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出关(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出关(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916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96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4-03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出关(节选) 作者:鲁迅 体裁:小说

试题内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出关(节选)鲁迅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在城根下慢慢的绕着。他想爬城。城墙倒并不高,只要站在牛背上,将身一耸,是勉强爬得上的;但是青牛留在城里,却没法搬出城外去。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老子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玩意。总而言之:他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糊糊的说,“我记性坏……”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撅着嘴走开了。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很好!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了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的说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㖇”: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的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
  “㖇,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老子看见别的两个人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手。
  代表们认这结果为满意,退出去了。第二天早晨,天气有些阴沉沉,老子觉得心里不舒适,他急于要出关,静静的写起来。回忆着昨天的话,想一想,写一句。除去喝白开水和吃饽饽的时间,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
  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又非常惋惜,见坚留不住老子,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一面自己亲手从架子上挑出一包盐,一包胡麻,十五个饽饽来,装在一个充公的白布口袋里送给老子做路上的粮食。
  老子再三称谢,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的走去。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头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大家回到关上,好些人跟着关尹喜走进公事房里去。
  “这就是稿子?”账房先生提起一串木札来,翻着,说。
  “字倒写得还干净。我看到市上去卖起来,一定会有人要的。”书记先生也凑上去,看着第一片,念道:
  “‘道可道,非常道’……哼,还是这些老套。真教人听得头痛,讨厌……”
  “医头痛最好是打打盹。”账房放下了木札,说。
  “哈哈哈!……我真只好打盹了。老实说,我是猜他要讲自己的恋爱故事,这才去听的。要是早知道他不过这么胡说八道,我就压根儿不去坐这么大半天受罪……”书记道。
  “这可只能怪您自己看错了人,”关尹喜笑道。“他哪里会有恋爱故事呢?他压根儿就没有过恋爱。”
  “您怎么知道?”书记诧异的问。
  “这也只能怪您自己打了瞌睡,没有听到他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一有所爱,就不能无不爱,那里还能恋爱,敢恋爱?”
  窗外起了一阵风,大家都觉得有些冷。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作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在城根下慢慢绕着,想尽办法也无法带着青牛脱身,后来讲学并留下五千字后才出得关来,展现了老子的无奈和不会拒绝他人的善良。而这五千字的文章被卖,也可见人们的庸俗和浅薄。
  B.关尹喜先是质疑“在城圈边溜溜”,当老子回答“换换新鲜空气”后,则以“现在谁都讲卫生”来回答,表明他和老子心照不宣,惺惺相惜,他理解老子出关的缘由。
  C.文中写到老子讲授《道德经》时,借助对老子“讲”和众人“听”的描写,呈现出极强的现场感,在着墨上侧重于众人的表现,也表现出了作者对老子思想不被众人理解的激愤之情。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小说采用“故事新编”的方法,古今杂糅,用“故事”能使当时的读者超脱地看待这样的社会悲剧,不至陷入其中而悲痛难抑;用“新编”则又让读者思索当时社会问题,具备讽喻意味。
  8.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幽默的效果,请简要分析。
  9.《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贞《索隐》引《列异传》记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其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鲁迅先生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子,改写为出关受阻的老叟。请分析这样改写的文学效果。

试题答案:

