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论人物构成的偶对和鼎足与红楼梦的叙事结构》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论人物构成的偶对和鼎足与红楼梦的叙事结构》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8533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413
  • 使用次数:1
  • 创建时间:2023-05-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6-09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论人物构成的偶对和鼎足与红楼梦的叙事结构 作者:王富鹏 体裁:多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叙事既高度写实,又渗透着强烈的哲学意味。无论小说的整体布局,还是局部叙事,无论众多意象的营造,还是人物形象体系的设置,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辩证性和系统性。
  作者思维的辩证性和系统性深刻地影响了小说的叙事结构。宏观地说,小说前半部写盛,但盛中见衰败之芽苗;后半部写衰,但贾府日常用度仍不失世家气象。鲁迅先生“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一语,就道出了盛中寓衰的错综复杂。
  作者思维的辩证性首先表现在小说中一系列范畴、表现手法和人物形象等呈现出的相反相成、对立补衬的关系。就意象和范畴而言,如真与假、玉与石、盛与衰、悲与喜、好与了、大观园与大荒山、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等;就艺术的表现手法而言,如冷与热、繁与简、动与静等;就人物体系的设置而言,表现为人物形象的对举迭出,如甄宝玉与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甄士隐与贾雨村、贾政与贾赦、晴雯与袭人等。其关系既表现为“对立性”或“矛盾性”,又表现为不可或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这体现了小说辩证思维最核心的特征——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联系。
  人物关系的对立补衬,对小说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作者在进行人物设置时,常常是一个人物出现之后,其对子人物便紧随而来。第一回先写了“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的甄士隐,紧跟着出场的便是热衷功名的“国贼”“禄蠹”贾雨村;第二回冷子兴先说出“行为偏僻性乖张”的:贾宝玉,贾雨村紧接着便举出与之遥遥映对的甄宝玉;第三回先来了“态生两靥之愁”的林黛玉,第四回继之而来的便是随份从时、豁达展样的薛宝钗。其他对子人物如英莲与娇杏、袭人与晴雯等无不如此。
  思维的辩证性就是思维的系统性,思维的辩证性和系统性产生于事物存在的辩证性和系统性。事物存在的辩证性和系统性并不仅仅是指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同时还表现为每一个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就《红楼梦》人物形象体系的系统性而言,不但表现为他(她)与另外一个人物形成的对立补衬关系,同时还表现为与其他众多人物之间也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所谓的“其他众多人物”之中,常常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存在。这个人物即是除了他(她)本身及与其相对等的人物之外的第三个人,这三个人物事实上就形成了一种鼎足的关系。
  如果说林黛玉与薛宝钗形成了一种对立补衬的关系,那么史湘云就是钗、黛之外的第三个人物。在钗、黛、云鼎足而三的关系当中,尽管史湘云这一方显得相对弱势,但史湘云的出现还是使“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之间的矛盾变得更为复杂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平衡性,才更促成钗、黛、云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流转。如果说贾赦与贾政是一对性格和为人方式迥异的兄弟,那么贾敬这位宁府中的兄长却又表现出与政、赦二人明显不同的生活态度。如果说贾政与贾赦之间略有参商,那么贾敬则似乎游离于政、赦二人的矛盾之外,从而使贾府“文”字辈的兄弟恰好形成鼎足而三的格局。相同的出身,相似的环境,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性格和作派。人物形象的偶对和鼎足非常清楚地说明了《红楼梦》人物体系设置的辩证性和系统性。无论两者偶对,还是三者鼎足,每个组合都是相对独立的小系统。偶对组合容易使系统封闭,导致失衡,最后使系统消失;三者的交织则容易促成系统的动态平衡,整个系统中的矛盾不断地流转和变动,使系统更容易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红楼梦》中这众多的小系统互相联结和组合,再经由别的方式联结起其他人物,就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人物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就是小说的整个人物体系。
  (摘编自王富鹏《论人物构成的偶对和鼎足与红楼梦〉的叙事结构》)
