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从身份到契约”:社会关系的变革》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从身份到契约”:社会关系的变革》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793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49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3-24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从身份到契约”:社会关系的变革 作者:梁治平 体裁:多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世代间人口的繁殖,象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的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都要是有无相通,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权利、义务的分配决定于人们在家族等“特定团体”中具有的身份(贵族或平民、父或子、夫或妻等)。个人财产权利与亲族团体的权利纠缠在一起,难以分离。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晚清旧制,但没有能在社会关系的领域完成一场真正的革新。如果说,新制度取代旧制度可以在革命的狂飙中完成,那么,真正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改变相应的价值观念,则远非一日之功。正因如此,几十年以来社会关系领域的变革,尤其值得我们反省。
  今天在社会关系方面流行的许多观念与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确实有着直接的渊源。所不同者,传统社会家族伦常的身份规则不但是国家生活的规范,同时还是一般人际关系的模式,即家、国的合一,这是相对静止封闭的体系,与“身份”所表示的那种社会状态正相吻合。而当代社会则不能不是充满变易的开放系统,在现代化的压力之下,身份关系的不合理性愈益突出,并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演成尖锐冲突。
  在“契约”所代表的那种社会状态中,法律是最基本的调节模式。相反,身份关系自有一套法外的调节手段。按照传统社会身份的法则,管理体制将人格化,官职乃至普通的职务都可以变成身份,转化为特权。在这种情形下,法律上的权利只是虚设,现实中的权力却成为礼拜的对象。经常有人把这种现象的产生归之于法制的不健全,但他们很少看到,这种现象本身正是建立现代法制的一大障碍。法制现代化固然意味着增加更多的现代立法,但它的第一要义却是“依法而治”。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只有依靠真正的法治才可能实现其合理化,而法治本身的实现又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基本条件的,所以说,“契约关系”是实现法治的社会学基础。至于身份,由于它是讲差别的“看人办事”,注定要与法治原则相抵触。
  不管人们意识到没有,也不管他们承认与否,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正是要以契约取代身份。在广大农村,契约关系更难以立足。这里是传统势力最盛的地方,也是身份关系最牢固的所在。传统的社会关系与革新解放了的财产形式已经出现了矛盾,并且这一矛盾定会更加深化。
  (摘编自梁治平《“从身份到契约”:社会关系的变革》)
  【相关链接】
  澎湃新闻2020年11月22日报道,上海一位八旬老人将自己300万房产留给楼下毫无血缘关系的水果摊摊主,并做了公证。老人的老伴已经去世,患有精神疾病的独生子猝死,儿子后事是由水果摊摊主陪伴料理,自家亲戚无人到场。一次,老人在家中摔倒昏迷,是摊主发现并送医。由于老人无亲戚照护,摊主便早上进完货再去医院,晚上回家,日复一日。此后,老人便邀请住在简易棚的摊主夫妇及其3个孩子住进自己的房子,组建成一个特殊家庭。2023年12月12日法院一审判决老人房产归水果摊主所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血缘关系稳定而持久,乡土社会以此为标准来分配职业、身份和财产,这不允许个人做选择。
  B.传统社会里血缘不仅连接着人与人,也密切了人与地的关系,地域的远近决定着血缘的亲疏。
  C.因血缘而派生的身份维系着传统社会的稳定,亲人之间长期的相互依赖使彼此关系更为密切。
  D.血缘社会中也存在交易,但这种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有无相通,与现代意义上的商业不同。
  2.根据两则材料,下列对“契约”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指出契约是陌生人之间的约定,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熟人间碍于人情难有真正的契约。
  B.材料一认为契约关系是从地缘关系中逐步衍生出来的,其与血缘关系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
  C.材料二认为契约以法律为基本调节模式,拥有健全的立法体制和严格的执法系统同等重要。
  D.材料二认为在身份关系牢固的农村,契约关系很难立足,即便是发生纠纷,也会倾向讲人情。
  3.结合材料二,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传统社会“身份”关系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法典中,出现关于“株连九族”和“血亲复仇”的规定。
