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诗歌美刺理论的建立》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诗歌美刺理论的建立》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30195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08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4-26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诗歌美刺理论的建立 作者:徐寿凯 体裁:多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歌中的美刺理论,是我国文艺理论遗产中富有光彩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里所讲的美,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歌颂;刺,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批评或批判。这一理论是由汉代的《诗序》和《诗谱序》所提出的。
  任何一种理论的出现,都有它的先导,美刺理论也是这样。它的先导可以上溯到孔、孟。在孔、孟的时候,人们并不都认为诗歌应具有美和刺两个方面的职能。比如《孟子》中所述及的那个高子(孟子的弟子),就因《诗经》中的《小弁》刺了当时的社会,便说它是“小人之诗也”。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先秦,一般还认为“乐者乐也”,把乐看作只是喜悦的感情的表现,这也无异于排除了刺的职能。但当时的孔子是肯定诗歌刺的职能的。他说诗“可以怨”。可以怨当然也就可以刺了。不过孔子没有对此进行更多的阐述。其次是孟子,他为了捍卫诗歌刺的职能和高子展开论辩,并在这场论辩中提出了如下的论点:用诗歌批评亲长的严重过失是亲亲的表现,而亲亲就是仁。这样一来,就把诗歌中的怨纳入儒家最高的道德范畴之中了。显然,孟子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已比孔子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正面具体地阐述诗歌的这两个职能,则是《诗序》和《诗谱序》的事。
  《诗序》系由《大序》和《小序》构成。《大序》或称《诗大序》,指的是《诗经》第一篇《关雎》小序后面的一段文字较长;《小序》指《许经》中其他各篇的序文,很短。关于《大序》和《小序》的作者,后来的学者意见纷纭。《诗谱序》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家郑玄为他所著的《毛诗谱》所写的序。
  《诗大序》在论述“风”这样一种诗体的时候,把“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作为风诗的内涵提了出来。上以风化下,说的是统治阶级可以用诗歌的形式去感化被统治者。下以风刺上,说的是被统治者可以用诗的形式去批评统治者。
  那么,这种批评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呢?《小序》做了具体补充。下面是一些诗的小序摘录:《野有死麋》“恶无礼也”,《击鼓》“怨州吁也”,《终南》“戒襄公也”,《黄鸟》“哀三良也”,《东门之扮》“疾乱也”,《旄丘》“责卫伯也”,《简兮》“刺不用贤也”。以上所引说明,《小序》作者认为对社会所存在的矛盾,对生活中的假恶丑进行“恶”“怨”“戒”“哀”“疾”“责”“刺”等都是可以的。
  由于《诗序》的作者认为诗歌可以在这样广泛和深入的程度上执行批判的职能,那么随之而来必然有一个要求正确对待这一职能以及保护作者的问题。
  所以《诗序》又在“下以风刺上”之后提出了“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主张。在统治阶级的淫威无限扩大、毫无民主可言的封建时代,能够提出这样的主张,实在是很有见地和了不起的。
  到了《诗谱序》,郑玄又对此做了新的发展,这就是把刺和美作为诗歌的两大职能而并列提出。他说:“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泛失,所以匡救其恶。”《孝经》对“将顺其美”一语的注释,是行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用诗歌的形式进行歌颂,是为了使生活中的美得到发扬;用诗歌的形式进行批判,是为了使生活中的缺陷得到揭露、批评和纠正。二者相反而又相成。
  至此,诗歌应该兼具美和刺的两种职能,它们各自的功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统治者和社会应该怎样对待刺的职能等,都得到了基本的阐述,诗歌的美刺理论可以说大体形成了。
  由于《诗经》在封建社会中的经典地位,由它的序言所完成的这一美刺理论,也相应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一些统治者尽管不喜欢它,却不敢公然地否定它。这是有利于现实主义诗歌及其理论的发展前进的。
  当然也无须喋喋不休地去说明,《诗序》或《诗谱序》的作者都是封建阶级的文人,他们所主张的美,主要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他们所主张的刺,也必然受封建道德的制约。《诗大序》所要求的“发乎情,止乎礼义”,显然就表现了它作为封建阶级意识形态的阶级实质。
  (摘编自徐寿凯《诗歌美刺理论的建立》)
  材料二:
  将“美刺”的观念引入诗注之中,是汉人的一大贡献,也是诗学思想演进的一个重要标志。汉儒以“经”解《诗》,自然引申出一些合于“经”的原则,“美刺”说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没有道德的信条和理性的光辉,汉儒继承了先秦儒家以民为本的观念,要求统治者关注诗中所反映的民间疾苦,改善不良的政治举措,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而“美刺”说的目的就是引导君主了解诗的“美刺”之旨,进而了解引发“美刺”的民间疾苦,然后通过对引发民间疾苦的政治盛衰的了解来对照自己的政策和行为,以期君主加以改进。
  郑玄在为《毛》作箋注的过程中,总结并发扬了以《请序》和《毛传》为代表的汉代解《请》传统,即注重《诗》的政治教化功能,又在先秦“以意逆志”思想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更加成熟的“美刺”说。郑玄以“美刺”解诗是汉代经学的产物,更是汉末的时代产物,虽然它具有和汉代其他经注同样的将其政治教化功能唯一化、绝对化的弊端;但是这种站在现实的立场,针对现实的情况来说诗的方法不可否认的具有一种积极的现实精神,汉代重“美刺”的解诗方法的意义和局限都在于此。