  材料二:系统思维要求人们在思考时把思考对象当成一个整体,认为它是由多个局部组成的,这一要求对视觉尺度中的整体性事物进行观察还是不难做到的,比如一棵树、一张桌子、一辆汽车、一栋楼房等等,对于这些事物人们很容易分析出构成整体的局部是什么,并且知道在考虑局部时需要兼顾整体的需求。不过,当事物宏大到超出视觉尺度,或者事物是抽象无形的,不依赖视觉把握时,人们的观察就会发生扭曲,要么把事物的局部当成整体,要么看不到局部背后的整体。一棵树是整体,但相对森林就是局部;一辆汽车是整体,但相对汽车生产线就是局部。由于人们的肉眼只能看到一棵树、一辆汽车,看不见一片森林、一条汽车生产线,所以就会犯把局部当成整体的错误。也许有人认为这种错误只是相对观察尺度没讲明造成的,如果事先讲清楚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低级错误。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情况是没有前提设定的,完全要靠个人主观来选择观察的尺度,现实只评判你思考结果的对错真假。
  坚持系统思维的整体观,必须把思考对象作为系统来认识,也始终把思考对象放在系统之中加以考察和把握:在思维中必须明确任何思考对象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在思维过程中必须把每一个具体的思考对象放在更大的系统之内来考察。
  坚持系统思维的整体观,还必须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说,思维的逻辑进程是这样的:在对整体情况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整体目标,然后提出满足和实现整体目标的条件,再提出能够创造这些条件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选择最优方案实现之。由此可见,系统思维方式把整体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系统要素的分析这个中间环节,再回到系统综合的出发点。
  系统思维的整体观是由客观事物的整体性所决定,整体性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它存在于系统思维运动的始终,也体现在系统思维的成果之中。整体性是建立在整体与局部辩证关系基础上的。整体的属性和功能是局部按一定方式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造成的。而整体也正是依据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实现对局部的支配。
  (摘编自袁劲松《系统思维12级修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在整体布局、局部叙事、意象营造和人物形象体系设置等方面体现出了作者思维的辩证性和系统性。
  B.《红楼梦》中思维的辩证性集中表现为人物形象之间的“对立性”或“矛盾性”,而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联系也体现出小说辩证思维最核心的特征。
  C.系统思维主张要把由多个局部组成的思考对象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在对超越视觉尺度的宏大事物进行观察时,也应该坚持整体观。
  D.坚持系统思维的整体观,既要把思考对象作为系统来认识,也要把思考对象放在系统之中考察和把握,还要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用“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一语,明确点出了《红楼梦》中作者思维的辩证性和系统性对小说叙事结构的深刻影响。
  B.小说人物的“偶对”易使系统封闭失衡,而“鼎足”可以实现系统相对稳定,更能体现出小说人物体系设置的辩证性和系统性。
  C.由于相对观察尺度没有讲明,人们在对事物局部与整体进行观察时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但这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D.建立在整体与局部辩证关系基础上的整体性,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存在于系统思维运动的始终,也体现在系统思维的成果中。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没有科学运用“系统思维”的一项是( )
  A.西双版纳在同一块土地上,把树身高、喜阳的橡胶树和树身矮、又不喜阳的茶树高低错落地种植在一起。
  B.利用地形与水势,都江堰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相互配合,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C.美国为解决淡水水域中藻类等水生植物泛滥的问题,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引进鲤鱼、草鱼等,可谓一物降一物。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天宫空间站在系统层面进行了高度的一体化设计,合理分配了三舱的功能,实现了舱段间高效的融合与重构。
  4.材料二属于学术论著,具有严谨性。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特点。
  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有关思维系统性原理的论述,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试题答案:

1.B
  2.D
  3.C
  4.①行文思路严谨,材料二首先提出了系统思维,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系统思维的整体观。
  ②语言严谨准确,“也许”“必须明确”等词语准确地表达了相关的意思。
  5.①从结构安排看,香菱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她的出场牵出了薛蟠、贾雨村等人,牵出“四大家族”,引出了金陵十二钗其他成员,体现了小说的整体性。
