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作文 > 作文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审题立意|范文
题目详细信息

作文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审题立意|范文

  • 题目编号:28460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520
  • 使用次数:1
  • 创建时间:2023-05-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5-23
  • 考点详细:作文-写作
  • 命题类型:任务驱动

试题内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中的名句,蕴含着为学与处事之道。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作为正处于民族复兴关键历史时期的青年,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四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与“笃行”相关联,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答案:

23.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中庸》中的名句,其中蕴含着为学与处事之道。要想写好这个作文,先要理解这里面包含的意思。“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指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写作要求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四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与“笃行”相关联,这就是说可以从四个角度构成四个联合型的话题。“博学与笃行”,“审问与笃行”“慎思与笃行”,“明辨与笃行”。从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比如“博学与笃行”,就是说既要广泛的学习,又要付诸行动,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审问与笃行”,对所学持有怀疑精神,不懂就问,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使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际行动中。“慎思与笃行”,对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最终学有所用。“明辨与笃行”,所学知识鱼龙混杂,则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辨析,分辨真伪,取其真知,然后再付诸行动。总之,“笃行”是前四者的一个最终阶段。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写作。
  比如选择“明辨与笃行”进行写作,首段引出观点:明辨才能笃行。主体写第一个分论点,明辨才能找准前行的路;第二个分论点,明辨才能拔开乌云,守得月明;第三个分论点,明辨才能扛起青年人的责任。最后,照应开篇,重申观点。
  立意:
  1.博学有助于笃行。
  2.审问才能把握笃行的方向。
  3.慎思会让我们在笃行之路上走得更好。
  4.明辨是笃行的保障。

  作文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审题立意|范文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