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旅人的心》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旅人的心》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8518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4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754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05-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6-07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旅人的心 作者:鲁彦 体裁:散文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旅人的心鲁彦文本一
  或是因为年幼善忘,或是因为不常见面,我最初几年中对父亲的感情怎样,一点也记不起来了。至于父亲那时对我的爱,却从母亲的话里就可知道。母亲近来显然在深深地记念父亲,所以一见到她的小孙儿吃牛奶,就对我说:“正是这牌子,有一只老鹰!……你从前奶不够吃,也吃的这牛奶。你父亲真舍得,不晓得给你吃了多少……”
  不用说,父亲是从我出世后就深爱着我的。
  但是我自己所能记忆的我对于父亲的感情,却是从六七岁起。
  父亲向来是出远门的。他每年只回家一次,每次约在家里住一个月。时期多在年底年初。每次回来总带了许多东西:肥皂、蜡烛、洋火、布匹、花生、豆油、粉干……都够一年的吃用。此外还有专门给我的帽子、衣料、玩具、纸笔、书籍……
  我平日最喜欢和姊姊吵架,什么事情都不能安静,常常挨了母亲的打,也还不肯屈服。但是父亲一进门,我就完全改变了,安静得仿佛天上的神到了我们家里,我的心里充满了畏惧,但又不像对神似的慑于他的权威,却是在畏惧中间藏着无限的喜悦,而这喜悦中间却又藏着说不出的亲切的。我现在不再叫喊,甚至不大说话了;我不再跳跑,甚至连走路的脚步也十分轻了;什么事情我该做的,用不着母亲说,就自己去做好;什么事情我该对姊姊退让的,也全退让了。
  父亲从来不对我说半句埋怨话,他有着宏亮而温和的音调。他的态度是庄重的,但脸上没有威严却是和气。他爱讲故事给我听,他所讲的多是他亲身的阅历,没有一个故事里不含着诚实,忠厚,耐劳。他学过拳术,偶然也打拳给我看,但他接着就讲打拳的故事给我听:学会了这一套不可露锋芒,只能在万不得已时用来保护自己。父亲虽然不是医生,但因为祖父是业医的,遗有许多医书,他一生就专门研究医学。他抄写了许多方子,配了许多药,赠送人家,常常叫我帮他的忙。因此我们的墙上贴满了方子,衣柜里和抽屉里满是大大小小的药瓶。
  一年一度,父亲一回来,我仿佛新生了一样,得到了学好的机会:有事可做也有学问可求。
  然而这时间是短促的。将近一个月他慢慢开始整理他的行装,一样一样的和母亲商议着别后一年内的计划了。
  到了远行的那夜,母亲和姊姊眼眶里贮满惜别的眼泪,我大声啼哭着,牵着父亲的衣襟,跟到了大门外的埠头上。其实我并没想到把父亲留在家里,只想跟父亲一道出门。
  父亲离家老是在夜里,又冷又黑。想起来这旅途很觉可怕。那样的夜里,岸上是没有行人,也没有声音的,倘使有,十分之九是可怕的鬼怪或恶兽。尤其是在河里,常常起着风,到处都潜着吃人的水鬼。一路所经过的两岸大部分极其荒凉,这里一个坟墓,那里一个棺材,连白天也少有行人。
  但父亲却平静的走了,露着微笑。他不畏惧,也不感伤,他常说男子汉要胆大量宽,而男子汉的眼泪和珍珠一样宝贵。
  一年一年过去着,我渐渐大了,想和父亲一道出门的念头跟着深起来,甚至对于夜间的旅行起了好奇和羡慕。十七岁那年的春天,我终于达到了我的志愿。父亲是往江北去,他送我到上海。
  “牛上轭①了!”
