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语言运用 > 综合语用_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
题目详细信息

综合语用_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

  • 题目编号:29991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34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4-13
  • 考点详细:语言运用-综合语用
  • 语用考点:标点-词语-补写句子

试题内容: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 ① ,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
  ② ,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学说的不圆满处,对方学说的有可取处,逼得自己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做学问才能逐渐 A 。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 ③ 。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就愈同情他。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这句话说来像很容易,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极伟大的胸襟才能做到。修养这种胸襟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 B ,从对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起深厚的同情。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段第一行的两处“譬喻”,也可以用“比喻”来代替。
  B.文中第一段加点词语使用的引号,有引用和强调的作用。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表意相近。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两个“对于”,改为“对”,不符合语境。
  19.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试题答案:

18.D
  19.A鞭辟入里(登堂入室、升堂入室) B推心置腹(肝胆相照、赤诚相待)
  20.①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②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 (答“朋友间的切磋琢磨、朋友相交亦如此”也可);③一方面也是在受滋养。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正确运用词语、标点符号的能力。
  A.正确。“譬喻”,比喻,打比方。所以可以用“比喻”代替。
  B.正确。“成器”来自于“玉不琢不成器”,所以引号有引用的作用,同时在这里也表强调。
  C.正确。划线句分号为界,前面说的是同情是了解的基础,后面说的是了解是同情的前提。与“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表意相近。
  D.错误。“对于”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对”,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第一个“对于”所在的句子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应该修改为“对”。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此处指多跟朋友切磋交流,思考问题才能更深入,学问才能有长进,可填“鞭辟入里(登堂入室、升堂入室)”。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今多形容分析问题透彻,切中要害。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升堂入室: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多用以赞扬人在学问或技能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B此处指与人交往的态度,应该诚心,用心,可填“推心置腹(肝胆相照、赤诚相待)”。推心置腹:比喻真心诚意的待人。肝胆相照: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赤诚相待:指以至诚之心待人。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是用琢磨玉石比喻与朋友交往,横线后面应填“人”的内容,而“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都是人的瑕疵,可填: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
  ②此句在段落开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的是交友,末尾说人应该“多受切磋琢磨”;横线后面说的是与什么样的人切磋琢磨才能受益,应该是与朋友交往,用比喻的说法就是朋友就是琢磨的利器,可填: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 (答“朋友间的切磋琢磨、朋友相交亦如此”也可);
  ③此句与“一方面被‘磨’”句式一致,内容相反,可填:一方面也是在受滋养。

  综合语用_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