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汪教授写了一部关于海洋的科普著作》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汪教授写了一部关于海洋的科普著作》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30050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77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4-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4-19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汪教授写了一部关于海洋的科普著作 作者: 体裁:单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汪教授写了一部关于海洋的科普著作,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部分)、试读内容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图书目录(部分)第六章 祸从海底来第一节 地震与海啸第二节 海底火山爆发第三节 海底漏油和漏气第四节 海底滑坡第七章 深海藏宝第一节 多金属矿第二节 烃类资源第三节 生物资源第八章 无风也起浪第一节 深海权益之争第二节 海底的保护第三节 权益之争与深海科技第四节 人类与深海试读内容
  早期的人类社会,与海洋只有零星的关系。16世纪人类在平面上进入海洋,通过航海导致的“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轨迹。当前的21世纪,人类正在垂向上进入海洋,向海洋深处进军。那么这次人类和海洋关系的变化,是不是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改变历史的进程?未来的事,只能由历史自己来回答,当前我们能做到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长远的目光,处理好人和海洋的关系,处理好进军海洋进程中人类内部的相互关系。
  回顾人类历史,其实是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史。在新石器时代里,人类在陆地上从狩猎转向农牧,摆脱了动物世界的“丛林规则”。现在人类进入海洋内部,准备开发海洋的深处。估计不用上百年的工夫,就有可能将深海、海底纳入人类社会生活的范畴。但是,人类对深海的了解实在太少,远没有学会如何和海洋相处。地球表面只有陆地与海洋两个部分,人类需要学好海和陆两种学问,才能和它们处好,把它们用好。人类对陆地的认识已经获得了大学文凭,开始读研;而对海洋的认识至多有个小学毕业的水平,还没有考入初中。
  认识海洋比认识陆地难,认识深海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开发深海”决不能学当年的“淘金潮”一拥而上,浮夸、急躁不但无济于事,而且隐患无穷。“殷鉴不远”,墨西哥湾漏油就是前车之鉴,根源在于人类对深海的了解实在太少。最为可怕的是以“万物之灵”的身份,摆出“征服自然”的架势,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还没有弄明白深海有些什么,更不知道和深海如何相处,就忙着要发“深海财”。
  进军深海的另一条原则,是要处理好人类内部的相互关系,这里重要的是汲取历史的教训。15—16世纪,欧洲人越洋远航,通过海面航道的开拓将世界各大洲联系起来,发展了殖民经济,为自身带来了几百年的繁荣。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的海上探险家、发现家,至今世界地图上许许多多海湾和海峡的名称,都在铭记着这些欧洲开拓者的贡献。
  宏观地说,16世纪的所谓“地理大发现”并没有改变人类依靠陆地的原则,只是借海面的舟楫之便,跨海到另一个大陆去掠夺,海洋开发的本身,依旧是“渔盐之利,舟楫之便”。即便如此,这已经产生了扭转社会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人类那一次进入海洋,带有浓重的血腥气。虽然几百年前的历史,经过人脑记忆的“长距离筛选”,留下来的是被人称颂的英雄事迹,可是历史本身并不会消失。近年来有人旧事重提,说到“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惨剧。从15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从葡萄牙开始,欧洲人在四个半世纪里将上千万个奴隶贩运到拉丁美洲开矿种地。他们像牲口般被锁在船舱底部,在途中大量死亡。
  这里并不是想说几百年前的悲剧还会重演,只是21世纪人类进入海洋内部,向海洋深处发展,必然也会给人类社会本身带来新的挑战。新一轮进军海洋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果?显然这是百年,或者几百年后才能回答的问题,但是至少可以在两个层面上指出方向:海洋的保护和海洋的合作。如果人类依然把大洋当作地球的“垃圾桶”,如果核废料和有毒废料的投放得不到控制,海洋就有可能变为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负面因素。如果世界各国在深海的开发利用上不能协调合作,如果将16世纪的掠夺伎俩搬进深海,海洋就有可能沦为地球上的“火药桶”。
  进军深海,为华夏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历史上看,具有大陆性质的华夏文明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地中海海洋文明,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直到15世纪初,中国海军的实力仍远远超越欧洲。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航行早90年,郑和的船队超越哥伦布一两个量级,郑和的航程是哥伦布的5倍,但是改变世界历史航程的却是哥伦布的航行,中国的“海禁”和欧洲的海上崛起都是在此之后。随后的几百年里,这两种文明各行其道,直到19世纪的碰撞,中国的大陆文明败给西方的海洋文明,中国沦为次殖民地。现在,古老的中国已经重新崛起,“建设海洋强国”的国策已定,但是华夏文明的大陆性质留存至今。华夏振兴的道路需要翻山越岭,考验之一就是要过“海洋关”。了解深海、进军深海,对于中国来说,有着比其他国家更加深刻的意义。读者评论
  小慧:华夏文明具有大陆性质,作者也说认识海洋比认识陆地难,认识深海更是难上加难。我认为保持对深海的神秘感,不要过多地打扰深海,其实就是对它的最好保护,我们不必在深海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1.以下不符合试读内容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向深海进军需要处理好人和海洋的关系,以及进军海洋进程中人类内部的相互关系。
  B.地球表面只有陆地与海洋两个部分,就目前而言,人类对陆地的认识远远超过对海洋的认识。
  C.“地理大发现”只是借舟楫之便跨海掠夺,带有浓重的血腥气,并没有对海洋进行开发。
  D.华夏文明和地中海海洋文明的性质不同,从历史上看,两种文明的发展轨迹也不相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发生,与当事者在进军深海时对深海还不够了解就急躁冒进有关。
  B.文本提及“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惨剧,意在提醒人类,要警惕人脑记忆的“长距离筛选”。
  C.21世纪人类向海洋深处发展必然带来新的挑战,必须特别重视海洋的保护和海洋的合作。
  D.对比哥伦布航行,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航程远,但对世界史的影响没有前者大。
  3.根据材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图书目录判断,试读内容应该选自第八章,小节标题是“人类与深海”。
  B.遵循自然规律,不发“深海财”,应该视为人类进军深海的重要原则之一。
  C.麦哲伦海峡、库克海峡等海峡名称,是对欧洲航海开拓者贡献的一种纪念。
  D.要避免海洋成为“火药桶”,人类就必须加强协调合作,处理好深海权益之争。
  4.材料提及的“进军深海”,是人与海洋的特殊关系的一种反映,下列不属于“进军深海”的一项是( )
  A.中国海上钻井平台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
  B.“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载人下潜深度纪录。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我国对位于西北太平洋3000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进行勘探。
  D.大连、深圳等沿海城市通过填海造地拓宽了城市有限空间。
  5.请结合图书目录和试读内容,梳理可以用来反驳读者小慧的要点。

