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语言运用 > 综合语用_树木长成一个个感叹号
题目详细信息

综合语用_树木长成一个个感叹号

  • 题目编号:30138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03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4-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4-23
  • 考点详细:语言运用-综合语用
  • 语用考点:词语-压缩概括-其它

试题内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木长成一个个感叹号。它们不再有什么实际作用,只能作为村庄的一种抒情。当年被伐去的伤口上,补种了从城里回来的优良品种。不管被冠以多么矫情和名贵的说法,它们还是村庄出走的孩子。站在城市里它们 ① _,回到村庄却又长回调皮捣蛋的顽劣模样。一棵树进城和一个孩子出走是一样的道理,在忙碌的街道和繁华的社区,只要有草木的地方都讲着这样的道理。不能回家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城市里的树木,看看他们与我一般有家不能回的样子。我和树木曾经矫情地把城市里的家园都称作房子,自己却又都成长成了轻浮的城市坯子。看看脚下那些支离破碎的泥土,那些花——细碎的荠菜花、典雅的婆婆纳、明黄的马齿苋以及说不出名字的花,也在城市里见缝插针地绚烂起来。谁曾真的为这些委屈的日子叹息?那也是从书本上学来的 ② ——城市里,哪一个不是从农村里来此见缝插针的孩子?我们都是自愿而悲情的进城者。
  (节选自周荣池《大地:词语和种子》)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20.请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文中加点词均指树木,前两处用“它们”,后一处用“他们”,试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22.结合《乡土中国》相关内容及以上文段分析作者认为“我们”这些“进城者”“悲情”的原因。

试题答案:

2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当年被伐去的伤口上,补种了从城里回来的优良品种。不管被冠以多么矫情和名贵的说法, 它们还是村庄出走的孩子。站在城市里它们”中“它们”承前指代,指的是从城里回来的优良品种。它们回到村庄又长回了让“我”熟悉的调皮捣蛋的顽劣模样,说明它们在城市的时候,对于“我”来说终究是陌生的,有距离的,寄托了“我”对出走城市的反思。
  “不能回家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城市里的树木,看看他们与我一般有家不能回的样子”中“他们”是指城市里的树木,这些树木和“我”一样是有家不能回,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些树木是熟悉的,亲近的,作者看到这些树就像看到了自己一样,作者看树就是在与自我对话,寄托了“我”对家的思念。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乡土中国》中《乡土本色》中写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并且这“乡土性”具有不流动性的特征,因为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与隔膜。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文段中写到“一棵树进城和一个孩子出走是一样的道理,在忙碌的街道和繁华的社区,只要有草木的地方都讲着这样的道理。不能回家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城市里的树木,看看他们与我一般有家不能回的样子。我和树木曾经矫情地把城市里的家园都称作房子,自己却又都成长成了轻浮的城市坯子”,可见“我们”并不能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忙碌的街道和繁华的社区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这些只能是“房子”而己,在城市生活中“我们”只能“成长成了轻浮的城市坯子”。

  综合语用_树木长成一个个感叹号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