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经典与名篇》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经典与名篇》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8316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378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04-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5-08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经典与名篇 作者:孙琴安 体裁:多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典与名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人们一般不会做深入思考,常常会把经典与名篇连用或混用。
  “经典”一词,本是专就著作而言,人们把一些重要而又有指导性质的书称为经典。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是经典,但是属于儒家、儒术的经典。此外,道家、佛教也都有各自的经典,如老子的《道德经》便被视为道家的经典,《六祖坛经》便是中国佛教的经典。随着经典一词在运用上的扩大和延伸,也发展到文学领域来了,我们会把有些有影响力的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乃至《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也叫作文学经典。外国文学名著,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狄更斯的《双城记》等小说,也便称为了外国文学经典。
  再到后来,“经典”一词在文学领域又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挥。有些人把有些历代传诵、反复入选的著名诗歌或单篇散文,也称为经典。如一提到李白的《将进酒》或《静夜思》,或是杜甫的《登高》、王维的《渭城曲》,或是苏轼、陆游的某些词,老师便会说:“这可是经典名篇,要记住,最好要背出来。”于是,在《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之后,又便有了《唐诗经典选读》《宋词经典选读》等。其实,这都是一些诗、词、作品的选编,并不是原来的著作本身。有些甚至还称“金典”,有意识地标新立异,吸引人的眼球。
  在西方也有人说,那经常挂于嘴上的就是经典。其实,能称得上经典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文学史意义,并在艺术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而有些文学作品尽管很有名,至今流传,足称名篇,但未必具有文学史意义,仅仅只是名篇而已。这是经典与名篇的最大区别。
  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与名篇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有些既是经典,又是代代相传的名篇。如王维的《红豆》等五绝,王昌龄的《出塞》等七绝,苏轼的《赤壁怀古》诸豪放词,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一些杰出的婉约词,司马迁的《项羽本纪》、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等散文,马致远的《天净沙》等散曲,均属此类。二、有些是经典,却未必是脸炙人口的名篇。如《诗经》中的经典诗篇很多,但人们除了能记住《关雎》等数篇以外,其他就很难记住了。此外,像阮籍的《咏怀》诗、左思的《咏史》诗、潘岳的《悼亡》诗,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等山水诗,也都是公认的诗中经典,却都不是流传甚广的名篇。三、有些仅是流传的名篇,却难称经典。除了上面提过的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以外,苏轼、杨万里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的绝句高手,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七绝,但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一,杨万里的《过宝应具新开湖》等篇,虽流传至今,但有唐人和王安石的绝句在前,文学史的意义已不大。
  为何唐宋诗词经典多脸炙人口,成为名篇,而之前的经典难成名篇?这里的原因是夕万面的。第一,口语化。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口语化的时代。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句,与现代的诗毫无二致,简直就像现代人写的。但在唐以前的大量诗篇,包括《诗经》《楚辞》以及曹植、阮籍等大家诗作,都未口语化,只有《古诗十九首》中一些诗句接近口语,但只是个别现象,远不如唐诗那样大量涌现。诗能口语化,便明白如话,一听就懂,也就易记易背,容易流传。第二,格律化。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代,又进入了一个格律化的时代。尽管在唐以前,沈约曾创“四声八病”之说,有些符合平仄要求的五言绝句也已出现,但格律诗的全面出现,是在唐代全面兴盛的,以致成为唐代诗歌的主要潮流。这种诗歌的格律化和格律在诗歌中的普遍使用,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使诗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摘编自《光明日报》孙琴安《经典与名篇》)
  材料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这些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永恒魅力,它融化在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成长为集体无意识。正因为如此,各民族的人民才会像珍爱宝藏一样珍爱自己的经典,反复地阅读它,持久地阐释它。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尤其不乏经典,没有经典,就难有民族精神的表达。捍卫经典就是捍卫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如刘勰所言:“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学的历史长河流淌到我们这个时代,一定会被打上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而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经典。有学者指出现代时期的“鲁郭茅巴老曹”,就是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他们的作品因为葆有各自的思想价值与艺术特性,已成为现代时期不可替代的文学标记,正是经由他们,古典文学才得以成功地过渡到当代,开启了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新纪元。