试题答案:

1.C 2.B 3.B 4.D
  5.示例1:①从图书目录看,第六章“祸从海底来”及第七章“深海藏宝”分别从海洋(深海)的灾难祸害与资源宝库的角度(一“祸”一“宝”),说明海洋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见我们有认识深海的必要性;②从试读内容看,我国已经制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策,进军深海,能为华夏振兴提供新的机遇。对于中国来说,了解深海、进军深海,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示例2:①从图书目录看,第六章“祸从海底来”说明海洋可能带来许多气候、地质问题,了解海洋才能更好地应对;②第七章“深海藏宝”表明海洋蕴藏着诸多宝藏,合理开发利用,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③试读内容认为人类已经向海洋进军,进军深海,才能把握发展的先机。我国已经制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策,进军深海,为华夏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并没有对海洋进行开发”错误。文中的表述是“海洋开发的本身,依旧是‘渔盐之利,舟楫之便’”,表明“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也属于海洋开发。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文章提及“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惨剧,不是用来提醒人脑具有“长距离筛选”的功能,而是用来说明16世纪“地理大发现”,人类进入海洋,带有浓重的血腥气。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B.文中人类进军深海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认识深海,处理好人和海洋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人类内部的相互关系。且“不发‘深海财’”说法不严谨,原文只是反对“还没有弄明白深海有些什么,更不知道和深海如何相处,就忙着要发‘深海财’”的做法。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D.填海造地不是进军深海。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读者小慧认为:保持对深海的神秘感,不要过多地打扰深海,其实就是对它的最好保护,我们不必在深海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示例1:
  ①从图书目录看,“第六章 祸从海底来”“第七章 深海藏宝”,第六章“祸从海底来”及第七章“深海藏宝”分别从海洋(深海)的灾难祸害与资源宝库的角度(一“祸”一“宝”),说明海洋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见我们有认识深海的必要性;
  ②从试读内容看,“进军深海,为华夏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古老的中国已经重新崛起,‘建设海洋强国’的国策已定”“了解深海、进军深海,对于中国来说,有着比其他国家更加深刻的意义”我国已经制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策,进军深海,能为华夏振兴提供新的机遇。对于中国来说,了解深海、进军深海,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示例2:
  ①从图书目录看,第六章“祸从海底来”中有“地震与海啸”“海底火山爆发”“海底漏油和漏气”“海底滑坡”,说明海洋可能带来许多气候、地质问题,了解海洋才能更好地应对;
  ②第七章“深海藏宝”中有“多金属矿”“烃类资源”“生物资源”,表明海洋蕴藏着诸多宝藏,合理开发利用,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③试读内容“当前的21世纪,人类正在垂向上进入海洋,向海洋深处进军”“进军深海,为华夏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古老的中国已经重新崛起,‘建设海洋强国’的国策已定”认为人类已经向海洋进军,进军深海,才能把握发展的先机。我国已经制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策,进军深海,为华夏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

  《汪教授写了一部关于海洋的科普著作》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