  ②从人物关系看,香菱衬托了钗黛的性格追求,其遭遇也寓示红楼女儿“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
  ③香菱的经历相对完整,构成一个整体,但对她的研究应该放在《红楼梦》这一整体之中进行。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B.“思维的辩证性集中表现为人物形象之间的‘对立性’或‘矛盾性’”不完全。由原文“其关系既表现为‘对立性’或‘矛盾性’,又表现为不可或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这体现了小说辩证思维最核心的特征——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可知,“《红楼梦》中作者思维的辩证性”既表现为“对立性”或“矛盾性”,也表现为“不可或缺的依赖性与相关性”。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明确点出……”说法错误,鲁迅先生的话只是道出了“盛中寓衰的错综复杂”。
  B.“更能体现”说法错误。原文“人物形象的偶对和鼎足非常清楚地说明了《红楼梦》人物体系设置的辩证性和系统性”可知,是非常清楚的说明,而非更能体现。
  C.“但这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说法错误,原文为“也许有人认为这种错误只是相对观察尺度没讲明造成的,如果事先讲清楚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低级错误。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情况是没有前提设定的,完全要靠个人主观来选择观察的尺度,现实只评判你思考结果的对错真假”可知,原文是“也许有人认为”“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情况是没有前提设定的”。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由材料二可知系统思维“要求人们在思考时把思考对象当成一个整体”。
  A.选项是空间上的统筹组合,并非“系统思维”。
  B.选项是利用地形与水势的组合,充分运用地理原理解决问题的例子,不符合“系统思维”。
  C.选项运用了“系统思维”,把水域看作整体进行规划和问题解决,符合“系统思维”。
  D.选项表达了工程前期的整体化设计,说明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方案设计的优势,不符合材料二中“系统思维”的意思。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材料二“系统思维要求人们在思考时把思考对象当成一个整体”“坚持系统思维的整体观,必须把思考对象作为系统来认识,也始终把思考对象放在系统之中加以考察和把握”“坚持系统思维的整体观,还必须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系统思维的整体观是由客观事物的整体性所决定,整体性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它存在于系统思维运动的始终,也体现在系统思维的成果之中”可知,材料二首先提出了系统思维,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系统思维的整体观,行文思路严谨。
  由材料二“也许有人认为这种错误只是相对观察尺度没讲明造成的”“要么把事物的局部当成整体,要么看不到局部背后的整体”“在思维中必须明确任何思考对象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其中的“也许”“必须明确”等词语准确地表达了相关的意思,语言严谨准确。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一“就《红楼梦》人物形象体系的系统性而言,不但表现为他(她)与另外一个人物形成的对立补衬关系,同时还表现为与其他众多人物之间也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和《红楼梦》中的香菱和她的父亲在整部书中起到一个总领全文,贯穿始终的作用。由香菱引出“假语村言”的贾雨村、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所有人等作用可见从结构安排看,香菱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她的出场牵出了薛蟠、贾雨村等人,牵出“四大家族”,引出了金陵十二钗其他成员,体现了小说的整体性。
  由材料一“就人物体系的设置而言,表现为人物形象的对举迭出,如甄宝玉与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甄士隐与贾雨村、贾政与贾赦、晴雯与袭人等。其关系既表现为‘对立性’或‘矛盾性’,又表现为不可或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这体现了小说辩证思维最核心的特征——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小说中的香菱和黛玉学诗的心意相通,从人物关系看,香菱衬托了钗黛的性格追求,其遭遇也寓示红楼女儿“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
  由材料一“《红楼梦》中这众多的小系统互相联结和组合,再经由别的方式联结起其他人物,就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人物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就是小说的整个人物体系”和小说中香菱的经历,可知香菱的经历相对完整,构成一个整体,但对她的研究应该放在《红楼梦》这一整体之中进行。

  《论人物构成的偶对和鼎足与红楼梦的叙事结构》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