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作文 > 作文题“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审题立意|范文
题目详细信息

作文题“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审题立意|范文

  • 题目编号:27299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540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2-1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1-12
  • 考点详细:作文-写作
  • 命题类型:任务驱动

试题内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在先;论轻重,行为重。
  ——宋代思想家朱熹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
  ——当代法学专家罗翔
  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地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毛泽东《实践论》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答案:

23.【审题指导】题目中选取的三则名言均与“知”与“行”的关系相关,第一则材料强调“知”“行”相辅,“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第二则材料强调由“知”到“行”的艰难;第三则材料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写作时,应围绕“知”与“行”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意蕴,阐述知行合一对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复兴的重大意义。观点的提炼可以着眼于某一则材料,深入分析:也可以着眼于两则材料,找出共性话题,展开分析;还可以放眼三则材料,厘清其内部的逻辑关系,条理明晰地展开阐述;行文时,要结合自身实际,联系新时代对青年学生的要求,深入挖掘,阐发“启发”与“感受”。
  【参考立意】①只有真正的知道,才能拥有行动的动力。
  ②"知道"永远是过去式,"做到"则是现在时,且可延伸为将来时。③“知”“行”相互依存,各有其用:“知行合一”须具备一定条件。④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文题“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审题立意|范文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