  (摘编自沈薇薇《试论(毛诗传笺)以“美刺”笺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美刺理论的先导起源于孔、孟,孔子肯定诗歌美刺的职能,孟子则进一步指出诗歌可用于批评亲长过失。
  B.孔子认为诗“可以怨”,孟子将诗歌中的怨纳入儒家最高的道德范畴,但二者都未正面阐述诗歌的美刺职能。
  C.郑玄的《谱序》在《序》的基础上将刺和美作为歌的两大取能并列提出歌的美刺理论大体形成。
  D.郑玄为《毛诗》作笺注,既注重《诗》的政治教化功能,又继承先秦“以意逆志”的思想诗歌的美刺理论更加成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时代,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诗歌具有美和刺的职能,甚至有人反对讽刺现实的诗歌,将之视为“小人之诗”。
  B.《许序》作者认为歌应执行批判的职能并引出正确对待这一取能以及保护作者的问题,因此提出“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主张。
  C.《诗序》对社会的批评广泛,有厌恶无礼的、告诫统治者的、痛恨混乱的等涉及社会和生活的问题。
  D.哪个时代都有道德的信条和理性的光辉,汉代也不例外,因此,汉儒以“经”解《诗》,自然引申出一些合于“经”的原则。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诗歌的职能的观点的一项是( )
  A.“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南朝梁】刘勰
  B.“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唐】皮日休
  C.“诗人自不讳刺,而诗之本教,盖在于是矣。”【清】程廷祚
  D.“夫诗生于情情生于境,境有安危亨困之殊,情有喜怒哀乐之异,岂刺时刺君之外,遂无可言之情乎?”【清】崔述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篇概述了诗歌美刺理论的重要地位、概念内涵与理论源流,思路清晰。
  B.材料一语言褒贬分明,如“富有光彩”“淫威”等;语言严谨准确,如“一定”“必然”。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材料一说一些统治者不喜欢诗歌的美刺,相反,材料二却指出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
  D.材料一和材料二在阐述观点时,除了正面肯定,也指出其局限性,体现了辩证思维。
  5.《诗序》言:“《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这种评价恰当吗?请结合《诗经·静女》一诗,联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答案:

1.A 2.D 3.B 4.C
  5.①《静女》一诗表现的是古代男女之间纯真浪漫的爱情,是一首清新的爱情诗,与政治、卫君并无什么关联,谈不上“刺时”、劝君。
  ②这种理解体现了《诗序》对诗歌“美刺”职能的推崇,它片面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忽略诗歌作为文学美的特点。此类解诗往往因为机械套用美刺理论,而导致对诗歌文本原意的曲解或误读。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诗歌美刺理论的先导起源于孔、孟,孔子肯定诗歌美刺的职能”错误。从材料一所述看,“它的先导可以上溯到孔、孟。在孔、孟的时候”,“上溯”并非“起源于”;另外,材料中说“但当时的孔子是肯定诗歌刺的职能的”,并未述及孔子肯定诗歌“美”的职能。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D.“因此”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汉儒以‘经’解《诗》,自然引申出一些合于‘经’的原则,‘美刺’说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没有道德的信条和理性的光辉,汉儒继承了先秦儒家以民为本的观念,要求统治者关注诗中所反映的民间疾苦,改善不良的政治举措,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哪个时代都有道德的信条和理性的光辉,汉代也不例外”与“汉儒以‘经’解《诗》,自然引申出一些合于‘经’的原则”并无因果关系。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A.着重阐述“风雅”产生的动机,指出为情而造文的道理,偏重“讽”。
  B.论及诗的“美”“刺”两种职能,适合作为支撑材料一关于诗歌的职能的观点的论据。
  C.强调诗的本教在于“刺”。
  D.阐述“诗”“情”“境”的关系,对诗的“刺”的单一职能提出疑问。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材料内容的能力。
  C.“相反,材料二却指出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错,材料二写将“美刺”的观念引入诗注之中,是汉人的一大贡献,也是诗学思想演进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没有信息表明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内容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的意思是“卫君无道,是因为后宫中没有一个有德的夫人”,这是将《静女》看成了一首政治诗歌。
  根据材料一“《诗大序》在论述‘风’这样一种诗体的时候,把‘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作为风诗的内涵提了出来。上以风化下,说的是统治阶级可以用诗歌的形式去感化被统治者。下以风刺上,说的是被统治者可以用诗的形式去批评统治者”“由于《诗序》的作者认为诗歌可以在这样广泛和深入的程度上执行批判的职能,那么随之而来必然有一个要求正确对待这一职能以及保护作者的问题”可知,《诗序》推崇诗歌的“美刺”职能,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
  而实际上,《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过程,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是一首清新的爱情诗,与政治、卫君并无什么关联,谈不上“刺时”、劝君。
  可见这种评价是不恰当的,它片面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忽略诗歌作为文学美的特点。此类解诗往往因为机械套用美刺理论,而导致对诗歌文本原意的曲解或误读。

  《诗歌美刺理论的建立》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