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政有三品》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政有三品》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27873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1
  • 浏览次数:902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0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3-12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政有三品 作者出处:说苑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所考实词: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欲举事于国,昭然如日月,无愚夫愚妇皆曰善,可乎?”仲曰:“可。然非圣人之道。”桓公曰:“何也?”对曰:“夫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知鲜不可以与圣人言。慧士可与辨物,智士可与辩无方,圣人可与辨神明。夫圣人之所为,非众人之所及也。是故民不可稍而掌注也,可并而牧也;不可暴而杀也,可麾而致也;众不可户说也,可举而示也。”
  武王问于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更也。”
  子贡曰:“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附近而来远’;鲁哀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于谕臣’;齐景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于节用’。三君问政于夫子,夫子应之不同,然则政有异乎?”孔子曰:“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志焉,故曰在于附近而来远。哀公有臣三人,内比周公以惑其君,外障诸侯宾客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齐景公奢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之乐不解,一旦而赐人百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于节用。”
  景差相郑,郑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胫寒。后景差过之,下陪乘而载之,覆以上衽。晋叔向闻之曰:“景子为人国相,岂不固哉!吾闻良吏居之,三月而沟渠修,十月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故曰:“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
  (节选自《说苑·政理》)
  【注】《说苑校证》认为“稍而掌”当为“称而赏”,译为轻易称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
  B.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
  C.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
  D.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慧士可与辨物”与“欲辨已忘言”(《饮酒》)两句中的“辨”字含义不同。
  B.“故令出而乱”与“故幸来告良”(《鸿门宴》)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C.“政在于节用”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用”字含义相同。
  D.“岂不固哉”与“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虽然肯定了齐桓公的想法,但又指出这并不是圣人之道,因为普通百姓远不及圣人,所以君王应将老百姓分成三类进行统治管理。
  B.周武王不解为国者多次改变法令的做法,太公说他们改变法令就是不守法,只是把自己的喜好当成了法令,出现混乱后就会多次更改。
  C.叶公、鲁哀公、齐景公都请教了为政之道,孔子的回答却不同。子贡询问其原因,孔子解释自己是依据各国情况而给出的不同建议。
  D.景差对寒冬时节涉水的郑人很关心,但叔向对其做法却并不赞同,指出景差身为郑国国相,就应该从根本入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举事于国,昭然如日月,无愚夫愚妇皆曰善,可乎?
  (2)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志焉,故曰在于附近而来远。

试题答案:

10.C
  11.C
  12.A
  13.(1)我想在国内采取一些举措,光明显著如同日月,无论多么愚钝的人都(会)说好,可以吗?
  (2)楚国土地广阔但都城狭小,百姓有离开的想法,所以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使近处的人来归附,使远方的人来投奔。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晏子为此事忧虑,就造了一辆新马车,出门与别人的车撞击,(然后)说:“车轴撞击不吉利,大概是我祭祀时不够谨慎,平日生活行为不够恭敬吧?”
  “为”是动词,制造,宾语是“新车良马”,宾语后断开,排除BD。
  “臣”做句子的主语,与后文“其察祀不顺”构成主谓关系,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A.“慧士可与辨物”中的“辨”,辩争。句意:(对)聪明的人可以跟他辩争(一般)事物。
  “欲辨已忘言”(《饮酒》)中的“辨”,分辨。句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B.“故令出而乱”中的“故”,所以。句意:所以法令颁布后就会出现混乱。
  “故幸来告良”(《鸿门宴》)中的“故”,因此,所以。句意: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C.“政在于节用”中的“用”,开支,费用。句意:治理国家关键在于节省开支。
  “枉用相存”(《短歌行》)中的“用”,以。句意:屈驾前来探望我(或:以屈尊的方式来探望我)。两句中的“用”字含义不相同。
  D.“岂不固哉”中的“固”,固陋。句意:难道不是(太)固陋了吗?
  “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中的“固”,本来。句意: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将老百姓分成三类进行统治管理”曲解文意,从“是故民不可稍而掌……可举而示也”可以看出,是从三个方面管理老百姓。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举事”,采取措施,指改革;“昭然”,光明的样子;“无”,无论。
  (2)“志”,想法;“附近”,使近处的人来归附;“来”,使……来;“远”,活用为名词,远方的人。
  参考译文:
  政治有三个等级:实行王道的政治(是用德来)教化百姓,实行霸道的政治(是用武力来)威慑百姓,强横者的政治(是用严酷的刑罚)惩治百姓。这三种政治各有用处,而教化是最重要的。
  齐桓公对管仲说:“我想在国内采取一些举措,光明显著如同日月,无论多么愚钝的人都(会)说好,可以吗?”管仲说:“可以。但(这)不是圣人(治国)的方法。”桓公说:“为什么呢?”(管仲)回答说:“短绳不能在深井里打水,知识贫乏的人不能跟圣贤谈论。(对)聪明的人可以跟他辩争(一般)事物,(对)富有智慧的人可以跟他辩争无限的事物,(对)圣贤之人可以跟他探讨精神层面的东西。圣贤所做的事情,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所以(对)百姓不能轻易称赏,可以集中起来管理;不能残暴杀虐,可以指挥并招引(他们);(对)他们不能挨户宣传诰谕,可以推荐榜样给他们看。”
  周武王向姜太公问道:“治理国家却多次改变法令,是什么原因呢?”太公说:“治理国家却多次改变法令,(就是)不遵守法令,(而)是把他自己喜欢的当成法令了;所以法令颁布后就会出现混乱,出现混乱就又制定法令,因此他的法令(就会)多次改变。”
  子贡说:“叶公向夫子请教政事,您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使近处的人归附,使远方的人来投奔’;鲁哀公向夫子请教政事,您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选择(好的)大臣’;齐景公向夫子请教政事,您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节省开支’。三位君主向您请教为政之道,您的回答各不相同,既然这样,那么治国(难道)有不同吗?”孔子说:“楚国土地广阔但都城狭小,百姓有离开的想法,所以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使近处的人来归附,使远方的人来投奔。哀公有三个臣子,对内结党营私来蛊惑他们的国君,对外阻隔诸侯、宾客来蒙蔽国君的视听,所以(我就)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选择(好的)大臣。齐景公过多地修建亭台轩榭,沉溺在园林(之乐)中,毫不懈于感官的享受,一天当中(竟)三(或“多”)次把人赏赐为百乘之家,所以(我就)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节省开支。”
  景差做郑国的相,郑国有个人冬天过河,出水后小腿冰冷。后来景差路过他那里,就让陪乘下车而让那人上车,(并)用自己的上衣盖在他腿上。晋国的叔向听说这件事后说:“景差做人家的国相,难道不是(太)固陋了吗!我听说好官处在国相的位置上,三个月就修好沟渠,十个月就建成桥梁,六畜尚且不会湿足,更何况人呢?”
  齐国人特别喜欢用车轴相碰撞来取乐,屡禁不止。晏子为此事忧虑,就造了一辆新马车,出门与别人的车撞击,(然后)说:“车轴撞击不吉利,大概是我祭祀时不够谨慎,平日生活行为不够恭敬吧?”下来扔下车子丢弃了它,从此以后齐人就不(再这样)做了。所以说:“用法令制度禁止百姓,可自己(却)不以身作则,百姓是不会停止的,所以教化百姓的心,不如以身作则啊。

  《政有三品》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