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四季之美,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里尤为充盈》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四季之美,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里尤为充盈》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8076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440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4-04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
  • 选文题目:四季之美,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里尤为充盈 作者:刘悦迪 体裁:社会科学类

试题内容: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四季之美,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里尤为充盈。春秋冬夏,四时的变化与轮回,如环之循、如轮之转,组成了中国人的审美伦常。有趣的是,春秋观念乃是早于四时观念的,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春种秋收嘛:春种是新年的开始,秋收是旧年的结束。商代与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两时,后来衍生出夏冬,说一个春秋即一年。古书中常说春秋冬夏,而不是按时节顺序的“春夏秋冬”,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较早给四季赋诗的,有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里,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相传是晋代一位名为“子夜”的女子所创制。现存75首,其中春歌20首、夏歌20首、秋歌18首、冬歌17首。
  我们各举一例,以春、夏,秋、冬四字各为开头。
  春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夏歌:暑盛静无风,夏云薄暮起。携手密叶下,浮瓜沉朱李。
  秋歌: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兰房竞妆饰,绮帐待双情。
  冬歌:冬林叶落尽,逢春已复醒。葵藿生谷底,倾心不蒙照。
  谈完四季,再来说说时间。世界上主要的时间观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时间延展而勇往直前的“线性时间观”,另一种则是循环往复而永无休止的“轮回时间观”。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时间观以广义的线性为主、循环为辅。然而其实,二者是结合的。
  从古至今,四季变换,中国人总在发出两种时间性的喟叹:一面是对春秋冬夏循环不已的喟叹,另一面则是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喟叹。这是由于,天地是永远的,一直存在于那里。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万物消失后会再出现,人生却不会再反复。就像某年桃花园的春夜,一旦逝去,就不会再回来。所以,中国人的诗词歌赋当中,就充盈着春江花月夜似的感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中国人的四时审美观,在明人高濂的《遵生八笺》里被归纳为“四时幽赏”,其中的春时幽赏就有十二条: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保傲塔看晓山,西溪楼啖煨笋、登东城望桑麦、三塔基看春草、初阳台望春树、山满楼观柳、苏堤看桃花,西泠桥玩落花与天然阁上看雨。这种幽赏不仅仅是游玩观景,还有品茗饮食,其实是极其生活化的审美过程,虽然高濂所聚焦的是古杭州人的生活审美,如“苏堤看桃花”等,但这些审美样式,置之于古代中国社会,也未尝不可。
  实际上,《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一书,也是意在重新提倡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即重寻这种天地之间的“大美”:人美化天,天美化人,生生美意,美美与共!
  (摘编自刘悦迪《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冬夏,四时的变化与轮回构成了中国人的审美伦常,由于春种秋收导致四时观念早于春秋观念。
  B. 古书常说春秋冬夏,而不是“春夏秋冬”就是因为商代与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两时,后来衍生出冬夏。
  C. 世界上主要的时间观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线性时间观”,一种是“轮回时间观”,中国时间观以广义的线性时间观为主,循环时间观为辅。
  D. 高濂的《遵生八笺》中归纳出的春时幽赏十二条是极其生活化的审美过程,这种幽赏不光是游玩观景还有品茗饮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则采用递进式论证结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B. 文章引用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民歌,旨在说明四季之美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里尤为充盈。
  C. 文章选用中外、古今文化领域的观点及论据,意在重寻人美化天,天美化人,生生美意,美美与共的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
  D. 文章论述深入浅出,既体现了美学的理论高度,又对中国人的生活美学现象进行了挖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古诗文中不属于“中国人发出的两种时间性喟叹”的是( )
  A.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C.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D.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试题答案: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 能力。
  A.“四时观念早于春秋观念”错,原文是“有趣的是,春秋观念乃是早于四时观念的”,可见应是春秋观念早于四时观念;
  B.“就是因为”过于肯定,原文是“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C.“中国时间观以广义的线性时间观为主,循环时间观为辅”错,原文“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时间观以广义的线性为主、循环为辅。然而其实,二者是结合的”,可见“中国时间观以广义的线性时间观为主,循环时间观为辅”只是英国汉学家李约瑟的观点,实际上二者是结合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主体部分则采用递进式论证结构”错,主体部分先说“四季”再说“时间”,是并列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中国人发出的两种时间性喟叹”指的是“一面是对春秋冬夏循环不已的喟叹,另一面则是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喟叹”。
  A.两种喟叹都有;
  B.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虚无主义观点,于悲伤感慨中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珍惜。不属于两种时间性喟叹;
  C.是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喟叹;
  D.两种喟叹都有。
  故选B。

  《四季之美,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里尤为充盈》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