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民族互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涵》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民族互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涵》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8557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584
  • 使用次数:1
  • 创建时间:2023-05-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6-13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民族互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涵 作者:刘国强 体裁:多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族互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的顶层设计之一,主要是指在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不同民族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互动联结,最终形成各民族互相镶嵌的一种社会结构状态。这种社会结构状态能够打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结构分割的现实,实现不同民族的有机互动和良性交往。
  民族互嵌包括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是宏观层面形态,是指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程中,不同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和独立自主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交融,形成的一个社会构件连接点多、利益相关性强、心理距离亲密、民族情感深厚的共同体社会形态,是民族互嵌的基础和根本。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是微观层面共同体,具体是指构成主体多于两个民族社会成员,以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生活空间和紧密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形成的小范围民族区域性社会环境,是一个兼具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共同体,是民族互嵌的基本立足点和着力点。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作为一个相对宏观的社会共同体形态,是从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这一微观共同体中不断成长壮大的。
  社会生活是民族团结的土壤,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生活环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社会基础。各民族在你来我往中形成丰富的互动性、有机联系性和共生性,并从中不断凝聚共同性。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妥善处理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民族互嵌社区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体系的投射,形成“立体的上下关系”,经历“上层——基层”“中心——边球”的互动过程。这样的互动过程,会在基层社会引起连锁反应,将基层共同体中的人们纳入到国家层面共同体之中,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不同面向。微观层面的民族互嵌式环境,往往表现在一个社区内各民族成员守望相助、一个街区里各民族成员团结友爱等等。基层社会在政策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积黑了大量的新鲜经验。这些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和情感认同,展现了日常生活中民族团结现象本身的活力。
  (摘编自刘国强、古棋予《民族互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涵》)
  材料二:
  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一方面,建立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是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的重要举措,是做好民族工作、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在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个过程中,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
  当前,民族互嵌式社区在增进各民族成员的居住空间交融、日常文化交流、经济生活关联、社会保障服务和消减心理距离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民族互嵌式社区内部可能存在“相互嵌入”或“相互分离”的不同状态。尤其是在市场化进程中,流动族群会因在陌生的城市,倾向选择聚族而居、抱团取火的生活方式。这种情况若长期存在,会导致流动族群“偏安一隅”,难以融入更广阔的城市空间。民族互嵌式社区中空间居住隔离现象,是经济或文化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需加以破解。
  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各民族成员语言沟通不畅和风俗习惯差异而导致的文化交流不畅现象。在民族互嵌式社区中,部分少数民族成员还不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不利于各民族成员间文化交流的加深。风俗习惯差异也容易促使少数民族成员聚族而居,在无形中形成交流隔阔现象。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倾向选择在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相似的地区居住,减少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机会。
  当前民族互嵌式社区经济互嵌的难点在于,少数民族群众职业选择的同质化和民族商业贸易聚集化等问题。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固于教育水平,其职业选择通常面向较为单一的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收入以及消费模式。过于依赖地缘或亲缘,也导致部分少数民族成员职业选择同质化或采用聚集式家庭经营模式,这更容易形成少数民族聚集区,不利于形成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居住交融格局。
  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社会互嵌,意在加强各民族成员在社会层面的共融性。逐步解决少数民族成员在跨区域流动过程中的居住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事关各民族拜众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也影响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能否真正融入城市。所以,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是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方面。
  民族相互认同的心理嵌入是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隐性要素。当前,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还存在心理距离现象。建设民族互嵌式社区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通过各民族文化的互嵌和日常交流活动,增加各民族成员间的了解、认知、尊重和认同。
  (摘编自秦玉莹《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困境与优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互嵌能够打破不同民族交往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分割状态,实现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互动联结。
  B.在政治、经济等多重体系的投射下,民族互嵌式社区会形成“立体的上下关系”,产生自上而下、由中心到边缘的影响。
  C.无论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还是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建立民族互嵌式社区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D.少数民族群众职业选择的同质化和聚集式家庭经营模式,影响经济互嵌,不利于形成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居住交融格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分属于民族互嵌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形态,二者是从属关系。
  B.基层社会在政策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新鲜经验,是促进不同民族团结互助、情感认同的主要因素。
  C.流动族群即使生活在民族互嵌式社区内,也倾向选择聚族而居,这是因为血缘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D.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能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
  B.“如果来自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们能够自由而真诚地交往,那些紧张与困难、偏见与困惑,都会消失。"
  C.“国家是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每一个国民和民族都享受其中,也要奉献其中。”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各民族在经济往来和生活交融中加强了族际聚合力,各民族的有机互动也会为文化相美和思想相合创造条件。”
  4.材料一说“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妥善处理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请据此谈谈“民族互嵌”政策的优势。
  5.请结合材料内容,从文化和心理角度对下面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做法进行评析。昆明市某社区有汉族、彝族、白族等26个民族的居民,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社区民族文化活动室每天免费开放,各族居民常常聚在这里沟通交流。每年的邻里百家宴,各族居民都会带上自家的拿手好菜,一起品尝,一起载歌载舞,其乐融融。

试题答案:

1.B 2.D 3.C 4.①“民族互嵌”政策既看到了各民族之间在不同方面的差异性,又借此推动各民族在你来我往中形成丰富的互动性、有机联系性和共生性,并从中不断凝聚共同性。②“民族互嵌”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①有利于深化文化交流。开放文化活动室、举办百家宴等,破解风俗习惯差异导致的文化交流不畅现象,增加文化交流机会。②有利于消减心理距离。通过各民族文化的互嵌和日常交流活动,增加各民族成员间的了解、认知、尊重和认同。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产生自上而下、由中心到边缘的影响”错误,原文为“经历‘上层——基层’‘中心——边球’的互动过程”,“上层——基层”“中心——边缘”是互动关系。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二者是从属关系”错误,原文有“民族互嵌包括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可见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从属关系。
  B.“主要因素”不当,原文为“基层社会在政靠尖践和日常生活中,积黑了大量的新鲜经验。这些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和情感认同,展现了日常生活中民族团结现象本身的活力”,没有提到是主要因素,选项于文无据。
  C.“这是因为血缘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错误,原文为“在市场化进程中,流动族群会因在陌生的城市,倾向选择聚族而居、抱团取火的生活方式”,可见聚族而居不一定是因为血缘影响,还有陌生及抱团取暖的原因。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材料一观点是民族互嵌政策对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巨大作用,本选项强调每一个国民和民族都要奉献国家,与材料一观点无关。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各民族在你来我往中形成丰富的互动性、有机联系性和共生性,并从中不断凝聚共同性。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妥善处理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可概括出,“民族互嵌”政策既看到了各民族之间在不同方面的差异性,又借此推动各民族在你来我往中形成丰富的互动性、有机联系性和共生性,并从中不断凝聚共同性。
  结合“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和情感认同,展现了日常生活中民族团结现象本身的活力……民族互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概括出,“民族互嵌”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观点,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结合原文“民族互嵌式社区在增进各民族成员的居住空间交融、日常文化交流、经济生活关联、社会保障服务和消减心理距离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开放文化活动室、举办百家宴等,破解风俗习惯差异导致的文化交流不畅现象,增加文化交流机会,有利于深化文化交流;
  结合“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还存在心理距离现象。建设民族互嵌式社区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通过各民族文化的互嵌和日常交流活动,增加各民族成员间的了解、认知、尊重和认同”可分析出,通过各民族文化的互嵌和日常交流活动,增加各民族成员间的了解、认知、尊重和认同,有利于消减心理距离。

  《民族互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涵》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