  别人在我出门前就这样的说,像是讥笑我,像是怜悯我。但我不以为意。我只觉得心里十分的轻松,对着未来,有着模糊的憧憬。那所谓轭也是人所应该负担的,我勇敢的挺了一挺胸部,觉得从此才成为一个“人”了。
  夜是美的。从篷隙里望出去,看见一幅黑布蒙在天空上,这里那里镶着亮晶晶的珍珠。两岸上缓慢的往后移动的高大的坟墓仿佛是保护我们的堡垒,草扎的和砖盖的棺木就成了我们的埋伏的卫兵。船头下低低的响着淙淙的波声,接着是咕呀咕呀的前桨声和有节奏的嘁嚓嘁嚓的后桨拨水声。清冽的水的气息,重浊的泥土的气息,复杂的草木的气息,在河面上混合成了一种特殊的亲切的香气。
  一小时以后,天色渐渐转白了,岸上的景物开始露出明显的轮廓来,船舱里映进了一点亮光。
  “东方发白了,”父亲喃喃的念着。
  我们的船驶进了山峡里,河水渐渐清浅,两边露出石子滩来,前后左右都驶着从各处来的船只。不久船靠了岸。埠头上忙碌着男女旅客,成群的往山坡上走了去。挑夫,轿夫喊着道,追赶着,跟随着,显得格外的紧张。
  就在这热闹中,我跟在父亲的后面也走上了山坡,第一次远离故乡跋涉山水,去探问另一个憧憬着的世界,勇往的肩起了“人”所应负的担子。我的血在沸腾着,我的心是平静的,平静中含着欢乐。
  但是暴风雨卷着我的旅程,我愈走愈远离了家乡。一直过了七八年,我才负着沉重的心,第一次重踏到生长我的土地。那时虽走着出门时的原来路线,但山的两边的两条长的水路已经改驶了汽船,过岭时换了洋车。叮叮叮叮的铃子和呜呜的汽笛声激动着旅人的心。
  到了最近,路线完全改变了。山岭已给铲平,离开我们村庄不远的地方,开了一条极长的汽车路。它把我们出门的时间从夜里二时改做了午后二时。然而旅人的心愈加乱了,没有一刻不是强烈的被震动着。父亲出门时是多么的安静,舒缓,快乐,有希望。他有十年二十年的计划,有安定的终身的职业。而我呢?紊乱,匆忙,忧郁,失望,没有一种安定的生活。
  实际上,父亲一生是劳碌的,他独自负荷着家庭的重任,远离家乡一直到他七十岁为止。然而,他一生是快乐的。尽管天灾烧去了他亲手支起的小屋,尽管我这个做儿子的时时在毁损着他的遗产,因而他也难免起了一点忧郁,但他的心一直到临死的时候为止仍是十分平静的。他相信着自己,也相信着他的儿子。
  (有删改)
  文本二
  鲁彦从步入生活之后,一直过着流浪漂泊的日子,失学失业,辗转流离,饥寒疾病和家庭的重压,使他在人生的羁旅中尝尽辛酸与痛苦,也看尽了人世间的肮脏与黑暗。鲁彦走过的是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而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与翻译家。
  茅盾在《王鲁彦论》一文中慧眼独具地指出:“自然和朴素是作者的卓特的面目。”,的确,鲁彦的创作,尤其是他的散文,通体显示出一种地之子的纯真,《旅人的心》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这是一篇诉说困顿流离中父子之情的感人之作,在对父亲的零星平凡小事的回忆中,充满着浓郁的诗情。
  陈一辉《父子情与哲理诗——王鲁彦的〈旅人的心〉》
  注:轭,牛鞅,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短粗曲木。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写“我”所能记忆的对父亲的感情,要从六七岁开始,暗示“我”对父亲长久不归家的不满。
  B. 父亲每年只会在家里住一个月,出于对父亲的畏惧,我会变得乖巧、安静、懂事,在这段时间约束自己。
  C. 离家的路线由水路变成汽车路,出门的时间从夜里改做午后,越来越方便的旅途反而让人心难以平静。
  D. 题目中的“旅人”既指一辈子劳碌、肩负家庭重担、远离家乡直到古稀之年的老父亲,也是指作者自己。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旅途”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结构清晰;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充分展现了“我”的内心世界,真实,自然,亲切。
  B. 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抒情,表达了一个经历过生活磨砺的跋涉者对生活的重新思考与回味。
  C. 作者巧用对比突出形象,比如父亲离家时,母亲和姊姊的“不哭”与我的“大声啼哭”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我对父亲更为不舍和依恋。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 文中划线句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我”第一次出行时所见的夜晚景象。
  8. 父亲对鲁彦的人生有着不寻常的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与理解。
  9.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作者对离家的旅途有迥然不同的感受,请结合文本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试题答案:

【答案】6 D 7. B
