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额尔古纳河右岸》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额尔古纳河右岸》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674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395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3-05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迟子建 体裁:小说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①迟子建我是个鄂温克女人。尼都萨满是我父亲的哥哥,是我们乌力楞的族长。
  我有一个姐姐,叫列娜。那年秋天,列娜病了。她躺在狍皮褥子上昏睡着。父亲请尼都萨满来给列娜跳神。他一边舞蹈一边唱着,寻找着列娜的“灵魂”。后来他突然倒在地上。他倒地的一瞬,列娜坐了起来朝母亲要水喝,还说她饿了。而尼都萨满苏醒后告诉母亲,一只灰色的驯鹿仔代替列娜去一个黑暗的世界了。母亲拉着我的手走出希楞柱②,我在星光下看见了先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小驯鹿已经一动不动地倒在地上了。我还记得第二天鹿群回到营地的时候,那只灰色的母鹿不见了自己的鹿仔,它一直低头望着曾拴着鹿仔的树根,眼里充满了哀伤。从那以后,原本奶汁最旺盛的它就枯竭了。直到后来列娜追寻着它的鹿仔也去了那个黑暗的世界,它的奶汁才又泉水一样涌流而出了。
  那一年,北部的营地被铺天盖地的大雪覆盖,驯鹿找不到吃的,我们不得不向南迁移。途中,由于连续两天没有打到猎物,要被活活地饿死了。我们不得不靠近额尔古纳河,用冰钎凿开冰面捕鱼来吃。黄昏时,我们在额尔古纳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鱼。我们把狗鱼喂给猎犬,将大个的哲罗鱼切成段,撒上盐,用桦树枝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转着。很快,烤鱼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
  在那个夜晚,姑姑告诉我,河流的左岸曾经是我们的领地,那里是我们的故乡。三百多年前,俄军侵入了我们祖先生活的领地。祖先们被迫渡过额尔古纳河,在右岸的森林中开始了新生活。众多的氏族都在岁月的水流和风中离散了。
  在勒拿河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放养驯鹿。我从来没有见过哪种动物会像驯鹿这样性情温顺而富有耐力,它们虽然个头大,负载着很重的东西,但非常灵活。它浑身是宝,皮毛可御寒,茸角、鹿筋等名贵药材,可换来我们的生活用品。罗林斯基是个俄国人,他每年都会到我们这里来,他上山给我们送来的是酒、面粉、盐、棉布以及子弹等东西,下山带走的则是皮张和鹿茸。他很喜欢列娜,每次上山,总要给她单独带一样东西,刻着花纹的铜手镯啦,或是小巧的木梳子。
  列娜离开我们的那一年,正是打灰鼠的季节。那时母亲的身体和精神都不太好,已经好几天没有走出希楞柱了。所以当尼都萨满说那一带灰鼠少了,要搬迁的时候,父亲是反对的。我看见父亲和尼都萨满发生正面冲突。想着尼都萨满能在跳神的时刻让灰色的驯鹿仔死去,我很担心他会用那样的办法在一夜之间把父亲弄得无声无息了。我把这想法对列娜说了,列娜说,今晚咱们跟着他睡,这样就能看着他,不让他跳神。
  第二天早晨,我们醒来时,尼都萨满已经起来了,他在煮鹿奶茶。香味舔着我们的脸颊,我和列娜在那里吃了早饭。列娜接连打着呵欠,面色发黄,她悄悄告诉我,她一夜没睡,她怕尼都萨满半夜起来跳神,所以一直在黑暗中睁着眼睛看着他。
  我们按尼都萨满的意愿,离开了旧营地。搬迁的时候,白色的玛鲁王③走在最前面,其后是驮载火种的驯鹿。再接着是背负着我们家当的驯鹿群。男人们和健壮的女人通常是跟着驯鹿群步行的,实在累了,才骑在它们身上。
  列娜平时爱骑一头白花的褐色驯鹿,可那天她要把鞍桥搭在它背上的时候,它一矬身闪开了,不肯为她效力的样子。这时那只奶汁干枯的灰驯鹿自动走到列娜身边,温顺地俯下身,列娜什么也没想,顺手就把鞍桥搭在它身上,骑上去。列娜骑着的驯鹿开始时是走在我前面的,可走着走着,它就落在了后面。列娜在我前面的时候,我见她的头老是一点一点的,似乎在打瞌睡。