7.D
  8.①漫画式变形多次重复,文中对老子的落魄狼狈姿态进行夸张变形,改变他的伟岸形象,多次写到他如“呆木头”,幽默感十足;②对比反差,形成幽默诙谐,如写众人听讲前认真对待,“预备抄讲义”,与后文“打哈欠”“打起瞌睡”工具掉落一地,形成鲜明反差,诙谐顿出;③戏谑调侃的方式营造诙谐,比如“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都还没有出世”,作者刻意加入的戏谑玩笑的语言让人捧腹。④通过细节夸张形成幽默诙谐,比如写关尹喜认出老子的反应“阿呀!”的惊叹,签子手“撅着嘴走开”的神态等,都在形象生动的展现中显出诙谐。
  9.(1)将老子当普通老叟来写,便于放到具体生活中,使小说成为了一个具有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的故事,再加以幽默诙谐的笔调,使小说更具可读性。(2)将仙风道骨的老子改为现实中的老叟,便于展开对现实生活的描写,使小说对现实的讽喻意味得以增强。(3)借普通老叟的被揶揄嘲讽的处境,与作为道家思想开创者的被神化的境界构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对世人的无知和浅薄以及老子思想于世无益的讽刺及隐喻。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不会拒绝他人的善良”错,老子只是为了虚荣和尽快出关而敷衍写书的。
  B.“表明他和老子心照不宣,惺惺相惜,他理解老子出关的缘由”错,两人的对话明显驴头不对马嘴,首先说明关尹喜并不关心老子在干什么,只是敷衍式的客套;同时又是借“卫生”等词讽刺当时有些知识分子不讲卫生的陋习。
  C.“也表现出了作者对老子思想不被众人理解的激愤之情”错,既然作者对老子的态度是批判的,那么“激愤”之情也就毫无理由了。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1)通过具有漫画式的笔调塑造人物。与历史中记载的如同圣人般的老子不同,小说中的老子是一个落魄狼狈甚至有些可笑的老头子。比如小说中对他的描写,“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糊糊的说,‘我记性坏……’”“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等,作者通过对老子形象的夸张变形,让人物体现出十足的幽默感。
  (2)通过运用对比反差形成幽默诙谐的效果。在开讲之前,众人“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而在听了老子那无滋无味的讲座后,众人“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磕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写众人听讲前认真对待,“预备抄讲义”与后文“打哈欠”“打起瞌睡”工具掉落一地,这种前后鲜明的反差制造出了喜剧效果,让读者感受到诙谐的意味。
  (3)作者用戏谑的语言来调侃小说中的人物。在小说的开头,写到老子想翻墙出函谷关,但又无法让青牛翻过墙去,“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老子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玩意”,这里提到起重机,又提到当时还没出世的鲁班和墨翟,言语间充满调侃与戏谑之意,让读者捧腹。
  (4)作者通过对细节夸张的描写以达到幽默的效果。比如写关尹喜认出老子的反应,“‘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此处关尹喜“阿呀!”的惊叹,“滚鞍下马”和“打着拱”的动作,显得非常夸张,正是通过这种夸张,小说达到了幽默诙谐的效果。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1)老子是道教尊崇的始祖,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历来将其描绘为具有仙风道骨的形象,但在本篇小说中,作者将其塑造为一个年老,视力不好,口齿不清且带有地方口音的老人。他本想悄然出关,但却为守关者认出,不得不为他们办讲座。将老子当普通老叟来写,便于放到具体生活中,使小说成为了一个具有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的故事,再加以幽默诙谐的笔调,使小说更具可读性。
  (2)这篇小说选自《故事新编》,采用借酒瓶装新酒的形式,文中老子讲座及写书的过程,作者恰如其分的描写了听众的反应,加入了能反映写作时社会现实的内容,让这篇改写自历史故事的小说使故事的传奇色彩有所减弱,而现实寓意则有所增强。将仙风道骨的老子改为现实中的老叟,便于展开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展现出世人的无知和浅薄以及老子思想不被认可的尴尬处境,使小说对现实的讽喻意味得以增强。在作者充满戏谑调侃的幽默语言中,
  (3)作者通过对老子讲座情况的描写,如“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磕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老实说,我是猜他要讲自己的恋爱故事,这才去听的。要是早知道他不过这么胡说八道,我就压根儿不去坐这么大半天受罪……”等内容,借普通老叟的被揶揄嘲讽的处境,与作为道家思想开创者的被神化的境界构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对世人的无知和浅薄以及老子思想于世无益的讽刺及隐喻。

  《出关(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