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有什么样的作品就有什么样的读者》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有什么样的作品就有什么样的读者》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673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348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3-05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有什么样的作品就有什么样的读者 作者:张平 体裁:多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有什么样的作品就有什么样的读者,反过来,有什么样的读者也就有什么样的作品。“阳春白雪”有人需要,“下里巴人”也一样有人需要。作为一个作家,你的生活属性必然决定着你作品的用性。你要是常年生活在一个极其孤独的小天地里,那你就不可能写出轰轰烈烈、情绪饱满、黄钟大吕似的史诗般的时代文学;而如果你要是时时关注着社会的变迁和老百姓的生活,那你同样不可能一直只写那些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的消闲和游戏之作。对一个作家来说,生活本身、题材本身并不决定作品的优劣,决定作品优劣的东西应该是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文学的理解。
  我们总是埋怨读者的水平太低,埋怨知音难觅,以至想把自己的作品留到下个世纪供人们去研究。下笔之前,我们总是想着应该如何突破,如何超越,如何让专家们耳目一新,如何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这种既有的观念已经变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成为我们的下意识,时时刻刻在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写作。
  面对着自己以往的作品,连我自己也感到说不出的震惊。为什么与这块土地血肉相连的自己,会把自己的眼光时时盯在别处?又是在什么时候自己对自己以往的责任、理想和忧患意识放弃得如此彻底而又不屑一顾?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又是什么促使自己变成了这样?我们似乎很少有人这样去想去做:我这一部作品就是要写给最普通最底层的老百姓看,写给这近十亿的农民和工人看。
  面对着市场和金钱的诱惑,我们的承受能力竟也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或者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和职责;或者把世界看得如此虚无和破碎;或者除了无尽的愤懑和浮躁外,只把写作作为一场文字游戏……写作如果变成这样的一种倾向,那么老百姓的生活也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处处都有生活,处处都有素材,处处都能产生语言游戏的欢欣和情欲,时代和生活也就没了任何意义。于是我们的作品离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读者群也越来越小。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却又拿出“边缘化”“多极化”的理论,以印证文学的倍受冷落和读者群的减少势在必然。
  面对着国家翻天覆地、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变迁,无动于衷,冷静得出奇的一些作家们却仍然高高在上地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依然故我地做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文学梦。或者一览众山小地显示着自己的清高,或者把自己贬为微不足道的码字匠。也许这才是文学跌入低谷无以自拔的最致命的原因。
  作家不是救世主,但作家绝不可以远离时代和人民。不关注时代和现实、没有理想和责任的作家,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但绝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简单得再不能简单的道理:文学不关注人民,人民又如何会热爱文学?如果我以前没有真正想过我的作品究竟是要写给谁看的,那我现在则已经真正想过和想定了,我的作品就是要写给那些最底层的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看,永生永世都将为他们而写作!