  我们从太阳当空的时候出发,一直把太阳给走斜了,才到达新的营地。那里是一片茂密的松林,已经能看见在树丛中窜来窜去的灰鼠了,尼都萨满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就在大家把驯鹿身上的物品卸下来,男人们准备搭建希楞柱,女人们划拉了干枯的树枝,把火笼起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列娜不在营地。我呼喊她的名字,可是不见回音。父亲一听说列娜不见了,就去找她骑乘的那头灰色驯鹿。驯鹿在,不过它落在队伍的最后面,垂着头,看上去很哀伤。父亲和哈谢意识到列娜出事了,连忙各自骑上一只驯鹿,沿着原路去寻找列娜。母亲看着列娜骑过的驯鹿,大约想起了它的鹿仔曾代替列娜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如今列娜从它身上失踪了,一定不是什么好兆头,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
  我们在营地盼着列娜归来。把天给盼黑了,把星星和月亮盼出来了,直到深夜,父亲和哈谢骑着驯鹿才回来。他俩找到早已冰凉的她,就地把她葬了。父亲说,他找到列娜的时候,她紧闭着眼睛,嘴角还挂着笑,好像在做一个美梦。她一定是睡熟了,才从驯鹿身上掉下去,跌到柔软的雪地后,接着睡下去。她是在睡梦中被冻死的。
  此时那头灰色的驯鹿又有奶了,它的奶对母亲来说就像噩耗一样,她每天都要蹲在它身下狠命地挤奶,恨不能立刻把它挤得干枯。灰驯鹿终日哆嗦着腿忍受着。
  春天的时候,罗林斯基骑着马来到我们的营地,当他知道列娜已经不在了的时候,脸立刻就阴沉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他带着一捆又一捆的灰鼠皮离开营地的时候,我见他把一样东西挂在了一棵小松树上。我发现那棵树在一闪一闪地发光。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面小圆镜子,它一定是罗林斯基带给列娜的礼物!镜子里反射着暖融融的阳光、洁白的云朵和绿色的山峦,那小小的镜子似要被春光撑破的样子,那么的饱满,又那么的湿润和明亮!
  列娜消失的那天晚上,我心里难受,就是哭不出来。我没有想到凝聚到这面小小的圆镜子里的春光,竟然把我淤积在心底的泪水给淘了出来,我放声大哭着,把树上的鸟都惊飞了。
  (摘编自迟子建同名小说)
  【注】①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其民族的百年历史和文化变迁。选文背景是19世纪初。②希楞柱: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③鄂温克族人将其祖先称为“玛鲁”,视其为族人的保护神。搬迁时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白色公驯鹿是被选出来驮神像的“玛鲁王”。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选文部分围绕列娜,描述了中俄边界鄂温克人与驯鹿相依为生,为了生存不时迁移的游猎生活。
  B.列娜善良、天真,她怕尼都萨满半夜跳神伤害父亲而彻夜未眠,这一点赢得俄国商人罗林斯基的喜欢,他常单独给她小礼物。
  C.鄂温克人信奉玛鲁神和萨满教,搬迁时由“玛鲁王”驮着玛鲁神像走在队伍最前面,遇到重大事件要听从萨满的意旨。
  D.鄂温克人生存环境恶劣,有严寒天气的威胁,更有异族对他们生存领地的侵占,导致众多氏族离散,生活艰难。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年届九旬的“我”的口吻来讲述一个民族生存现状,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而且使故事显得既亲切感人又沧桑久远。
  B.列娜平时骑的褐色驯鹿不为她效力,于是她换骑了灰色驯鹿,后来还在驯鹿上打瞌睡,这些情节为后文列娜的死埋下了伏笔。
  C.选文用词精妙,例如“香味舔着我们的脸颊”中的“舔”,“一直把太阳给走斜了”中的“走斜”,这些用语都自然贴切,生动传神。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小说客观真实地描写了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状态,人物与场景描写细腻,用笔冷静,充分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
  8.驯鹿在鄂温克人心中占有怎样的地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中结尾部分描写了镜子里反射着的饱满明亮的春光景象,这样写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创作意图?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试题答案:

6.B 7.D
  8.①鄂温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与驯鹿相依相生。驯鹿为他们驮载重物,也为他们换来生存物资,而他们也跟随着驯鹿的生存需要而进行迁移。