  B.官员若在职期间父母亡故,法律则规定丁忧,违者均有刑罚。
  C.儿子做高级官吏,可审理其父的案件,惩罚其父的失职行为。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治人者与治于人者的关系可用“忠”“孝”二字进行概括。
  4.材料二的作者认为传统的“身份关系”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具有怎样的局限性?请简要概括。(4分)
  5.相关链接中的新闻事件体现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请结合材料一、二分析。(6分)

试题答案:

答案:
  1.B
  2.D
  3.C
  4.①传统的身份关系形成了相对静止的封闭的体系,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
  ②传统的身份关系奉行的差别“看人办事”、法外调节,与现代社会的法治原则相抵触。
  5.①传统的血缘关系不再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它开始逐步向契约关系转化。
  ②现代社会里血缘关系逐渐变得淡漠,有困难者常常得不到血缘亲戚的帮助。
  ③现代社会逐步强化契约关系,并以法律给予保障和支持。无血缘关系的水果摊主照顾了老人,法律认同老人以房产为酬谢的行为。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运用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解答】(1)B.“地域的远近决定着血缘的亲疏”表述有误,原文是说“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选项的表述颠倒了血缘与地域远近的因果关系。
  故选B。
  (2)A.“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表述有误,原文“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可知契约是理性的活动;B.“其与血缘关系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表述有误,原文所说“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的是“馈赠”和“贸易”,而不是指“契约关系”和“血缘关系”;C.“健全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执法系统同等重要”表述有误,由原文“法制现代化固然意味着增加更多的现代立法,但它的第一要义却是“依法而治'”可见作者认为当下“严格的执法系统”更为重要。
  故选D。
  (3)材料二原文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权利、义务的分配决定于人们在家族等‘特定团体’中具有的身份(贵族或平民、父或子、夫或妻等)”。A.“株连九族”和“血亲复仇”都是将个体放置在家族的特定团体中。原文指出“传统社会家族伦常的身份规则不但是国家生活的规范,同时还是一般人际关系的模式,即家、国的合一”。B.体现家、国合一。C.“儿子审理其父的案件,惩罚其父的失职”,个体脱离了家族身份,家与国界限分明,不属于中国传统社会“身份”关系。D.“忠”“孝”是家、国合一的体现。
  故选C。
  (4)①结合“所不同者,传统社会家族伦常的身份规则不但是国家生活的规范,同时还是一般人际关系的模式,即家、国的合一,这是相对静止封闭的体系,与‘身份’所表示的那种社会状态正相吻合。而当代社会则不能不是充满变易的开放系统,在现代化的压力之下,身份关系的不合理性愈益突出,并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演成尖锐冲突”可知,传统的身份关系形成了相对静止的封闭的体系,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
  ②结合“法制现代化固然意味着增加更多的现代立法,但它的第一要义却是‘依法而治’。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只有依靠真正的法治才可能实现其合理化,而法治本身的实现又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基本条件的,所以说,‘契约关系’是实现法治的社会学基础。至于身份,由于它是讲差别的‘看人办事’,注定要与法治原则相抵触”可知,传统的身份关系奉行的差别“看人办事”、法外调节,与现代社会的法治原则相抵触。
  (5)①结合“不管人们意识到没有,也不管他们承认与否,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正是要以契约取代身份”可知,传统的血缘关系不再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它开始逐步向契约关系转化。
  ②结合“老人的老伴已经去世,患有精神疾病的独生子猝死,儿子后事是由水果摊摊主陪伴料理,自家亲戚无人到场。一次,老人在家中摔倒昏迷,是摊主发现并送医。由于老人无亲戚照护,摊主便早上进完货再去医院,晚上回家,日复一日”可知,现代社会里血缘关系逐渐变得淡漠,有困难者常常得不到血缘亲戚的帮助。
  ③结合“澎湃新闻2020年11月22日报道,上海一位八旬老人将自己300万房产留给楼下毫无血缘关系的水果摊摊主,并做了公证……此后,老人便邀请住在简易棚的摊主夫妇及其3个孩子住进自己的房子,组建成一个特殊家庭。2023年12月12日法院一审判决老人房产归水果摊主所有”可知,现代社会逐步强化契约关系,并以法律给予保障和支持。无血缘关系的水果摊主照顾了老人,法律认同老人以房产为酬谢的行为。
  【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从身份到契约”:社会关系的变革》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