  (摘编自张平《〈抉择〉代后记》)
  材料二:
  赵树理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的异端,他早年曾接受过新文学的影响,但很快就发现新文学传统的圈子过于狭小,无法真正提供农民所需要的精神食粮。他是属于中国民间传统中比较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热情的农村知识分子,他把民间传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自愿当个“文摊文学家”,完全出于自觉的选择。这一方面取决于他来自山西民间社会的家庭背景和浸淫过民间文化熏陶的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他在战争年代感觉到了农民将会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民间文化传统也应该风云际会,获得复兴。所以他始终想绕过新文学传统,将民间文化直接与实际的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他把自己的小说解释为“问题小说”,所谓“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都包含了这种意思。他所说的“起作用”,不仅仅是利用通俗方法将国家意志普及远行,也包含了站在民间的立场上,通过小说创作向上传递民间的声音。这才是赵树理拥有的一般民间艺人所不可取代的特性。他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创作的重要作品,虽然也表现出特定政治环境下的农村生活,但那是用民间的山泉洗过一遍的生活,显现出民间的本色。作为农民的代言人,他本能地发现,在农村,对农民最大的危害,正是农村“基层干部是混入了党内的坏分子”(周扬语)。《小二黑结婚》写农民的自由恋爱,却先写一个三仙姑,一个因为爱情得不到满足而装神弄鬼的女巫,接着是农村流氓窃取村政权为非作歹,压制青年农民的自由恋爱如金旺那样的地痞流氓,小元那样的旧势力跟屁虫,小旦那样随风转的地头蛇,以及小昌那样“轮到我来捞一把”的坏干部……他的小说的矛盾冲突大都是围绕这样一批农村旧势力和新政权结合的坏人而展开的,这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才会发现的问题。他的创作曾被一些用所谓阶级斗争的眼光来“深刻”看问题的人批评为“模糊了阶级观点”,但如果从当时的农村实际生活斗争来看,赵树理的小说何止深刻,可以说是相当尖锐地揭示了抗日根据地农村新的阶级斗争和农民的愿望。自觉的民间立场形成了赵树理特有的叙事美学和艺术风格,他说:“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识字人读,并通过他介绍给不识字人听的。”他时刻想的是“自己供给的精神食粮群众能不能吃进去”。必须了解赵树理特殊的创作对象和创作观念,才能真正了解他创作的美学意义。一般来说,文学艺术“为工农兵服务”是五六十年代作家所共同遵循的创作方向,但像赵树理那样,把自己的文学对象具体规定为“农村中识字人”(大约不会超过中学毕业的文化程度)和“不识字人”,应该说是很少见的。
  (摘编自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创作要面向群众,都重点强调文学要立足于农民,二者有相同的关注点和针对性。
  B.材料一认为作品与读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作品的好坏取决于读者的生活态度和对文学的理解。
  C.面对时代的变迁,作家们有的自我封闭,有的自命清高,还有的妄自菲薄,这是文学走向困境无以自拔最致命的原因。
  D.赵树理的作品在“政治上起作用”,指的是他用文学作品既能够宣传推广国家意志,也可以向上传递民间的声音。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自己封闭在小天地中的作家写不出史诗般的文学作品,这表明作家的生活背景对作品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B.“作家不是救世主,但作家绝不可以远离时代和人民”,这体现出张平对作家职责的定位,即要有服务时代和人民的意识。
  C.赵树理把自己的文学对象具体规定为“农村中识字人”和“不识字人”,由此可见他所谓的“问题小说”缺少深刻性。
  D.赵树理时刻想着“自己供给的精神食粮群众能不能吃进去”,可见他努力避免“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党八股文风。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先提出作品的评价标准,然后结合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认识,批判了错误的文学观念,最后表达了自己为人民写作的决心。
  B.材料一列举了作家们面对市场和金钱的诱惑的种种表现,是为了证明作家的承受能力脆弱,创作离百姓生活越来越远。
  C.材料二作者提取了“文摊文学家”“问题小说”“为工农兵服务”这些赵树理的创作要素,用来证明他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的异端。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材料二善于运用引用的论证方法,例如用赵树理的话语阐述其创作理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更易理解。
  4.材料一中使用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请结合文本解释它们的含义,并简析其作用。
  5.材料二说“自觉的民间立场形成了赵树理特有的叙事美学和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试题答案:

1.D 2.C 3.C
  4.①“阳春白雪”一般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在本文中作者用来指反映时代大主题的精深高雅的文学作品;“下里巴人”一般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本文用来指面向民间、反映普通人生活的通俗文学作品。
