  杨博拱手还了一礼,答道:“心里头窝的事情太多,想找你倾吐倾吐。”
  说话间,两人已走进了张居正的值房。喝了几口茶后,杨博也不绕弯子,劈头就问:
  “叔大,皇上宣布京察已经几天了,你都听到了一些什么舆论?”
  张居正答:“博老向来人缘好,且虚怀若谷,一定是知道不少舆情,仆正想听听博老的呢。”
  杨博快人快语:“叔大,舆情对你可是不利啊!”
  张居正眼角的鱼尾纹稍稍动了一下,笑一笑后平静答道:“是吗?仆愿闻其详。”
  杨博皱一皱眉,径自说了下去:“老夫待罪官场,已经四十五个年头儿了。亲眼见到了翟銮、夏言、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六位首辅的上台与下台,他们上台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笼络人心,这一点几乎无一例外。像严嵩,谁都知道他是个大奸臣,可是他一上台就请示嘉靖皇帝,给两京官员提高薪俸的比例,官越小获得本色俸越多,让两京官员对他感恩戴德。
  “可是你叔大,刚入机衡之地,所有官员莫不引颈望之,侧耳听之。等来等去,好处没等到一星半点,却等来了一个胡椒苏木折俸。这一波还未平息,紧接着又是一个圣意严厉的京察,直弄得两京官员人心惶惶、寝食难安。谁都知道,胡椒苏木折俸、京察,都是你的主意。叔大啊,你这样做,岂不是要结怨于百官,把官场变成冷冷冰冰荆棘丛生的攻讦之地吗?”
  杨博虽住了口,两道吐剑的毫眉却还在一耸一耸地显示内心的激动,张居正听了这番话,心里头很不是滋味,杨博出于情谊前来规劝,尚且听得出微词来,一般人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张居正沉吟有时,缓缓说道:
  “博老一席话振聋发聩,仆铭记于心,当深思之。但身居宰辅,唯务从命,一应国家大政,总以得体为是,岂敢为保禄位而怀私罔上。昔范文正公当国之时,深患诸路监司所得非人,便拿来选簿一一审视,凡有不合格者,便拿笔勾去,他的友人规劝道:‘一笔退一人,则是一家哭矣,请公笔下留情。’范公答道:‘一家哭,比之一路哭一郡哭,哪一个更令人痛心?呜呼,我既身居宰相,当以天下为公,岂能怀妇人之仁,为一家哭而滥发慈悲。’范公此等正气,足以震慑千古。仆以为,唯其如此,才是宰相的襟抱,才能担负起宰相的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责任。盖政事顺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地之气顺。然而欲使民心顺者,官也。如果百官一个个怙势立威,扶权纵欲,恶人异己,谄佞是亲,其直接后果,就是皇上的爱民之心得不到贯彻,老百姓的疾苦得不到疏导吁救。上下阻隔,人心不畅,出现了这种局面,身为宰辅不去大刀阔斧除痈去患,而是如范公讥刺的那样为博一个虚伪的官心,而尽力推行妇人之仁,那国家之柄、庙堂神器,岂不成了好好先生手中的玩物吗!”
  张居正话音刚落,杨博就温和地反驳道:
  “叔大,君恩浩荡无远弗届,民有福祉官亦应有福祉,身为宰辅在便利场合下为百官谋点利益,怎么能说是妇人之仁呢?”
  “做官与做人不同,做人讲操守节气,做官首先是如何报效朝廷,造福于民。野有饿殍,你纵然餐餐喝菜汤,也算不得一个好官。如果你顿领吃肉,老百姓丰衣足食,笙歌不绝于耳,你依然是一个好官。”
  张居正知道这样争论下去,纵然十天半月也绝无结果。他遂起身走进里间案房里,打开桌上的卷宗抽出两张纸来,又回到会客室递给杨博说:
  “博老,您看看这两首打油诗。”
  杨博接过,只见这两张纸都是五城兵马司衙门的文笺。每张笺上都光头光脑地抄了四句韵文。杨博先看第一张,上面写着:
  一部五尚书,三公六十余。
  侍郎都御史,多似景山猪。
  再看第二张:
  漫道小民度命难,只怪当官都姓贪。
  而今君看长安道,不见青天只见官。
  就这么两首顺口溜,杨博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读过后,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宰辅的案头上,怎会放着这样的东西?接下来第二个念头是:五城兵马司的堂官巡城御史王篆,众所周知是张居正的夹袋人物,这两张纸十有八九是王篆送过来的,此人最了解张居正的心思,他送这个来,肯定是投其所好,也就是说,刻下张居正“好”的就是这个。
  “叔大,这是王篆送来的?”杨博直言问道。
  “正是。“
  “王篆从哪儿弄来这样的顺口溜?”
  “这是民谣!”张居正笑着纠正,“大凡国运盛衰,官场清浊,民心向背,都可以从老百姓口头相传的歌谣,也就是您所说的顺口溜中看得出来,赏其歌而知其民,诵其谣而知其俗。所以,周文王特别置了一个采诗官,让他采集民间的歌谣,从中分析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为其治国纲领的制定提供依据,这实在是一个好的传统啊!”
  经这么一点拨,杨博明白张居正为什么好此一道了。他叽咕着说:“王篆也是个鬼精,他居然能弄到首辅想要的歌谣。”
  “博老,这两首歌谣不是王篆弄到,而是仆亲耳听到的!”