  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把文学经典的标尺应用于当下,以创意的形式负载精神的内涵,以典型的形象反映时代的情绪,并葆有鲜明的艺术风格与民族气派上看,当代文学前30年中的赵树理、孙犁、柳青、周立波、马烽等,因为分别创作了具有时代标记的重要作品,并营造了自己独有的艺术天地。而当代文学后30年中,写出了《白鹿原》的陈忠实,写出了《红高粱》的莫言,写出了《秦腔》的贾平凹,写出了《尘埃落定》的阿来,写出了《长恨歌》的王安忆,也都可视为经典性的作家。
  21 世纪的现实,与革命战争年代的社会生活相去甚远,但是,“红色经典”仍然是今天读者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资源。《红旗谱》《红岩》《红日》等作品先后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根据左联作家叶紫的小说改编的《星火》创下了当年央视收视率的新高。那些为了民族的新生而浴血奋战、舍生取义的英雄,无论在哪个时期、什么样的社会语境下,都是需要的,都是必须肯定的。我们不必讳言“红色经典”有其自身和时代的局限,但是,在文化和文艺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它对于物质至上、欲望横流的警示,它对于正义、平等的吁求,它对于底层的苦难和受压迫民众的同情和尊重,都是当下的许多文艺作品所忽略乃至根本无视的。
  一个民族的文学经典,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史诗,记录了民族的心灵和情感,标识着共同的审美追寻和价值认同。而今,身处信息时代,各种新鲜资讯和时尚诱惑无处不在,经典陷入了尴尬:被时尚所惑,远离经典;以历史重估的名义,颠覆经典;在娱乐化浪潮的蛊惑下,消费经典……没有自己文学经典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经典却不知道珍惜更加可悲。
  (摘编自《人民日报》“文学观象”:《捍卫文学经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道、佛三家重要而又有指导性的专著被称为经典,此后人们把有影响力的文学名著都称为经典。
  B.有人把历代传诵、反复入选的著名诗歌或单篇散文称为经典,这是混淆了经典与名篇的概念及内涵。
  C.经典必须具有文学史意义,而西方人认为的“经常挂于嘴上的”就可以成为经典,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D.经典记录了民族的心灵和情感,维系共同的审美追寻和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中都提到了“文学经典”,不过对于二者论述的目的和意义不尽相同。
  B.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经典如果要成为名篇,“易记易背”的优势起到了很大作用。
  C.材料引用刘勰的话证明经典具有时代性,经由作家可开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新纪元。
  D.文学经典的标尺既可以评判古典文学,也可以用来评判现当代文学甚至新时代文学。
  3.下列选项中既是经典,又是名篇的一项是( )
  A.刘向《战国策》 B.刘义庆《世说新语》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岳飞《满江红》 D.鲁迅《故事新编》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新时代的青年人如何“捍卫文学经典”?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答案:

1.A
  2.C
  3.C
  4.①首先提出话题:经典与名篇的关系;
  ②接着阐述"经典"的内涵和外延;
  ③然后分析经典与名篇的区别和联系;
  ④最后阐释唐宋诗词中名篇独多的原因。
  5.①阅读、阐释并传播文学经典,捍卫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②将文学经典的标尺应用于当下,以创意的形式负载精神内涵;
  ③自觉抵制时尚诱惑,远离娱乐化浪潮,正视经典,珍惜经典。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此后人们把有影响力的文学名著都称为经典”错误。材料中表述是“有些”有影响力的作品。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经由作家可开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新纪元”错误。“开启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新纪元”的是“鲁郭茅巴老曹”。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BD都是作品集,是经典著作,但不是名篇。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6段。
  第1段,采用设问的方式,直接提出话题“经典与名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2-3段,结合“‘经典’一词,本是专就著作而言,人们把一些重要而又有指导性质的书称为经典”分析可知,阐述“经典”的内涵和外延。
  第4-5段,结合“而有些文学作品尽管很有名,至今流传,足称名篇,但未必具有文学史意义,仅仅只是名篇而已。这是经典与名篇的最大区别”“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与名篇大致有三种情况:……”可知,分析经典与名篇的区别和联系。
  第6段,结合“为何唐宋诗词经典多脸炙人口,成为名篇,而之前的经典难成名篇?这里的原因是夕万面的……”分析可知,最后阐释唐宋诗词中名篇独多的原因。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这些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永恒魅力,它融化在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成长为集体无意识。正因为如此,各民族的人民才会像珍爱宝藏一样珍爱自己的经典,反复地阅读它,持久地阐释它。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尤其不乏经典,没有经典,就难有民族精神的表达。捍卫经典就是捍卫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可知,新时代的青年人要阅读、阐释并传播文学经典,捍卫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由“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把文学经典的标尺应用于当下,以创意的形式负载精神的内涵,以典型的形象反映时代的情绪,并葆有鲜明的艺术风格与民族气派”可知,新时代的青年人要将文学经典的标尺应用于当下,以创意的形式负载精神内涵;
  由“身处信息时代,各种新鲜资讯和时尚诱惑无处不在,经典陷入了尴尬:被时尚所惑,远离经典;以历史重估的名义,颠覆经典;在娱乐化浪潮的蛊惑下,消费经典……”可知,新时代的青年人要自觉抵制时尚诱惑,远离娱乐化浪潮,正视经典,珍惜经典。

  《经典与名篇》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