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科学史十五讲》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科学史十五讲》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30010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28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4-15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科学史十五讲 作者:江晓原 体裁:多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宇宙是生成的,逐渐演化成为现在所呈现的形状。古代的神话传说也反映出类似的思想萌芽。中华民族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最著名的当属“盘古开天地”传说。三国时期徐整编撰的《三五历纪》一书中有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与基督教文明的创世纪传说相比,盘古开天地传说的神创论色彩比较淡:导致天地开辟的因素是自然本身所蕴含的阴气和阳气,甚至盘古本身也有一个诞生成长的过程;宇宙的现状是宇宙长期演变的结果,这种演变是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的。
  到了西汉,事情有了转机。《淮南子·天文训》指出宇宙初始是一团混沌不分的气,这团气产生了时间和空间,这导致阴阳二气的分离。阳气轻清,飞扬上升而为天;阴气重浊,凝结聚滞而成地。阴阳二气的推移运动,造成四季往复,万物衍生。显然,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至此,中国古代的宇宙演化理论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理论的繁荣阶段。
  在汉代的宇宙演化理论中,东汉张衡的学说值得一提。他在《灵宪》一文中提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在这里,张衡描绘的宇宙演化的最后格局与《淮南子》中天在上、地在下的天地关系截然不同。之所以如此,与当时天文界存在着的浑盖之争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既然阳气轻清,理应上扬,它为什么不上浮形成天,而是要包在地外?对此,在张衡的理论中找不出合理的答案来,这就形成了一对新的矛盾。汉代宇宙演化理论全面繁荣的景象,到张衡这里戛然而止。
  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成熟是以南宋朱熹学说的问世为标志的。他不再从阴阳二气的性质出发,而是从其运行角度出发,用习见的旋涡现象比拟宇宙演化,合理地说明了浑天格局的形成原因。该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对欧洲的思想界也产生了某种影响。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
  材料二:
  在古代社会,神话传说最容易与天文学发生联系,“女娲补天”就是一例。《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女娲炼石补天反映了当时天文学界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固体天壳观念。苍天既然能产生裂隙,该裂隙能用固体的五色石来修补,说明天本身一定是固体的。在中国古代的宇宙结构学说中,有像宣夜说那样,主张天没有质地,纯粹是气组成的。但在天文学家那里,这样的观点从来就没有被认可过。原因在于,当人们仰视天象时,会看到恒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围绕大地旋转,彼此之间的距离永远保持不变,古人无地球自转之说,除了认为天是固体的、恒星镶嵌于其上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释这种现象。这里我们看到,古人在构思神话时,是如何受到他们所拥有的科学知识的影响的。
  “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说法,更多地是借重于盖天说,因为盖天说的天上地下模式为人神分离提供了理想的依据。若采用浑天说,则很难想像神如何能够居住于人之脚下。但盖天说也有问题,其理论缺陷的关键在于固体的天硕大厚重,如何能够在地的上方悬空而不坠落?实际上,盖天说在构建自己的理论时,对这一问题预先是有所考虑的。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既然是轻的,就不存在坍塌的危险。但这一理论预设与人们的直观感觉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去甚远。换言之,《淮南子》的作者在其文中杂用了神话来解释天文学理论所面临的问题,以之使自己的理论保持形式上的完整性。
  (摘编自关增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文学知识探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与天文学的关系来看,“盘古开天地”是有关宇宙结构的传说,“女娲补天”则是有关宇宙生成的神话。
  B.要讨论产生宇宙的原初物质是否存在,合理的答案只能是“无”,因此,老子的看法体现了逻辑的必然。
  C.《淮南子》的作者由于受到科学知识的局限,在讲述宇宙理论时插入神话传说,以此来保持形式完整。
  D.材料一以时间串联我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发展历程,材料二则从女娲补天的神话中探寻相关天文学知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天文学关系密切,材料一将盘古开天地传说与创世纪传说对比,指出宇宙的产生主要是大自然内部因素的结果。
  B.《淮南子·天文训》与张衡均提及天地关系问题,前者体现的是浑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后者则与盖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相一致。
  C.古人在构思人神关系时认为,盖天说主张的天地模式比浑天说更为理想,由此可见,盖天说更为古代天文学家所认同。
  D.古人在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时,更重视的是直观感觉与实际校验情况,这与关增建在《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中的观点一致。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浑天说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淮南子·天文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B.《晋书·天文志》:“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瞥精绝,故苍苍然也……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
  C.杨雄在高山顶上取一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实验证明太阳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
  D.《晋书·天文志》:“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
  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宇宙演化理论发展历程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科学史十五讲多材料文本)材料二:在古代社会神话传说最容易
  A.宇宙生于无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宇宙生成演化理论的形成,因为古人无法说清宇宙创生的具体过程。
  B.在张衡之后,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演化理论步入了缓慢期,这与其无法合理地解释宇宙结构的生成原因有关。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淮南子》赋予阴阳二气不同的性质,它们因此而形成天地,这显然也影响到了“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
  D.朱熹从运动的角度构建出合理的宇宙演化模型,这成为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果。
  5.阴阳学说对我国古人认识宇宙有哪些重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试题答案:

1.(3分)A【解析】A项,"盘古开天地"是有关宇宙生成演化的传说,而"女娲补天"则是有关宇宙结构的例子,
  2.(3分)D【解析】A项,材料二说"在古代社会,神话传说最容易与天文学发生联系",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关系密切,且"宇宙的产生主要是大自然内部因素的结果"是盘古开天地传说的观点,而非作者的观点。B项《淮南子》中"天上地下"的天地关系与盖天说观点一致,而张衡描绘的"天成于外,地定于内"的天地格局则与浑天说关系密切。C项前后并无因果关系,且据材料一末段及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一文可知,浑天说在浑盖之争中占上风。
  3.(3分)C【解析】据材料二可知,浑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球,在外,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A项描述的是宇宙生成过程,属于宇宙演化思想。B项记载的是宣夜说的观点。认为天没有质地。D项记载的是盖天说的观点,其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C项出自《难盖天八事》一文,是杨雄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对盖天说所作的批驳。故正确项为C。
  4.(3分)B【解析】根据原文"汉代宇宙演化理论全面繁荣的景象,到张衡这里戛然而止"的说法,及图中的水平线可知,在张衡之后,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演化理论步入了停滞期而非缓慢期。
  5.(6分)①西汉时期,《淮南子》指出,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②东汉时期,张衡立足于阴阳二气的性质差异构建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的宇宙格局;③南宋时期,朱熹从阴阳二气的运行角度出发构建出合理的宇宙演化模型:④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他们以此为理论预设构建了天上地下的宇宙结构模式。(一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科学史十五讲》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