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武帝立,广为未央卫尉》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武帝立,广为未央卫尉》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29876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87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4-01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武帝立,广为未央卫尉 作者出处:史记 体裁:论说 文言考点:实词-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所考实词:就|斥候|小人|所以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帝立,广为未央卫尉,程不识为长乐卫尉。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臣光曰: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九》)
  材料三:
  正义之立,在军为纪律,理军而废纪律者败。广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而无尽寸之功以取封爵由基治军不用纪律。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中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士诚乐死之矣,然其纪律之不戒也,亦所以取败也。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选自北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广材气A超绝B汉之边将C无出其右D而无尺寸之功E以取封爵F由其治军G不用纪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指靠近,与《荀子·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就”意思相同。
  B.斥候,指军队中的侦察兵,“远斥候”说明李广治军简易之外,也重视敌情变化。
  C.小人,指普通人,文中说他们“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具体就是指李广的士兵。
  D.所以,表原因,与《师说》中“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所以”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治军非常简易,军中警戒松弛,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使得士兵感到安乐便利,更乐于追随他。
  B.程不识对李广的治军之策颇为不屑,而对自己的治军之策却很自信,因为军纪严明,使敌人不敢来犯。
  C.司马光认为,李广的治军之策与他的将才相匹配,他人很难效法,而程不识的治军之策相比之下更值得学习。
  D.何去非认为,严肃军纪,部队在防守时能不被侵犯,进攻时能听从指挥,可见他更认同程不识的策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
  (2)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14.对于李广简易治军的弊端,司马光与何去非各持什么观点?

试题答案:

10.BDF 11.C 12.B
  13.(1)即使是仅仅一百名士卒的将领,也不可有一天废弛而放松严明军纪。
  (2)所以说:厚养士兵却不能命令他们,这样的军队就像受宠溺的孩子,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14.①司马光认为,李广的简易治军之策不仅使自己的军队无法抵御敌人发动的突然袭击,还会使程不识的士兵怨恨主帅,动摇军心;②何去非认为,李广的简易治军之策会骄纵士兵,使之不听军令导致战败。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广的才能和气概超群绝伦,汉代的边将没有人能超过他,但却没有建立一点功勋来得到封爵,是因为他治军不讲军纪。
  “广材气超绝”是主谓句,“超绝”形容“广材气”,是对李广的个人特色的概括,其后断开,即B处;
  “汉之边将无出其右”中,“汉之边将”是主语,“无出”是谓语,“其右”是宾语,句子成分完整,D处断开;
  “而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中,“而无尺寸之功”表状态,“以取封爵”表结果,“由其治军不用纪律”表原因,“而”“由”作为连词分别表转折和原因,应在其前断开,故于F处断开。
  故应断于BDF。
  11.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文化常识,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
  B.正确。
  C.“具体就是指李广的士兵”有误。这里句意是普通人共通的感情,是喜欢安乐放纵而看不清眼前的灾祸,可见“小人”就是泛指普通人。
  D.正确。后一个“所以”是“意为用来……的”。句意:也是他失败的原因。/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颇为不屑”错,程不识对李广的治军之策的评价较为客观,既指出简易治军的不利之处,也承认简易治军受士兵欢迎。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率”,同“帅”,将领;“缓”,放松。
  (2)“厚”,厚养,厚待;“骄子”,受宠溺的孩子。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二中,司马光指出“以广之材……然不可以为法”“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可见他认为李广的简易治军之策不仅使自己的军队无法抵御敌人发动的突然袭击,还会使程不识的士兵怨恨主帅,动摇军心。
  材料三中,何去非认为“士诚乐死之矣,然其纪律之不戒也,亦所以取败也”“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可见他认为李广的简易治军之策会骄纵士兵,使之不听军令导致战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武帝即位,李广任未央宫卫尉,程不识任长乐宫卫尉。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驻军的时候,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也远派斥候侦察敌情,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程不识对队伍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很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都很清楚明白,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兵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死。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纷繁忙乱,但是敌人也不敢侵犯我。”士兵也大多乐于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材料二:
  臣司马光说:李广统领军队,让士兵按自己的方便行事。以李广的将才,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不可以作为治军的法度标准。为什么呢?后继者很难做到(和他一样),更何况与他同时做将领的人。普通人共通的感情,是喜欢安乐放纵而看不清眼前的灾祸,他们既然认为程不识治军纷繁忙乱而乐于跟随李广,就会仇视程不识而不服从他的命令。既然如此,那么简易治军的害处,就不仅是李广的军队无法抵御敌人突然发动的袭击而已了。所以说“军队的事情要始终严格”,做将领的人,也就是严格而已。既然如此,那么效法程不识治军,即使不能建立战功,尚且能不战败;效法李广治军,很少有不彻底失败的。
  材料三:
  确立正确的行动准则,在军队中就是确立军纪。治理军队如果废止军纪就会失败。李广的才能和气概超群绝伦,汉代的边将没有人能超过他,但却没有建立一点功勋来得到封爵,是因为他治军不讲军纪。部队编制、队形、驻扎宿营以及昼夜警戒、符节号令、兵籍管理等等,都是所谓的军纪。即使是仅仅统率一百名士卒的将领,也不可有一天废弛而放松严明军纪。所以用(它)防守时就能军容严整而不可侵犯,用(它)进攻时就能严正(以待)服从命令(而拼死作战)。现在李广治理军队,只是想使士卒人人都能安乐而舒适,以便使士卒的个人私愿得到满足,擅自施以恩惠,所谓的军纪,是从未执行过。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对士兵宽容和缓、不苛求,士兵都爱戴他,乐于(在他手下当兵),程不识却说:“士卒虽然安逸,乐于为他拼死作战,但是敌人突然袭击他们,就无法抵御了。”这就是他只顾用恩德(笼络士卒)而不用军纪(约束士兵),而战功最终也必定难立的原因。士兵的确乐于为他拼死作战,但是他不警惕军纪废弛的问题,也是他失败的原因。所以(孙子)说:厚养士兵却不能命令他们,这样的军队就像受宠溺的孩子,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武帝立,广为未央卫尉》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