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传承“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传承“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513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41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2-18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传承“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 作者:叶青 体裁:多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引入后,有人认为中国美学思想中的刚健、雄浑、阳刚之美等都可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并不相同,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中西美学观念的对比中体现出鲜明的美学价值。
  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产生于抵抗浩大外力之时人的内在感受,蕴含着感性与理性的不和谐。西方近代美学家们认为,“崇高”指向关于伟大,壮丽、惊人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是与美相对立的,外在的观念。在对“崇高”范畴的理论阐发中,西方美学家往往注重冲突各方的矛盾对立与分裂,认为“崇高”是一种由痛感转化出来的消极快感,起源于人们面临危险时所产生“自我保护的心理”,恐怖和惊惧是崇高感的心理内容,只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才活跃起来。
  与西方美学范畴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源自民族文化精神上的刚健有为、不屈不挠,是正面的、积极奋发的力量表现。宇宙雄浑劲健、运行不息,中华民族的先人从宇宙伟力中感悟永恒而又深邃的启示,充分肯定和高扬人的尊严、自信和理性力量,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获得人的最大自由。在这和谐的壮美之中,没有偏颇,极端、分裂与毁灭,更无恐怖和惨厉。同时,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既包含着阳刚、壮美的精神追求,也包含着刚柔相济的宇宙哲学。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尚书》中就推重“刚而无虐,简而无做”;《易传》认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刚健”之中蕴含着韧性的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在中华美学思想中,阳刚之美不仅雄伟、劲健,同时要有内在蕴籍,不能锋芒毕露;阴柔之美不仅要秀丽、柔婉,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的骨力。当然,在两种美之中,阳刚美始终是主导方面,这是中华文化“刚化”之美的鲜明特征。
  中华民族具有连续性的文化进程告诉我们,文艺必以气象取胜。刚健雄浑的美学精神中,蕴含着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力量。这令人联想到鲁迅先生对“刚健”文艺美学的重视和呼吁。在民族陷入生存危机的积贫积弱的年代,他大力倡导“力足以振人”的文艺,批评那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并视之为全世界”的狭隘文艺趣味,并身体力行,致力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鲁迅晚年倾力于译介外国版画作品,其意正在于通过编辑出版这些版画作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扶植刚健、质朴的文艺,以期达到振作国民精神的目的。
  刚健、质朴、有力的审美追求,集中体现了昂扬向上、不断奋进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这种美学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广泛共鸣,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深远影响。如延安革命文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结出丰硕的果实,诞生《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不仅激励着革命军民奋起抗战,救亡图存,推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取得最后胜利,也振奋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走向美好明天的澎湃激情。
  今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求有强大凝聚力、刚健清新、生气昂扬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力量。倡导弘扬传统文论和审美范畴中的“刚健”美学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摘编自叶青《传承“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
  材料二:
  诚然,青年人很自信,但也会遇到挫折,短时间内有困惑,但走出后将变得坚忍。在网络上,“躺平”“佛系”成为热词,而调查显示,真正“躺平”的青年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青年口头语中的这种“躺平”“佛系”,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如此种种,都表现出刚健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一种特质。
  刚健是一种珍贵的精神风貌:百折不挠、愈挫愈勇是刚健,追求远大理想,深植家国情怀是刚健,勇担使命、奋发有为也是刚健。无论是优越的物质发展环境,还是富足的精神成长空间,无论是不断彰显的社会公平正义,还是日益完备的政策保障,都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出力出彩创造了优厚的条件。新时代没有辜负中国青年,中国青年也没有辜负新时代。无论疫情防控还是脱贫攻坚,无论奥运赛场还是抢险现场,以及在“天宫”“蛟龙”“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都能看到青年人的身影。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刚健有为的青春就是奋斗的青春。那些用一砖一瓦建造起高楼大及的青年人,那些拧好每个螺丝、焊好每个接头的青年人,那些在希望的田野上寒耕暑耘、精耕细作的青年人,那些风里来、雨里去为千家万户送去外卖的青年人,都在用奋斗拥抱新时代。尽管他们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但身上那种刚健有为的气息,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新时代青年刚健有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建功立业。具体到每个青年人,刚健有为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为青年人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年人只要瞄定正确方向、跺准时代节奏,就能在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中实现精彩人生。
  (摘编自王石川《做刚健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刚健”美学在振奋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倡导要弘扬传统文论。
  B.材料一认为,比较中西美学的观念可知,中国的“刚健”文化比西方的“崇高”美学精神的内涵更丰富。
  C.材料一指出,西方美学家眼中的“崇高”范畴包括人在遭遇危险时产生的一种恐怖、惊惧的消极快感。
  D.材料二认为,网络上所谓的“躺平”“佛系”只是青年们用来调侃释压的,不懈奋斗体现的刚健才是他们的特质。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的“崇高美”中有一种分裂的力盘,而中国的“刚健美”则体现了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和谐壮美。
  B.中华文化中“刚健”之美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雄浑苍劲的阳刚美和蕴藉柔婉的阴柔美之间的均衡统一。