  ②驯鹿被鄂温克族当成有灵性的动物,是鄂温克族生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鄂温克族人把选出来驮祖先神像的驯鹿尊称为“玛鲁王”,搬迁时让它走在队伍最前面;族人也爱惜驯鹿,轻易不骑乘。他们认为驯鹿有时也会和人的生命互相替代。
  9.①作者用镜子反射美好的春光景象这一构思,是为了形象化地再现列娜的纯真善良,让读者对列娜这一形象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②圆镜子里的春光景象,引发了“我”对姐姐的怀念,以致“放声大哭”,作者用这样的情节表现出内敛的鄂温克人情感爆发的一面。
  ③作者对镜中春光景象诗意化的描写,暗示了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延续的主题,呈现了鄂温克人坦然面对生死的生命哲学。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这一点赢得俄国商人罗林斯基的喜欢”错,文中说罗林斯基喜欢列娜,但没说原因,且“她怕尼都萨满半夜跳神伤害父亲而彻夜未眠”这件事罗林斯基未必知情。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D .“充分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欠妥,选文不仅有客观自然的描述,也有魔幻传奇的色彩,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的形象,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驯鹿对于鄂温克人的意义,首先可从他们的生活习性角度分析。从文中“在勒拿河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放养驯鹿”可知,驯鹿从古至今一直陪伴着鄂温克族这个需要不断迁徙的游牧民族,两者相依相生。而“它们虽然个头大,负载着很重的东西,但非常灵活”“它浑身是宝,皮毛可御寒,茸角、鹿筋等名贵药材,可换来我们的生活用品”“下山带走的则是皮张和鹿茸”可知,驯鹿还可用自己的身体或驼载技能,为鄂温克人驼载重物、换取物资,减轻生活负担。正因如此,“那一年,北部的营地被铺天盖地的大雪覆盖,驯鹿找不到吃的,我们不得不向南迁移”,鄂温克人也需要跟随着驯鹿的生存需要而进行迁移,以防失去这一最好的生活伙伴。
  从精神文化角度而言,文中“男人们和健壮的女人通常是跟着驯鹿群步行的,实在累了,才骑在它们身上”说明鄂温克人将驯鹿视作自己的好伙伴,爱惜驯鹿,而并非只是一只供其驱遣的动物,不随意骑乘。注释中“搬迁时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白色公驯鹿是被选出来驮神像的‘玛鲁王’”说明,鄂温克族人把选出来驮祖先神像的驯鹿尊称为“玛鲁王”,搬迁时让它走在队伍最前面,这头特殊的驯鹿有着与鄂温克人始祖神一样神圣的地位。并且,文章一开始,尼都萨满跳大神,作法让“一只灰色的驯鹿仔代替列娜去一个黑暗的世界了”,表明他们认为驯鹿有时也会和人的生命互相替代。这一切都说明驯鹿被鄂温克族当成有灵性的动物,是鄂温克族生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首先,这枚能够反射春光的镜子,是俄国商人罗林斯基带给列娜的特殊礼物。罗林斯基之所以如此偏爱列娜,是因为他喜爱这个纯真善良的孩子。而作者正是通过这一礼物,以及镜子挂在树上反射春光的特点“暖融融”“洁白”“湿润和明亮”,来喻示列娜如春光般美好的纯真善良,从而让读者对列娜这一形象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其次,从文章情节和情感表达的角度来说,原先“我”的表现是“我心里难受,就是哭不出来”。这是因为鄂温克人一向是情绪内敛的民族,可正是因为看到了镜子里反射着的饱满明亮的春光景象,想到了如春光般纯洁美好的列娜已经不在了,“我”的情感才无法抑制,以至于“放声大哭着,把树上的鸟都惊飞了”,情感得以爆发。
  从哲学思考的角度来说,作者在前文主体部分描写了冬天的寒冷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打击,正是因为这严寒,我们才不得不迁徙,也间接导致了列娜的死亡。但列娜走后,作者并未展现严冬更甚的情况,而是通过美好春光的反射,展现了春天来临一切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天,意味着新生命的到来。而死去的列娜,其生命也融入了这“暖融融”“洁白”“湿润和明亮”的饱满春光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作者借此想要表现的,是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延续的生命主题,以及鄂温克人坦然面对生死的生命哲学。

  《额尔古纳河右岸》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