  8. ①父亲的忠厚诚实、坚忍乐观和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对鲁彦有很深的影响,让他在历经曲折坎坷后仍然不断向上,为他后来成为优秀作家与翻译家提供不竭的内生力量。②父亲的安静、舒缓、平和、朴素奠基了“我”为人的底色,使“我”的作品也带有一种自然朴素和地之子的纯真,真挚动人。
  9. (1)“我”尚未涉世时,父亲离家的旅途是一个早熟而懂事孩子的猜测和想象,又“冷”又“黑”的旅途让“我”感到害怕,但想和父亲一道出门的志愿,又让“我”对旅途充满好奇和羡慕,同时也有对父亲的崇敬。(2)在“我”正要涉世时,十七岁离家的旅途,让一个在乡间的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孩子感到轻松、兴奋、快乐,感到即将成为男子汉的骄傲,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冀与憧憬。(3)在“我”已经涉世后,离家的旅途让一个尝遍人世间辛酸的青年,感受到紊乱、匆忙、忧郁、失望。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暗示‘我’对父亲长久不归家的不满”错。这是客观叙述父亲因常年在外奔波,与“我”相处时间短。
  B.“出于对父亲的畏惧”以偏概全,原文“我的心里充满了畏惧,但又不像对神似的慑于他的权威,却是在畏惧中间藏着无限的喜悦,而这喜悦中间却又藏着说不出的亲切的”,可见除了畏惧,更多的是喜悦和亲近。
  C.“越来越方便的旅途反而让人心难以平静”错,不是“方便旅途”让人心难以平静,而是“紊乱,匆忙,忧郁,失望,没有一种安定的生活”让作者内心难以平静。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按照时间顺序”错,文章从母亲对父亲的回忆写起,可见不全是顺叙。
  C.“突出我对父亲更为不舍和依恋”错,“鲜明对比”说法欠妥。母亲和姊姊的“不哭”与我的“大声啼哭”只是表现不同,都能体现对父亲的不舍和依恋。
  D.没有“夸张”修辞。“一幅黑布蒙在天空上,这里那里镶着亮晶晶的珍珠”是比喻,“清冽的水的气息,重浊的泥土的气息,复杂的草木的气息”是排比。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作用的能力。
  由“他爱讲故事给我听,他所讲的多是他亲身的阅历,没有一个故事里不含着诚实,忠厚,耐劳。他学过拳术,偶然也打拳给我看,但他接着就讲打拳的故事给我听:学会了这一套不可露锋芒,只能在万不得已时用来保护自己”可见父亲忠厚诚实;由“实际上,父亲一生是劳碌的,他独自负荷着家庭的重任,远离家乡一直到他七十岁为止。然而,他一生是快乐的。尽管天灾烧去了他亲手支起的小屋,尽管我这个做儿子的时时在毁损着他的遗产,因而他也难免起了一点忧郁,但他的心一直到临死的时候为止仍是十分平静的”可见父亲坚忍乐观和吃苦耐劳。文本二“鲁彦从步入生活之后,一直过着流浪漂泊的日子,失学失业,辗转流离,饥寒疾病和家庭的重压,使他在人生的羁旅中尝尽辛酸与痛苦,也看尽了人世间的肮脏与黑暗。鲁彦走过的是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而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与翻译家”,可见父亲的这些优秀品质,对鲁彦有很深的影响,让他在历经曲折坎坷后仍然不断向上,为他后来成为优秀作家与翻译家提供不竭的内生力量。
  由“父亲出门时是多么的安静,舒缓,快乐,有希望”和文本二“茅盾在《王鲁彦论》一文中慧眼独具地指出:‘自然和朴素是作者的卓特的面目。’,的确,鲁彦的创作,尤其是他的散文,通体显示出一种地之子的纯真”,可见父亲的安静、舒缓、平和、朴素奠基了“我”为人的底色,使“我”的作品也带有一种自然朴素和地之子的纯真,真挚动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父亲离家老是在夜里,又冷又黑。想起来这旅途很觉可怕。那样的夜里,岸上是没有行人,也没有声音的,倘使有,十分之九是可怕的鬼怪或恶兽。尤其是在河里,常常起着风,到处都潜着吃人的水鬼。一路所经过的两岸大部分极其荒凉,这里一个坟墓,那里一个棺材,连白天也少有行人”“其实我并没想到把父亲留在家里,只想跟父亲一道出门”“但父亲却平静的走了,露着微笑。他不畏惧,也不感伤,他常说男子汉要胆大量宽,而男子汉的眼泪和珍珠一样宝贵”可知,“我”尚未涉世时,父亲离家的旅途是一个早熟而懂事孩子的猜测和想象,又“冷”又“黑”的旅途让“我”感到害怕,但想和父亲一道出门的志愿,又让“我”对旅途充满好奇和羡慕,同时也有对父亲的崇敬。
  由“我只觉得心里十分的轻松,对着未来,有着模糊的憧憬。那所谓轭也是人所应该负担的,我勇敢的挺了一挺胸部,觉得从此才成为一个‘人’了”“第一次远离故乡跋涉山水,去探问另一个憧憬着的世界,勇往的肩起了‘人’所应负的担子。我的血在沸腾着,我的心是平静的,平静中含着欢乐”可知,在“我”正要涉世时,十七岁离家的旅途,让一个在乡间的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孩子感到轻松、兴奋、快乐,感到即将成为男子汉的骄傲,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冀与憧憬。
  由“然而旅人的心愈加乱了,没有一刻不是强烈的被震动着。父亲出门时是多么的安静,舒缓,快乐,有希望。他有十年二十年的计划,有安定的终身的职业。而我呢?紊乱,匆忙,忧郁,失望,没有一种安定的生活”可知,在“我”已经涉世后,离家的旅途让一个尝遍人世间辛酸的青年,感受到紊乱、匆忙、忧郁、失望。

  《旅人的心》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