  “哦,你在哪里听到的?”
  张居正呵呵一笑,便讲了前天晚上发生的一件事情。
  (节选自《张居正》第十二回“探虚实天官来内阁,斥官蠹宰辅说民谣”,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人见面时的迎步行礼及对话,可见张居正对杨博尊敬有加,同时张居正也做好了听取不利于己的舆论的心理准备。
  B.很多官员对张居正实行的胡椒苏木折俸、京察极为不满,杨博出于情谊前来规劝,可以说也是出于私利为那些官员代言。
  C.杨博看了民谣,猜想这十有八九是王篆为讨好张居正送来的。杨博的猜想,可看出官场存在下属官员“投其所好”的弊病。
  D.张居正与杨博争论时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直到他拿出两首打油诗,在此后的情节发展中,张居正逐渐转变到主动地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弄得两京官员人心惶惶、寝食难安”,侧面表现出两京官员怠政乃至贪腐之重,也传递出张居正推行京察制的强大威慑力。
  B.小说善于通过神态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波动,关于“两道吐剑的毫眉”的描写可谓“外神动心语”,写出了人物内心激动与不满。
  C.顺口溜可使官员赏其歌知其民俗,作为施政参考,这是对周代传统的继承。文中所写周文王设采诗官的史实反映了《国风》的来历。
  D.小说语言简约典雅含蓄、生动又朴实。主要表现在叙述语言简洁且生动,不太注重修饰;人物对话语言文言与口语交织。
  8.请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小说中“说民谣”部分的作用。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9.请结合史料①②和文本相关内容,分析史料与文学的不同。
  ①《明史·张居正传》载:“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②《明史·志第五十八》载:“旧例,两京文武官折色俸,上半年给钞,下半年给苏木、胡椒。”

试题答案:

6.D 7.D
  8.①两首民谣揶揄嘲讽贪官污吏,反映了老百姓对贪官污吏的切齿痛恨;
  ②张居正亲自听到民谣且非常重视,可见他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为民着想、报效朝廷的忠臣;
  ③关于两首民谣的具体来由,呼应题目,与文本最后两句形成情节上的照应。同时,最后的内容意味着张居正将会为读者揭开谜底。
  9.①史料是平实的概括,高度概括了张居正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气度和为政方面的作为;文本是形象的描绘,通过大量语言描写来具体表现张居正的这一特点,形象丰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②史料重在记史实,“胡椒苏木折俸”是明朝的“旧例”;文本重在写人,将“胡椒苏木折俸”作为张居正的“发明专利”——整肃吏治的一种手段,凸显了张居正大刀阔斧进行吏治改革的决心,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解析】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错。张居正拿出打油诗之前,如第6段“博老向来人好,且虚怀若谷,一定是知道不少舆情,仆正想听听博老的呢”,他并未正面回答杨博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再次抛给杨博,占主动地位。又如第14段“出现了这种局面,身为宰辅不去大刀阔斧除痈去患,而是如范公讥刺的那样为博一个虚伪的官心,而尽力推行妇人之仁,那国家之柄、庙堂神器,岂不成了好好先生手中的玩物吗”,张居正与杨博争论时并未处于下风,其有理有据、慷慨激昂的话反而使杨博疲于招架。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D.“含蓄”错,文中张居正与杨博的对话语言简约直白,无弦外之音,并未体现含蓄。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结合“侍郎都御史,多似景山猪”“漫道小民度命难,只怪当官都姓贪”可知,官吏贪婪、无作为造成百姓生活困难的黑暗现实,以此对贪官污吏进行嘲讽,反映了老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
  ②结合“博老,这两首歌谣,不是王篆弄到,而是仆亲耳听到的”可知,张居正亲耳听到民谣后牢记于心,对此非常重视,可见他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着想、是报效朝廷的忠臣;
  ③结合“张居正呵呵一笑,便讲了前天晚上发生的一件事情”可知,关于两首民谣的具体来呼应标题,张居正将揭示民谣来由。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点的能力。
  ①结合“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可知,史料语言简洁,是平实的概括,高度概括了张居正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气度和为政方面的作为;结合“听说杨博乘轿来访,张居正赶紧丢下手头的事情,走到内阁门口迎接。杨博在内阁门口下轿,张居正快走两步迎了上去,双手一揖说道”可知,文本语言生动形象,以叙述描写为主,通过大量语言、动作描写来具体表现张居正的这一特点,人物形象丰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②结合“旧例,两京文武官折色俸,上半年给钞,下半年给苏木、胡椒”可知,史料重在记载史实,“胡椒苏木折俸”是明朝的“旧例”;结合“可是你叔大,刚入机衡之地,所有官员莫不引颈望之,侧耳听之。等来等去,好处没等到一星半点,却等来了一个胡椒苏木折俸。这一波还未平息,紧接着又是一个圣意严厉的京察。直弄得两京官员人心惶惶寝食难安。谁都知道,胡椒苏木折俸、京察,都是你的主意。叔大啊,你这样做,岂不是要结怨于百官,把官场变成冷冷冰冰荆棘丛生的攻讦之地吗?”可知,文本重在写人,将“胡椒苏木折俸”作为张居正的“发明专利”——整肃吏治的一种手段,凸显了张居正大刀阔斧进行吏治改革的决心,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张居正说民谣》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