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玉米地遭水灾后的两则故事》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玉米地遭水灾后的两则故事》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8719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491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09-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11-16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玉米地遭水灾后的两则故事 作者:许石林 体裁:单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教育部规定中学生两种整本必读书, 一为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为社会学名著《乡 土中国》。
  依我的理解,用这两本书,从学生入手,可以逐步修复或者纠正中国社会整体世俗价值的 偏失,让人们心态逐步平和,用正常的视角和非功利心态,感受并理解“文化乡愁”,重新感 受认识传统社会文化伦常价值下的生活情态、世事兴衰,以及重新检省自身的中华乡土文化属 性,找到自身真正的文化基因,激活日渐迷昏欲睡的中华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找 到文化血脉之本,才能祛魅一百多年来人类城市化进程中滋生的全方位优越感、都市无条件崇 拜心理以及现代化傲慢和当代极度自负的心态。
  将两本书相比较, 《乡土中国》更难让一些患有现代城市病的学者及习惯了鄙视乡村、厌 弃乡土、嘲讽乡愁的读者理解。
  试举两个与笔者有关的例子。
  陕西关中东府,蒲城西南片,地理气候所致,秋天必有霖雨,数年例有大霖,使原属半干 旱地区,连月雨涝,卤泊滩一带,地势低卑,尤易淹浸,水不下润,难以泻排,秋庄稼难以收 获,麦子种不下去。
  今年正值秋庄稼将熟之季,雨势大而时长,顷成泽国。
  在老家务农为生的六爸从来勤俭,过日子细致,种地不惜力, 一天到晚,不是在地里干活, 就是在去干活或收工的路上,他对自己所务庄稼十分爱惜,他的庄稼也仿佛总比别人的长势好。
  六爸今年有数亩玉米,以青秣悉数卖与临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次日,大雨至,十数 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
  六爸找到养牛户,将钱悉数退回,说:这地收不成了,还算我的,不能让你吃亏。
  养牛户称谢不已。
  ——这就是“乡土中国”,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它土,却不愚。
  六爸的事,让我想起张岱《快园道古》记载的明朝故事——
  南阳李文达大父家种棉花,载卖湖湘。有三商交值三百两讫,忽邸舍失火烧罄。三商穷蹙, 几欲自尽。公慰之曰:“汝货未及船,尚为我物。物失值存,我应还汝,汝若失此货本,何以 为生?”即悉还之。
  此故事被归入“盛德部”。是说,明朝南阳邓州人李贤的祖父种棉花,将棉花运到南方去 卖。与三位客商买主交易完毕,当天晚上就发生了火灾,将棉花烧成了灰。三位客商欲哭无泪, 难受得都想自杀。李贤的祖父找到三位客商说:你们的船还没有离岸,发生火灾,棉花还算我 的,我应该把钱还给你们。你们没有了这些本钱,拿什么生活?将货款全部退给客商。
  李贤(1408—1466)字元德,明朝邓州人。1433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即宰相,正一品)。 曾先后辅佐宣宗、英宗、代宗、英宗、宪宗五朝四位皇帝,人称五朝元老,从政三十余年,为 官清廉正直,政绩率著,是明朝文官中难得的治世良臣。死后谥“文达”,人称李文达或李阁 老。
  第二个例子还是今年秋季老家受灾玉米地的事。
  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淹了,五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眼看倒卧露烂,满目狼藉,简直无 法收。
  但农民会坚持想办法收。收玉米所付出的人工还不算,光是其他投入,也远大于玉米所值。 因此从价值利害计,明显绝对划不来。如果计价值利害,就应该不收,让它烂下去,等水干了 再收拾整理种别的。但农民绝不那么干,非要眼睁睁明明白白做这个亏本的事。平时过日子仔 仔细细、斤斤计较的农民,却丝毫不计算这个成本与付出,为什么?你问他们,他们很诧异: 不收?那咋能行!地撂荒在那里,难看得很,路上过来过去的人见了,骂哩!说这是谁家烂货 什儿的,不像个正经过日子人……
  这就是质朴的农村人,他们只凭这代代相传的朴素自觉,就践行着孔子的话:“尔爱其羊, 我爱其礼。”
  钱穆先生说,用温情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温情的滋生,需要丰沛的生命去感受事物, 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这一切必然来自“格物致知”的自觉,“格物致知”使人良心得以发现, 良心发现,为人做事,即便是普通乡土之人,也自然契合“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价值,此正 “道不远人”之谓也。
  发自内心的、自然的、良知属性的温情,才是真正的敬诚之情。那种带着乡土的馨香的情 怀,是提升人整体生命质量和高度的情怀。
  (许石林《玉米地遭水灾后的两则故事:背后是一个让人饱含热泪的“乡土中国”》)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社会整体世俗价值有所偏失,而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 和《乡土中国》,有助于找到文化血脉之本。
  B. “它土,却不愚”,作者引用《乡土中国》中的话,借此表现以六爸为代表的乡土百姓虽
  然遭受苦难但是仍然质朴守信的美好品格。
  C.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认为平时过日子斤斤计较的农民,不顾亏本地坚持收玉米,是因为
  害怕被别人批评而坚持这样去做。
  D. “格物致知”使人在为人做事时不违背良心,可以丰沛个体的生命,还可提升人类整体的 生命质量,符合“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追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 一百多年的人类城市化进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城市文 化不断崛起而乡土文化不断式微的过程。
  B. “以青秫悉数卖与临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作者刻意强调交易过程的结束,意在暗 示如果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六爸不退钱也无可非议。
  C.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引用孔子的话赞美农民坚持收玉米之事,说明作者认同农村人 的做事原则,提倡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超越功利性。
  D.从作者所讲述的两个例子来看,现在的乡土社会虽然不断遭受冲击,但是仍然保留着许多 乡土文化属性,这些都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资源。
  3.下列选自《乡土中国》中的片段,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 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 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 的抱歉话。 (《乡土本色》)
  B.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 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地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家 族》)
  C.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 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 不吃奶又饿。她不慌不忙地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 一两天果然好了。(《礼 治秩序》)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做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地上, 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 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血缘和地缘》)
  4.作者在第一个例子之后记述了《快园道古》中的明朝故事,请简要分析其用意。(4分) 5.作者在叙述老家玉米地受灾的两个例子时,采用了不同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试题答案:

1.C(坚持收玉米,主要不是来自外力,而是来源于内在的朴素自觉)
  2.C(“提倡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超越功利性”的说法过于绝对)
  3.A(材料和 A 项都可以用来论证乡土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自觉)
  4.(1)丰富论据,共同论证了中国乡土文化中存在的相同的文化基因:为人做事依据良知,超越功利;(2)表明这一文化基因自古有之,不曾断绝,为提倡更好地挖掘和延续这一文化基因、重拾乡土文化的主张提供依据;(3)故事中李贤祖父的行为对李贤有积极影响,从而肯定了李贤祖父的“盛德”,作者借此也间接肯定了六爸行为的重要意义。(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
  5.(1)前一个例子语言古典雅致,如“次日,大雨至,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等有文言特色;(2)后一个例子语言质朴直白,如“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水淹了,玉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等用白话表达,直白自然;(3)亦文亦白的语言,契合文本内容,使行文自然,让文章更显摇曳之美。(每点 2 分)

  《玉米地遭水灾后的两则故事》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