  ②作者用这两个成语,意在对比说明读者需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5.①“自觉的民间立场”是赵树理形成特有的叙事美学和艺术风格的基础。
  ②“自觉的民间立场”体现在特殊的创作对象和创作观念两个方面。他把创作对象选择为普通农民,反映处于变革时代中农民的喜怒哀乐。他的创作观念是将民间文化与实际的政治工作相结合,通过文学作品宣传普及国家意志,并向上传递民间的声音,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美学。
  ③他时刻想着“自己供给的精神食粮群众能不能吃进去”,所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创作,让文化层次低的人也能看得懂,如此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山药蛋派”风格)。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都重点强调文学要立足于农民”以偏概全,材料一并没有特指立足于农民,只是强调“人民”,所以“有相同的关注点和针对性”也有误解。
  B.“取决于读者的生活态度和对文学的理解”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对一个作家来说……决定作品优劣的东西应该是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文学的理解”等内容可知,原文是针对作家来说,而不是读者。
  C.“这是文学走向困境无法自拔最致命的原因”错,可能变成必然,原文是“也许这才是……的原因”。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缺少深刻性”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赵树理的小说何止深刻,可以说是相当尖锐地揭示了……”。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为工农兵服务”说法有误。原文有说“‘为工农兵服务’是五六十年代作家所共同遵循的创作方向”,这并不能证明赵树理是“异端”。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期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而作者在文中说“‘阳春白雪’有人需要,‘下里巴人’也一样有人需要”,可见他对于这两种文学类型并未持有或褒或贬的态度,而是认为我们既要求雅,又要追俗。那么,结合后文“你要是常年生活在一个极其孤独的小天地里,那你就不可能写出轰轰烈烈、情绪饱满、黄钟大吕似的史诗般的时代文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作家有责任写出“轰轰烈烈、情绪饱满、黄钟大吕似的史诗般的时代文学”,而这也正是“阳春白雪”一般高雅的文学作品内容。结合“而如果你要是时时关注着社会的变迁和老百姓的生活,那你同样不可能一直只写那些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的消闲和游戏之作”可看出,作者认为作家也应当“关注着社会的变迁和老百姓的生活”,这里的“老百姓的生活”就对应“下里巴人”。
  作者通过这看似一雅一俗的两个极端,说明我们既要追求宏大、高雅的写作风格,也要关注社会,写出能够反映老百姓生活的通俗文学,也就是在强调说明读者需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作者应该能够写出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5.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可解释这句话中各要素的关系。材料二中说“自觉的民间立场形成了赵树理特有的叙事美学和艺术风格”,也就是说,“自觉的民间立场”是因,是内在思想基础,“赵树理特有的叙事美学和艺术风格”是果,是外在文学体现。
  接下来,则应分析材料二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赵树理“自觉的民间立场”,及其特殊之处。从后文赵树理自己的话“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识字人读,并通过他介绍给不识字人听的”可以看出他的特殊创作对象。在当时,大家普遍遵循文学创作以“工农兵”为写作对象。但工农兵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涉及当时的各个“阶层”,较为抽象。而赵树理则“把自己的文学对象具体规定为‘农村中识字人’(大约不会超过中学毕业的文化程度)和‘不识字人’”,则更为具象化,且更接近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并通过《小二黑结婚》等作品反映处于变革时代中农民的喜怒哀乐。此外,文中还提到“必须了解赵树理特殊的创作对象和创作观念,才能真正了解他创作的美学意义”。那么从创作观念角度来说,文中提到“他所说的‘起作用’,不仅仅是利用通俗方法将国家意志普及远行,也包含了站在民间的立场上,通过小说创作向上传递民间的声音”并特意强调“这才是赵树理拥有的一般民间艺人所不可取代的特性”。由此可见,他的创作观念是将民间文化与实际的政治工作相结合,通过文学作品宣传普及国家意志,并向上传递民间的声音,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美学。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来说,既然赵树理关心的是“自己供给的精神食粮群众能不能吃进去”,特别是那些“大约不会超过中学毕业的文化程度”乃至不识字的群众,所以我们能联想到,从文学语言的角度来说,他更倾向于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创作,让文化层次低的人也能看得懂,从而形成诸如语言朴素、凝练,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山药蛋派”风格。

  《有什么样的作品就有什么样的读者》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