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沉重_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沉重_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7469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942
  • 使用次数:1
  • 创建时间:2013-06-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3-07-19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沉重 作者:朱以撒 体裁:散文

试题内容: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题。
  沉重
  朱以撒

  作为升斗小民,决定一些事多半靠沉重来说话,尤其是上菜市场买海产品,同样造型的“无肠公子”,分不出结实和空虚,只能拎起来,以沉重者为优,表明它的内在已经充实。买一台电视机,喜欢的就是它的厚重感;运回村里,由两个以上壮实青年抬着,引来不少艳羡的目光——纸箱打开,使劲提出,摆在大厅正中,马上有赞叹声响起:“好大。”据说科学进一步发达后,先进的电视机只是薄薄的一片,一只手拎着还嫌轻。我判断这种状态一定会引起不少人的不满——那薄薄的一片,果真物有所值?对于消费的心理,巨大似乎更为我们接受。事实好像是遵循这样的逻辑——当年厚如砖头的手机,抓在手中哇哇叫嚷,颇有指点江山的气概;而今小如剃须刀一般,反而没有什么派头了。
  人的许多交往,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第一印象。从历代相术家的经验积累里,大致可以勾划出不同的品类。有一类就不太受人信任,诸如尖嘴猴腮,鼠眼耸肩,这一类总的特征是瘦、轻,同时口齿伶俐、手脚敏捷,分明是个好人,却一开始就让人有戒备感。相反,人们更乐于接近那些慈眉善目、语速行缓的人,如果再有弥勒佛一般的形体,敦实宽厚、重量过人,这就是一种信任的基础——至少做生意时,用不着担心他会像风那般逃掉。
  二十年前,我去过一个小城镇,觉得它轻浮之至。全用木板搭建起来的街市、宅院,每逢风起,就咿咿呀呀地唱起老歌。人们在这木板的空间里,感受着森林里的气息。如果不出门的话,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什么亏歉。也巧,一场大火把轻薄的木板街市烧得一干二净,待我再来时,全部换成了砖楼。小城镇不生产钢材、砖头和水泥,这些物质全由外地源源而来,土地为之沉重。后来我发现了政绩的体现,就在于它的重量级硬件——多少摩天大楼,多少斜拉桥,多少集装箱。可以想见,同样一片土地,没有哪个朝代,如今日这般负重累累。
  我对沉重的物体有天生的好感,古老的石兽、石鼓、石碑,有时甚至不须抚摸,只是远远站定了看。沉重,不都是要用手拎起来试试,有时只需要看。开始形成的时候,可能还不显山露水,而越往后则越沉重。有时它们如藤萝攀树那般地纠缠到了许多事件和人物,捆绑在一道难以解开,沉重就出现了,我们称之为内涵。内涵有无是靠机缘的,譬如海底的无数沉船,一样的海泥满身蓬头垢面,谁有闲工夫理睬它们呢?其中有一艘称“中山舰”,这就有内涵了,花费再多人力物力,也要把它弄出水面。为什么有幸名之而具有意义?我只能说,事实就是如此。
  有时路上行走时见到熟人,会对我说某某朋友近来遇到某事,心情沉重。我总是说,好啊,沉重好啊,沉重说明他在思考和体验啊。追逐轻松是古往今来的老问题了。神仙就是轻松的典范。否则,道家中人辟谷、行气、服散、导引做甚?就是要摒弃重浊之身,以便羽化飞升。持这种轻松观的人,反而把自己的一辈子支付给烦恼,为无法成仙而沉重莫名。可以拿乐于神仙游的李太白作为一个例子,他一家人陷得深了,“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练金丹。”最终李太白不得不正视现实:“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许多道理是如此相通,迢遥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使我的沉重比轻松漫长无比。
  毕竟要把沉重归结为一种负担。一个人轻身上楼和扛着煤气罐上楼,姿势是绝对不相同的。沉重的压迫让人姿势变形,古怪可笑。在过程无所谓流芳和遗臭时,轻松就成为我们的首选。减肥术的热销,就符合了化重为轻松的愿望。进一步想象,越来越多的新颖娱乐品种,不也是从各方面积极地去掉我们的沉重么。有不少邀请都善解人意地说:“走,去轻松轻松!”似乎我们已被镣铐捆绑多时。这里边就有了一些让人稍稍觉出蹊跷的成分,狐疑轻松中会有暧昧隐藏其间。不过谁也无法抵抗,在登上这列散发着娱乐气息的时代列车时,它的飞驰速度容不得你说——我不去了,请让我下车。
  许多的轻松过后,必定更加沉重。
  (选自朱以撒散文集《俯仰之间》,内容有删节)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买电视时往往喜欢电视的厚重感,上菜市场买海产品时往往喜欢物品的沉重感。
  B.作者回忆起多年前去过的一个小城镇,小镇的街市、宅院每逢风起“就咿咿呀呀地唱起老歌”,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小镇当年“轻浮”的生活特点。
  C.作者认为,“沉重”有时不须抚摸,只需远观就可以发觉它的内涵,这使得作者对沉重的物体有天生的好感。
  D.本文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由微见著,由表及里,语言朴素自然,富有深刻的哲理,饱含着作者的人生感悟。
  E.本文围绕着“轻”与“重”之间的关系来阐述人生哲理。在作者看来,与“沉重”相对立的是“轻松”,许多人都有化重为轻的想法,却没有意识到“沉重”的意义。
  14.第六段中,作者说“不过谁也无法抵抗,在登上这列散发着娱乐气息的时代列车时,它的飞驰速度容不得你说——我不去了,请让我下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5.结合文中对“沉重”的描述,谈谈你从这篇文章中所获得的启示。(6分)

试题答案:

答案尚未转成文字,请下载此题所属试卷查看。

  沉重_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