  C.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对中华美学影响较大,诸如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等思维方式影响刚健对韧性的追求。
  D.具体到文艺领域,能够给人带来自强向上力量并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的文艺作品大都能体现“刚健”美学。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将西方的“崇高美”与中国的“刚健美”进行比较,突出了中华美学刚健精神的独特民族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B.材料一第三段引用《尚书》和《易传》中的句子,说明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中的阳刚和阴柔并非对立。
  C.材料二中提到诸如建筑、电焊等平凡岗位的青年,旨在论证新时代下社会公平、政策保障完备,没有辜负中国青年。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材料二首先联系现实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刚健特质,然后阐释其内涵意义,呈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论证思路。
  4.1935年9月9日,鲁迅在给青年木刻家李桦的信中写道:“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界也。”请根据材料一分析鲁迅推崇汉石刻入木刻的原因。
  5.某男主播在直播时故意矫揉造作地展示“阴柔美”,引起大部分网友的极大反感而被封杀,此事还在文艺传播领域掀起了崇尚“阳刚美”的大讨论。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当下倡导,传承中华文化中的“刚健美”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试题答案:

1.C 2.B 3.C
  4.①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蕴含着一种雄浑质朴,刚健昂扬的力量。②在当时积贫积弱、民族危亡的时刻,鲁迅鼓励这样的艺术风格,实则欲以刚健之美学,增强民族自信,振奋国民精神。
  5.①刚健质朴、阳刚有力的审美,集中体现了昂扬向上、不断奋进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能激发民众勇敢追求美好未来的澎湃热情。②倡导“刚健美”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具有强大凝聚力,刚健清新、生气昂扬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力量。③能帮助时代青年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新时代为青年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而青年则需要用“刚健精神”瞄准方向,奋发有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特别倡导要弘扬传统文论”错误,根据材料一“倡导弘扬传统文论和审美范畴中的‘刚健'美学精神”可知,倡导弘扬的是“传统文论中的‘刚健’美学”,而非传统文论本身。此外,材料二并未涉及“‘刚健’美学”。
  B.“中国的‘刚健’文化比西方的‘崇高'美学精神的内涵更丰富”错误,根据材料一“由于人文基因和文化传统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与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并不相同,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中西美学观念的对比中体现出鲜明的美学价值”可知,原文并未涉及两者内涵谁更丰富的比较。选项“内涵更丰富”无中生有。
  D.“网络上所谓的‘躺平'‘佛系'只是青年们用来调侃释压的”错误,根据材料二“调查显示,真正‘躺平'的青年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可知,“躺平”“佛系”是极少数,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选项“只是青年们用来调侃释压的”表述绝对化。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雄浑苍劲的阳刚美和蕴藉柔婉的阴柔美之间的均衡统一”错误,根据原文“当然,在两种美之中,阳刚美始终是主导方面,这是中华文化‘刚健'之美的鲜明特征”可知,“阳刚”占据主导,“均衡统一”的表述不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旨在论证新时代下社会公平、政策保障完备,没有辜负中国青年”错误,根据材料二“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刚健有为的青春就是奋斗的青春。那些用一砖一瓦建造起高楼大及的青年人,那些拧好每个螺丝、焊好每个接头的青年人……但身上那种刚健有为的气息,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可知,原文提到这些平凡岗位的青年,旨在论证“刚健有为的青春就是奋斗的青春”。选项“旨在论证新时代下社会公平……没有辜负中国青年”曲解文意。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原文“在中华美学思想中,阳刚之美不仅雄伟、劲健,同时要有内在蕴籍,不能锋芒毕露”“刚健、质朴、有力的审美追求,集中体现了昂扬向上、不断奋进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可知,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蕴含着一种雄浑质朴,刚健昂扬的力量。
  结合原文“中华民族具有连续性的文化进程告诉我们,文艺必以气象取胜。刚健雄浑的美学精神中,蕴含着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力量”“在民族陷入生存危机的积贫积弱的年代,他大力倡导‘力足以振人’的文艺,批评那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并视之为全世界’的狭隘文艺趣味,并身体力行,致力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可知,在当时积贫积弱、民族危亡的时刻,鲁迅鼓励这样的艺术风格,实则欲以刚健之美学,增强民族自信,振奋国民精神。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原文“刚健、质朴、有力的审美追求,集中体现了昂扬向上、不断奋进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这种美学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广泛共鸣,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取得最后胜利,也振奋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走向美好明天的澎湃激情”可知,刚健质朴、阳刚有力的审美,集中体现了昂扬向上、不断奋进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能激发民众勇敢追求美好未来的澎湃热情。
  结合原文“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求有强大凝聚力、刚健清新、生气昂扬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力量”可知,倡导“刚健美”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具有强大凝聚力,刚健清新、生气昂扬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力量。
  结合原文“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新时代青年刚健有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建功立业。具体到每个青年人,刚健有为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为青年人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年人只要瞄定正确方向、跺准时代节奏,就能在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中实现精彩人生”可知,能帮助时代青年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新时代为青年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而青年则需要用“刚健精神”瞄准方向,奋发有为。

  《传承“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