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深海浅说》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深海浅说》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181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306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1-29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选文题目:深海浅说 作者:汪品先 体裁:科普文章

试题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自古以来,人们以为海洋有着无穷大的容量,因此认为它是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化工业、核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洋成了各国有毒废料,尤其是具有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倾倒空间。核工业产生的废料,还有核武器和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进入海洋。从1946年大约80千克低放射性的核废料在加利福尼亚投入太平洋开始,到1982年约550千克核废料投入大西洋的西欧陆架为止,这36年里投入海洋的核废料,总的放射性活度高达63Bq○注,相当于每秒钟发生6.3亿亿次核衰变的放射性。目前,大多数核废料都是装在金属桶里沉到海底,可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有些核废料不加包装就直接投入海洋。
  幸好这种危害全人类的做法,早已被制止。为了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1972年全球各国在伦敦召开政府间会议并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约定全面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在公约通过之后,大多数负责任的国家坚决遵守公约。此后虽然“禁而不止”的事件偶有发生,会有极个别国家将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废物秘密投进海洋,但总的来说,明目张胆往海洋丢弃核废料的时代已经结束。
  对于核废料,有的从开始就没有认真处理,有的装入核废料桶后投入海底,但由于遭受生物化学的腐蚀,很多也已经发生渗漏。往往前代人种下的苦果,要留给后代人去品尝。著名的比基尼环礁就是一例。1946年7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进行了战后首次核爆炸试验。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总共在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7次试验,最大的一次爆炸当量达1500万吨,相当于1000多颗广岛原子弹。1954年的一次试验炸掉了比基尼两座珊瑚礁,炸出一个100米深的大坑,这一带的岛礁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统计结果显示,比基尼环礁及其周边海域至少有42种当地原有生物物种消失,其中有28种生物出现了灭绝现象。1977年开始,美国军人在各岛上收集被污染的表层土壤,统统投进被核试验炸出的一个深坑里,上面盖起一个穹隆状的圆顶,修起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核“坟墓”。美国在海洋环境上欠债累累,何止是核废料,更何止一处马绍尔群岛。就在其本土加利福尼亚的帕洛斯弗迪斯半岛外,仅1947—1971年间美国就倾倒了超过100吨的DDT农药,导致该海域成为世界上DDT污染最大的海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处理办法是在被污染的海底上铺砂,但是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可想要处理核废料,那其花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无论对高放还是中低放核废料,至今各国的对策都还只是暂时存放。那么最终的出路又在哪里?核废料的最终处理,无非是“上天,入地,下海”三条出路。“上天”是指去太空,将核废料用火箭送上太空,在宇宙里稀释。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惜数量太大、不胜负担,再说万一发射失败,就会给全世界散布放射性物质,过于冒险。“入地”是现在讨论的重点,是目前最安全和最成熟的方法,在地下挖掘500——1000米深的隧道来储存高放射性废弃物,估计能有几十万年以上的稳定性,但是不清楚的是深层地下水的可靠程度,弄不好会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流动。剩下的“下海”很有吸引力,一种办法是送入大洋底里的红黏土层,因为在历史上这里有上百万年的稳定性。世界海洋各不相同,有发生“深海风暴”的洋底,也有地质稳定的红黏土区,如果能在深海找到长期安全和切实可行的核废料处理方案,将是海洋地质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但我们至今对深海地质的了解过于肤浅,难以应对全人类生命攸关的重大问题。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催马加鞭,尽早拿出合格的答案来。
  (摘编自汪品先《深海浅说》)
  材料二:根据放射性的高低,核废料分为高放和中低放两类,处理方式各有不同。中低放核废料主要是指在核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工具、手套、服装等,以及核电站运行产生的废水和气体。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相对较低,一般经过固化或稳定化后,储存在地表或浅层地下的设施中,等待其自然衰变至安全水平。
  高放核废料主要是指从核反应堆中取出的已经燃尽的核燃料,以及核废料的再处理产物。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极高,需要长期隔离和储存,以防止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目前我国对高放核废料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对其进行玻璃固化后密封在隔离辐射的容器中,然后埋进500到1000米深的地下处置库内,处于这一位置的地下处置库在10万年以内几乎不会因为各种地质条件而受到影响。
  目前中国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仍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需要高昂的成本。据估计中国每处理一吨高放核废料,需要花费约50万美元,而每建设一座深层地下处置库,需要花费约100亿美元。同时,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还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由于核废料的危险性和敏感性,很多人对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持有担忧和恐惧的态度,不愿意接受在自己的附近建设核废料储存库或处置场。
  (摘编自《中国每年产生3500吨核废料,是如何处理的?》)
  【注】Bq: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简称贝可。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被装进金属桶沉入海底的核废料仍有泄露和扩散的可能,著名的比基尼环礁核污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B.为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各国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该公约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入海,但收效甚微。
  C.马绍尔群岛被核废料污染的土壤需采取铺砂的措施处理,但所需费用巨大,当地政府无力承担该项支出。
  D.如何实现对放射性废弃物永久安全存放,目前中美等国家都还没有寻找到有效措施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作者认为,海洋有着无穷大的容量,因此是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但前提是不能够倾倒污染海洋环境的放射性废物。
  B.材料一第二段中的“禁而不止”和第四段的核“坟墓”,两处引号作用不同,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表特殊含义。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为增强说服力,两则材料均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例如材料一第三段列举相关数据,说明美国对环境保护的漠视。
  D.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处理核废料的方法,既肯定了我国核废料处理技术的先进性,也客观陈述了目前仍面临的困难。
  6.中国为什么会采用“固化密封,深埋地下”这一方法来处理高放核废料?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4.D(A“比基尼环礁核污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错;B.“收效甚微”错;C“马绍尔群岛……需采取铺砂的措施处理”错)
  5.A(曲解文意。原文“自古以来,人们以为海洋有着无穷大的容量,因此认为它是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说的是人们的认为,并非作者的看法;另外“但前提是不能够倾倒污染海洋环境的放射性废物”也概括不全。)
  6.①践行大国担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遵守《伦敦倾废公约》,合理处置核废料。
  ②考虑废料特性:高放核废料放射性极高,固化密封、深埋地下能有效地隔离和储存。
  ③保证安全可靠:深埋地下是目前最安全、最成熟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影响。

  《深海浅说》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