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作文 > 作文题“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审题立意|范文
题目详细信息

作文题“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审题立意|范文

  • 题目编号:27242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467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2-1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2-12-31
  • 考点详细:作文-写作
  • 命题类型:任务驱动

试题内容: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答案:

23.【答案】例文:
  祛除时间滤镜,闪现真理曙光人们常说,时间会证明一切。无论是人的品行,还是事物的价值,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那么,时间的沉淀是判断事物价值有无的关键因素吗?我们认为,事物的价值不因时间的长短而产生,时间不是判断事物价值的决定因素。
  巴特尔说:“没有价值的事物都是脆弱的。”事物的价值呈现需要时间的沉淀。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史上孕育过无数作家,产生过数不胜数的文学作品。但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不过是李白杜甫的诗篇,苏轼辛弃疾的豪迈诗词,明清的四大名著……他们的作品家喻户晓,或文辞清丽,或慷慨悲凉,或沉郁顿挫,但无不经历了人们的口口相传,才传颂至今。在浩若烟海的古人作品里,在时间的长河里,如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经典。他们经历了朝代的更替,经历了时间的沉淀,经历了历代人或挑剔或赞叹的目光,流传下来,写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
  有人说,这不就是时间的力量吗?经历了时间的沉淀,这些文学作品的价值才被人们认识。诚然,时间在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有了时间的加持,这些作品即使穿越千年而来,依然生动鲜活、魅力非凡。但在时间之外,作品本身的魅力才是根本。我们不是因为它是秦汉或魏晋的文学而对它青睐有加,而是因为作品本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的魅力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实践证明,这些作品受到无数人的青睐。不因时间长短而有所改变。
  实践才能出真知。正如毛泽东所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时间只是反应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实践才是检验事物价值的根本因素。在“五四”狂飙突进的年代,对一切旧的思想全盘否定,连同中医这一古老的智慧也被人嗤之以鼻。大文豪鲁迅先生也因少年时的经历而否定中医,就连去日本留学最开始也是学的西医。中医药历来饱受争议。直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中医药才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疾方案,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包括近年来的非典、新冠疫情,中医药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医药的价值才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不是因为时间的沉淀而产生,而是经过实践的再次检验而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拨开历史的迷雾,祛除时间的滤镜,我们才发现,真理的曙光在引领我们不断前进。时间的沉淀并不是判断事物价值的根本因素。无数事实证明,实践才是检验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由分号可知,材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二者呈相反或互补型,前者认为“时间的沉淀”是“事物价值显现于众”的必要条件(“才能”是表必要条件关系),这一观点有其道理,比如人类文学艺术史上,很多艺术家和艺术珍品,价值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但经过时间的沉淀,人们的审美素养发生变化,开始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艺术理念,于是该艺术家或其艺术品才“重见天日”,大放异彩。“也有人认为不尽然”,也就是否认“时间的沉淀”是事物价值显现的必要条件,这观点也不无道理,因为很多事物甫一面世,就光华璀璨,惊艳世人。二者观点并无孰对孰错的问题,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整个材料的审题突破口在于“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才能”是一个表示条件的逻辑词,意味着第一个分句需要在“时间的沉淀”的条件下才能成立,而这才是整个材料需要讨论的关键。考生需要思考:人们是否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认识事物的价值?如认可这一观点,可以肯定时间给予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优势:超越当局者的视角,事物几经发展后接近本真的呈现,日趋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加多元的认知方式……
  考生同样也可以思考:事物的价值彰显出来,被大众认识,被人们接受,是否依赖时间的沉淀?以陶渊明为例,苏轼的出现,陶渊明的诗才被提升到了极高的地位,甚至超越了李杜,而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了陶诗的价值。人们对陶诗价值的认识,是受了苏轼的影响,与时间的沉淀关联不大。这就是“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的原因所在。人们认识事物的价值,也会依靠智者或权威的评判和解读。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还有其他的事物价值被人们认识、被社会接受,也需要有社会影响力的个体的引领。再如,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价值,如非邓小平等伟大领导人的引领,人们能否认识其价值所在?所以事物价值的凸显也与有社会影响力的个体的宣扬和引领有关。
  同时,事物要想显现其价值,前提是必须拥有价值,所以考生可以肯定时间对于事物价值的意义,可以指出权威在事物价值体现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指出事物的价值在于自身。
  行文结构:材料的核心在于“事物的价值显现究竟是否需要时间的没淀”,我们行文可以阐明这样一个道理:事物包括人的价值的显现,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或早或迟。联系写作者的身份和新时代的背景,赋予其新时代的意义,青年人要乐观自信,坚韧不拔,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当然,即使是一踏上社会便大放异彩,也不能骄傲自得,因为真正的恒久的价值还得经过历史的检验。
  参考立意:
  1.经典,经得住时间考验。 2.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自身的定位。
  3.大浪淘沙,经典不朽。 4.与时俱进,价值永存。
  5.沉淀的是经典,淘汰的是次品。

  作文题“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审题立意|范文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