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中国画大师潘天寿若泉下有知,这件事一定会令他欣慰》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中国画大师潘天寿若泉下有知,这件事一定会令他欣慰》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3578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003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6-1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7-02-19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选文题目:中国画大师潘天寿若泉下有知,这件事一定会令他欣慰 作者: 体裁:传记

试题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画大师潘天寿若泉下有知,这件事一定会令他欣慰——在他辞世13年后,1984年,长女携弟妹将他120多幅、时值4亿多元人民币的画作无偿捐赠给国家。
  潘天寿先生在“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人被斗,家被抄。去世前,在从老家宁海押回杭州的路上,大师在烟盒纸上写下最后的诗句:“莫嫌笼狭窄,心如天地宽。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浮。”他还曾留下遗愿:我的画属于国家、属于民族,应该全部捐给国家。
  画作捐赠后,他的长女赶回普陀山,朝着普陀佛顶山三步一磕头三步一磕头地前行。
  为什么竞用这种最古老最艰苦、只有圣徒才可能忍受的方式呢?
  因为普陀山隐修庵里有她的儿子朱仁民,有她受苦受难的儿子朱仁民。
  母亲用这种方式,除了虔诚、祈祷,还有对儿子的万般歉疚。
  朱仁民1949年出生,4岁随外祖父潘天寿学画,10岁获舟山市全市美术一等奖,14岁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美院附中,却因出身问题被拒于校门外。1979年,30岁的他在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中一举成名——他的国画作品《在公海上团聚》获奖。朱仁民,一颗艺术新星冉冉升起。但悲剧发生了——1980年年底,朱仁民在创作巨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腰椎神经损伤。医生断言:再也站不起来了!
  朱仁民的父亲解放后失去工作,全家五口仅靠母亲每月30元的工资维持生计,朱仁民初中毕业被迫辍学自谋生路,开始织网、出海、打鱼,还刷过漆、打过铁、代过课、做过游泳池救生员。瘫痪后,他付不起每月2.4元的房租,母亲便托学生找到普陀山上倒闭破败的隐修庵让儿子栖身。
  面对瘫在破庙里的儿子,母亲泫然泪下,深感欠儿子太多太多……其实,如果卖掉父亲的一幅画,就可以解决家庭困难。
  但是,当因“历史问题”受尽贫寒、屈辱的朱仁民的父亲,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仍要他“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当他有能力让老母从旧房搬出,却被老母一次次执拗地拒绝,只希望他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朱仁民最终不仅理解了母亲,理解了亲人们的传奇之举,自己也凤凰涅槃。
  就在那座破庙里,他决意破解命运的偈语,开始与屈原对话、与贝多芬对话、与卢梭对话……在对话中,他进一步认识了贝多芬,认识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体会到了一个伟大心灵的悲痛与反抗;还进一步认识了莫扎特,从莫扎特的灵魂中看到了中国人文的最高境界:物质生活的匮乏与精神折磨的巨大,都不能压抑来自心灵深处的欣悦。
  灾难使朱仁民绝望,但如果不是这场灾难,若非亲自体验,他显然很难真正理解《华严经》及其哲学意义。能透彻地认识苦难,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验到周围的一切,帮助朱仁民选择了走向内心,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和洞察力,让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他也并不是执意地向内心走去。他在孤独、寂寞、贫困中,继续创作。这些经历和储备,让朱仁民终身受用。
  终究命运还是眷顾他的,若干年后他竞能神奇地站起来了。重获健康后的朱仁民怀揣着梦想开始了他全新的探索: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学科——“人类生态修复学”,提出“用艺术拯救生态,拯救人类”的新学说。1996年开始,朱仁民在曲解、嘲笑、麻木、中伤、无奈中,在普陀买下荒蛮的莲花岛,从设计到运、拉、背、扛、凿,亲力亲为,建立起世界上唯一的海上大地艺术品,将小岛打造成生态文脉理念的禅宗艺术公园,并在海岛入口花岗石上郑重刻下:“永久免费参观”。后又在沙漠中设计修建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在舟山海岛裸崖上设计建造“海上布达拉宫”。
  (摘编自《朱仁民:大苦难与大情怀》)
  相关链接
  ①有着诸多社会头衔的朱仁民曾20余年免费教海岛儿童、渔民绘画,辅导民间艺术创作;在国内外一些大学任教,带出了数以千计的学生;他还为有才气的清贫文学艺术创作者提供杭州潘天寿艺术沙龙、莲花岛国际艺术家工作室、菱湖艺术家村三个艺术创作基地免费使用,并为他们解决基本宿食问题。而他本人,还住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三餐也常常在路边小店解决。(摘自《“三绝”朱仁民》)
  ②这个时代不缺智慧不缺金钱,缺的是思想,是精神,一种大国文化精神,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我会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我做不了脊梁,做根鱼刺也罢。(朱仁民语)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潘天寿虽然身处逆境,但对国家和民族的挚爱之情不变,他在烟盒纸上留下的诗歌绝笔就深切地抒发了这种赤子情怀。
  B.10岁获舟山市美术一等奖,14岁随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美院附中,朱仁民的优异表现客观上强化了母亲内心的歉疚之感。
  C.朱仁民的母亲舍小爱而成就大爱之精神,不仅体现在她代父亲向国家捐赠画作上,也体现在对待儿子让她搬出旧房的多次拒绝上。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朱仁民虽然经历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苦难,但是他依旧成就了自己的伟大,“用艺术拯救生态,拯救人类”的新学说得到广泛实践。
  5.对朱仁民来说,“苦难”具体指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6.朱仁民经历了“大苦难”,也有着“大情怀”,朱仁民的“大情怀”指什么?并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大苦难”和“大情怀”之间的关系。(5分)

试题答案:

4.A
  中国画大师潘天寿若泉下有知这件事一定会令他欣慰传记——在他答案
  6.“大情怀“是指他心中的爱与慈悲,指爱自然爱国家爱民族爱他人。他创立并实践”人类生态修复学“,无偿奉献社会。无偿帮助有才气的清贫文学创作者,免费教人绘画、辅导民间艺术创作,自己却生活极简。(2分)
  “大苦难”与“大情怀”没有必然关系,但“大苦难”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大情怀”。朱仁民虽经历了苦难,但磨炼了意志,对命运、生命、内心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助于创作的深刻。但除了苦难,朱仁民的外公、母亲、父亲等“大爱”精神及性情都影响着他的情怀。(3分)

  《中国画大师潘天寿若泉下有知,这件事一定会令他欣慰》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