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语言运用 > 其它语用_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
题目详细信息

其它语用_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

  • 题目编号:15619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586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5-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5-04-10
  • 考点详细:语言运用-其它语用

试题内容:

5.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表达“人事沧桑,自然永恒”感慨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B.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C.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D.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试题答案:

5. D(A项,王勃《滕王阁》; B项,李白《苏台览古》;C项,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其二)》;D项,刘方平《春怨》)
  《苏台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不胜,犹不尽。“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练而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脱。但是,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人就常常难免陷入一种痛苦绝望的境地。古今贤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无一例外。
  山房春事二首
  【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唐朝极盛的时期,据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户口的记载:全国为九百零六万九千多户,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多口。经过“安史之乱”,打了八年的仗,国家遭到 严重破坏,死的人很多,到唐代宗广德二年,全国户口大减,这一年只有二 百九十多万户,一千六百九十多万口了。
  岑参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在这次战乱中所遭到破坏的情况。不过他 不是用数字而是用形象,选取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情景。
  唐代封建士大夫都有“别业”,即后来所说的别墅,也就是题目中所说 的“山房”。“春事”,即春天的景色。这首诗通过山房春色表现了社会的 满目凄凉。
  西汉景帝时,梁孝王修建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到唐代还是著名 的风景区。这里有许多亭台苑囿(yòu),是人烟稠密的地区。一到春天,风光明媚,游人聚集,十分热闹。可是诗中写的不是这番景色。
  在日落黄昏的时候,这个过去的风景区里,却寂寞无人。只看见一大群一大群的黑老鸹(guā)落在树上,回到自己窠里。原有的屋舍楼台不见了, 前来游赏的人们也不见了。望到尽头,也不过是稀稀落落的两三户人家。多 么萧条!诗人写到这里,还只说了现在的凄凉衰败,并没有指出过去的繁华。 下面才进一步反映昔盛今衰的景况。这里还有树木。现在春天来了,这些过去庭苑中的树木,还和往常一样,在春风的吹拂下,发芽滋长,繁花满枝,嫩红软白,璀灿成丛。自然界的春 光,依旧是浓浓的。可是这些花呀,开给谁来欣赏呢?这里已经没有人了, 死的死,逃的逃,那么,树木在这儿装点春光有什么用呢!庭苑中的树木,因为没有知觉,并不知道人事的变化。所以春天一来,还和过去太平时代一样开花。假若它们也有知觉,在这荒凉景色之中,哪里 还有心情开花呢?但是诗人是有知觉、有感情的,他看到树木开花,回忆到 过去,想起往日的繁华,必然要产生无穷的感慨。用“还发旧时花”五个字 很概括地一指点出来,读者就可以理解到这里过去的繁华景象了。简括的语 言,蕴藏着深深的慨叹。诗人多么善于摄取镜头,在乱鸦夕照的萧条村落中,把无数艳发的春花突出出来,造成极不调和的景色,明显地袒露出战祸的伤痕。
  《春怨》这是一首宫怨诗。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指出“诗文俱有主宾”,要“立一主以待宾”。这首诗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写之人,所待之宾就是这句所写之花。这里,以宾陪主,使人泣与花落两相衬映。李清照《声声慢》词中以“满地黄花堆积”,来陪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中人,所采用的手法与这首诗是相同的。
  从时间布局看,诗的第一句是写时间之晚,第三句是写季节之晚。从第一句纱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内独处之人;从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飘落之花。再从空间布局看,前两句是写屋内,后两句是写院中。写法是由内及外,由近及远,从屋内的黄昏渐临写屋外的春晚花落,从近处的杳无一人写到远处的庭空门掩。一位少女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当然注定要以泪洗面了。更从色彩的点染看,这首诗一开头就使所写的景物笼罩在暮色之中,为诗篇涂上了一层暗淡的底色,并在这暗淡的底色上衬映以洁白耀目的满地梨花,从而烘托出了那样一个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主人公的伤春情绪,诗篇的色调与情调是一致的。
  为了增强画面效果,深化诗篇意境,诗人还采取了重叠渲染、反复勾勒的手法。诗中,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写了春晚,又写落花满地,使春色扫地无余;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写重门深掩,把诗中人无依无伴、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写法,使为托出宫人的怨情而着意刻画的那样一个凄凉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此外,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黄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满地”,都是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来写的。这使诗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参考译文】
  我近来听说澧州进献柿木,上面长成了“太平之道”四个字。那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懂得事理,把它作为祥瑞进献用来讨好朝廷。
  我认为前代号称的太平之世,必须是全国安定,各种政事都处置得恰当顺畅。现如今西夏反叛,眼前摆着尚未剿平的祸患;契丹骄横,隐伏着随时会来的战祸。一个祸患还没有除灭,另一个祸患已经开始发生。加上西部的泸州,南部的湖岭,凡是跟外族交界的地方,没有一处不发生动乱。而且在国内百姓困苦艰难,盗贼四处惹事。前些日子京西、陕西派出八九千官兵,抓捕几百名盗贼,不能一下子消灭,只能把他们打散,然而这些盗贼又在别的地方集结了。现在张海虽被打死,但达州造反的士兵已接近百人,还杀了朝廷使臣,他们的势头不小。兴州也向朝廷报告有八九十名盗贼。各个州县恐惧不安,用什么办法来处置这个局面呢?在我看来,现在竟是全国混乱,大小政事的处置都有失误和不当,实在没有看到什么太平盛世的景象。
  我又想即使柿木上的文字不假,确实是天生的,那么也有很深的含义。那上面的文字只说“太平之道”,它的意思是可以推求的。自古以来帝王的治理要达到天下太平,都各自有治国之道。得道就天下太平,失道就会出现危险和混乱。我观察现在的形势,只见到失误,没有见到恰当和顺畅的施政。希望陛下要操心国事、勤于政务,不生安乐之心,那么两三年之内,可以期望(有希望)逐步把天下治理好。如果因为以前作乱的张海等势力略微衰败,便认为后起的贼人用不着担心;因为京城附近下了大雪,便认为全天下都丰收;看到契丹暂时没有来侵扰,便认为一定没有战事;看到西夏派来了使臣,便认为可以停止打仗。奢望太平,渐渐生出安乐之心,那么这根瑞木就是耽误国家大事的“妖木”了。
  我看到今年有进献芝草的,现在又有人进献瑞木。私下担心各地模仿他们,争着制造出荒诞离奇的事。澧州进献的瑞木,我恳求再不要给臣僚们传观。并恳求马上向天下各州各军下达命令,告诉他们:因为多年的战事,天下穷困疲累,正处在严格要求自己为国忧虑操劳的时期,所有的珍禽异兽草木之类,一概不准进献。这才是表明皇上的德行,感动劝勉臣民的良策。

  其它语用_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